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清政府力图强化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其原因主要在于朝鲜的重要战略地位与中国的安全息息相关,洋务运动的开展使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强化中朝宗藩关系的实力,当时远东的国际形势在客观上有利于清政府强化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2.
19世纪80年代中叶俄国重返远东国际舞台,推行了谨慎向朝鲜渗透、以中国为潜在对手逐步破坏清政府对朝鲜宗主权的远东外交政策,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期间,俄国的远东外交政策经历了由尝试单独调停中日矛盾到静观其变、寻求与英国共同调停,再到最终选择联清的转变。考察俄国因应甲午战争调整远东外交政策的过程,进而探析其原因,可以了解甲午战争对东北亚国际政局的深远影响以及中俄第一次秘密结盟的背景,并对甲午战争进行再反思。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清政府顽固地坚持传统的宗藩关系,执行了一条错误的对朝政策,过多地干涉朝鲜的内部事务,极大地损伤了朝鲜人民的民族感情,加剧了其叛清自立的离心倾向。中朝生隙,联盟解体,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朝关系史研究中,一般比较重视清政府如何运用政治、外交手段来强化对朝鲜的宗主权。本文则着重从经济角度出发,对清政府通过控制朝鲜海关来强化宗主权的历史进程加以考察。认为清政府在列强虎视鹰瞵的情况下,是通过比较有效地操纵朝鲜海关的“洋员”,阻止朝鲜以海关为抵押向外国借款,诱使朝鲜以部分税收为抵押向清政府借款,乃至清政府获得朝鲜部分海关税收保管权等步骤和手段,从海关入手,加强对朝鲜控制的。因此可以说,对朝鲜海关的控制,是清政府着眼于经济、财力作用强化对朝鲜宗主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球案"及其对中朝宗藩体制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5年,日本政府强行宣布琉球改制,禁止琉球对清朝贡,“球案”由此引发。清政府以“球案”为鉴,加强了对朝鲜控制,企图加强中朝宗藩体制。但由于清政府在“球案”中懦弱的表现,以及朝鲜部分统治者对清加强控制的反感,朝鲜越来越倾向于日本。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中朝宗藩体制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6.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作为海军的主力,清政府经营多年并耗资巨大的北洋舰队在战争中全军覆没。所余之南洋水师与广东水师,舰小船破,根本不堪外洋作战,实力远不能与北洋水师相比。清朝海军名存实亡。那么,从甲午战后到1912年清朝垮  相似文献   

7.
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日本具有强烈的侵略性,俄国南下与其争夺朝鲜半岛的利益加速了日本在东北亚扩张的步伐,也导致了日本与清政府之间矛盾的激化。清政府借由"壬午军变"、"甲申政变"、"巨文岛事件"的解决,进一步宣示了其对朝鲜的宗主权,加强了中朝关系的紧密性。日本丧失其在朝鲜半岛的主动与"先手"地位,不得不通过战争实现其侵略野心,中日战争遂不可避免。一般认为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线,但日本大陆政策与俄国远东政策的天然对立以及在朝鲜半岛的角逐更是其深层原因。在挑战中朝宗藩关系上与日本有同样利益的俄国,在默认朝鲜"独立"之余,坚决反对日本势力涉足中国东北。甲午战争结束后,就辽东半岛的割让与返还,原本以朝鲜作为争夺焦点的日本与俄国,又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与甲午中日议和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与甲午中日议和新探杨惠萍1894年,日本发动了旨在彻底制服中国,统治并掠夺中国的甲午战争。开战伊始,日本丝毫不考虑和谈问题,而清政府对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其内部态度不一,有的主张一战到底,有的主张和谈。因此,在整个战争中,战与和的问题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9.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张之洞卢世菊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迄今已有一个世纪了。在这场战争中,控制着清政府军事和外交大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人苟且偷安,致使战事每况愈下,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也有一些爱国将士蝶血鏖战于沙场;同时也有一批主战...  相似文献   

10.
侵略朝鲜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一环,而夺占铁路敷设权则是其中的重要手段。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夺取了整个朝鲜半岛的铁路敷设权,使朝鲜沦为自己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 2 0世纪 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如何既倡导科学精神 (求真 ) ,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求善 ) ,追求完美的世界和完美的人格 (求美 )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正是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东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层次性,采用数据分析和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东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同一性和手段的差异性,结论是通过东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的统计分析,指出东西部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也存在差异,从而为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品设计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能体现这个城市的生活质量、居住理念和文化品位。文章以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为设计宗旨,阐述了现代城市环境建设中小品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期最终建立一个和谐而有时代风貌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4.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层归因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日常生活单调、缺乏长远规划、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部分领导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缺失、相关制度不完善等深层原因导致的。只有从社会整体性视野来认识和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经济、政治、文化交互作用的社会整体性的战略高度全方位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多层次逐步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农民群众转变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农民;培养农民群众的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实现农民的文化自觉;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才能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外来人口的犯罪心理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旭辉 《南都学坛》2004,24(3):84-89
外来人口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致富需要与"社会屏蔽"障碍的冲突;外界诱惑增强与制约机制缺失的暗合;归属结群的需要与盲目从众的耦合;不公正的社会待遇与原始报应、报复观念的迎合等。对外来人口犯罪的心理矫治与预防应从外部措施和内部措施两方面入手。外部措施方面:首先清理完善法律法规,培育外来人口的守法情结;其次建立健全公平分配体系和保障制度,消除外来人口对社会的敌视心理;再次转变并尽量消除公众的歧视态度,营造人人平等的社会氛围,减缓现有模式带来的各种压力。内部措施方面:首先调整外来人口的心理预期,增强其心理免疫力和心理承受力;其次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各种教育,提高其自我适应力和自我约束力;再次丰富外来人口的社会生活,养成其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培育其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外来人口的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针对现实社会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社会理想,两者虽然存在某些区别,但也存在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正是这些相同或相通之处促进了儒、道两家相互吸收、相互提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的科学精神,内容极为丰富,思想十分深刻,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对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的实践基础、人才思想核心以及人才的教育培养、考察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人才的标准、教育培训和人才质量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二项结构”,人与对象的关系“三项结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对象的观念化和观念的对象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间需要借助于实践工具 ,建立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及通过语言符号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高等学校教代会职权落实和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内部管理机制因素、外部体制环境因素、历史文化背景因素和思想认识水平因素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坚持"主权在民",实现依法治校;二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规,三是提倡"人本主义"管理,改变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20.
回顾现行宪法颁布20年及实施过程中的三次修正的历程,提出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