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典小说预叙极为发达,这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濡染。首先,远古时期,巫史不分,这造成史传对以预叙形式出现的占卜等神秘文化的大量叙写,而史传是孕育小说的母体,自然古典小说就继承了史传的这种叙述传统,而以这些神秘文化作为预叙方式。其次,“兴”这一审美思维的导引起启功能,也导致古典小说出现了包括入话、楔子在内的各种预叙形式而古典小说评论家所谓的“弄引法”、“将雪见霰,将雨闻雷”、“隔年下种”、“草蛇灰线”等与预叙有关的手法,也与“兴”密切相关。再次,作者的文化视野,造成他们对种种预叙方式的偏爱。最后,为满足读者的结果期待意识,古典小说以副标题或回目来预叙;作者又巧妙地利用读者的这种审美心理以制造悬疑,于是章回小说每回结尾出现了预叙的俗套,在情节惊险处也经常出现预叙。  相似文献   

2.
《史记》预叙(预言叙述)乃扬弃《左传》而来,采用两种方法:神秘预叙和理性预叙。《左传》预叙时,将二者结合,围绕各类历史事件展开;《史记》则将二者分开,用于单个人物传记。但《史记》预叙又有所变化:神秘预叙主要用相术、异象、观气等方法;理性预叙则通过人物行为的描述,展示其性格,与其结局相合,体现性格即命运的规律。经司马迁改革,后代叙述模式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3.
《叙州府志》流传至今可考者 ,仅有清代康熙、光绪两朝所编志书 ,且康熙《叙州府志》已不见全书 ,更显《叙州府志》所存资料不可多得。考究《叙州府志》纂修源流 ,足见清代统治者对修志的重视和清代地方志的繁荣 ;探讨《叙州府志》中的“都掌蛮”史料及其价值 ,其以志证史之功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4.
当代作家叶广芩在小说中经常运用预叙手法,提前向读者透露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命运。作者采用的预叙手段除了常见的直接从叙述者的视角提及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外,京剧也是其主要运用的手段。叶广芩小说通过京剧剧名、行当角色等对人物性格和命运作预叙,达到了强化故事结果,增强悬念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阿马尔那时代,埃及的叙巴属国保持着半独立半依附的地位.埃及采取了迫使属国宣誓效忠和扣留属国人质的政策对叙巴属国进行约束,创建了派驻官员的行政监督体系.被纳入帝国轨道的叙巴属国,对埃及负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埃及在叙巴的统治以间接统治为特征,具有能降低统治成本的优点和不稳定性的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6.
转叙是一种包含越界悖论的叙事艺术。在叙事学的跨媒介研究浪潮中,转叙研究由叙事作品扩展到新媒体作品,研究焦点也由文本内部的话语转向对文本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的考察。针对诸多艺术形式中转叙现象的复杂性,可以将转叙划分为修辞转叙和本体转叙。修辞转叙旨在从话语越界的形态中探讨文本的修辞交流关系。本体转叙聚焦于后现代小说中本体论的世界、边界和穿越现象,揭示了哲学观念的变迁以及现代人的认识论危机。修辞转叙和本体转叙带有不同程度的后现代文化色彩。修辞转叙体现了叙述主体对现实的不确定和疑虑,本体转叙则蕴涵了更为彻底的怀疑精神。到了新媒体时代,人们似乎放弃了对现实的追问,陶醉于由虚拟世界重构的生活体验中。  相似文献   

7.
近人周云青早年所著《四库全书提要叙笺注》,有意师从汉儒诂经之法,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部类之总叙、小叙训注,实事求是,简洁明晰,给初学者提供了很大便利。晚出之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大抵从新学角度加以讲评,影响较大,而二者取向颇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8.
清以前,无人怀疑过刘向《列子叙录》为伪作,康熙年间,姚际恒怀疑《列子叙录》非刘向所作,以后持此观点的还有马叙伦、顾实、吕思勉、陈旦。经一一考证,以上五家的怀疑,或是只凭想当然的猜测,或是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理由不能成立。将《列子叙录》放在刘向奉旨校理群书的背景上,放在刘向的学术思想、学识功力上及《列子叙录》与《列子》书的关系上,实事求是地考核,正确的结论应该是、也只能是:刘向的《列子叙录》绝非伪作。  相似文献   

9.
巴沙尔政府执政以来,叙美关系发生重大改变,首先巴沙尔政府以“支恐”而与美关系出现倒退,两国关系在伊拉克战争以及在黎巴嫩问题上进一步激化。但叙利亚在中东战略部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两国都力求改善两国关系。但叙以和谈进程、叙伊“准同盟”关系及恐怖主义问题等因素导致两国关系一度陷入僵局。总之,叙美关系不会在短时期内迅速升温,叙利亚反美的长期基调也不会出现明显改变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转叙"是热奈特为归结叙述越界现象而发明的叙述学新术语。转叙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传统作品中的叙事现象进行创造性的再认识,也为叙述学家研究后现代文艺作品和跨媒介叙事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转叙这一术语自诞生之日起,其内涵和意义就不断"变异和扩展"。转叙概念及内涵的源流演变,其在传统与后现代叙事作品、跨媒介作品中的使用,表现出转叙现象在文学实践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天问》将叙事与问难结合起来,结撰成独特的"叙问"诗章。其"叙问"特征主要表现在诘问的语式、"碎金"的形态、流动的思维3个方面。另一方面,《天问》通过追问宇宙天地、历史人事和身国命运,形成一种"诵(问)—抒"同构的抒情结构,这一结构的展开形式是叙问,推进线索是疑、愤、悲交织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从叙词表的专指度、语词句法及叙词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叙词表对检索系统效率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在提高检全率和检准率的同时 ,要注重叙词表的结构设计 ,在保证检全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检准率 ,旨在为叙词表设计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叙录"在徽州家谱文献资源的揭示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能够深度揭示馆藏徽谱资源;其二,全面地展示一谱文献的体例与内容;其三,充分地揭示徽州家谱文献的具体价值。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有欠缺,叙录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稀少。因此,进行徽谱文献的"叙录"研究,既有开展的必要,也有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张湛注《列子》所附《列子叙录》存有质疑,认为非刘向所作,是后世伪造。文章对历代质疑考辨后认为,流传至今的《列子叙录》确实出自刘向之手。  相似文献   

15.
叙事时序理论是热奈特在叙事时间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热奈特认为时间倒错包含追叙和预叙两种形式,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概括不全面,还应有第三种情况分叙.国内学者大多将"追叙"(flashback)译为"倒叙",分析了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术界关于韩愈散文《张中丞传后叙》文体的5种看法,分析论证了《张中丞传后叙》的文体不应属于碑志祭文、传记文或跋,归于序跋类文章也过于笼统。通过与韩文中跋文的比较研究,确认《张中丞传后叙》的文体应该是序。  相似文献   

17.
"叙美派"文学是阿拉伯文学中的一个特殊流派,特定的历史背景使它拥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与文学价值,"叙美派"文学对阿拉伯传统文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还成功地将东西方文学融合为一体,从而展现出阿拉伯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论文叙笔"是<文心雕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体类别可以粗分为33类.本文以"文用"作为中心议题,认为它是"论文叙笔"的分类标准.首先剖析其思想基础与实践范例,其次以"论文叙笔"为例详细加以分析,最后,在"文用"的基础上讨论"论文叙笔"的次第.  相似文献   

19.
一、以实虚的角度切入 如:以“桥”为话题,写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一日长于百年》叙述了卡萨-奥捷卡小镇上村民们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从对村民历史和生活的叙述中折射出宏大的宇宙关怀和人文哲思,这种效果主要得益于作者对叙事时间的精确掌握。艾特玛托夫交替使用倒叙和预叙建构出了自己独特的时间倒错艺术,在倒叙上,作者继承借鉴西方叙事传统,在人物回忆中逐渐叙述出小镇的历史过往以填补故事时间的空白;在预叙上,作者借助读者的阅读审美感受构成完整的叙事模式,表现出对西方叙事传统的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