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斯多葛学派和儒家思想的不同影响了东西方各自文明发展的轨迹.斯多葛学派起源于理性的自然法思想,从人本的精神出发,讲求精神自由与平等主义,提倡法制与分权制衡.儒家倡导“君权神授”,提倡人治,用纲常教义、大一统观念进行束缚,确立等级观念,产生君主专制的政体.  相似文献   

2.
潘恩是十八世纪美国的政治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他的主要法思想包含“天赋权利”理论和“宪法理论”两部分。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处于平等地位,享有平等的天赋权利;宪法是先于政体产生的,政体是宪法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希腊化时期斯多葛学派基于共同理性而提出的自然主义平等思想是一种在世界城邦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不分等级、性别、种族和国籍的平等,这是对希腊时期基于种族等级的平等观的颠覆.其平等思想的根基在于自然法,基于自然理性的一切人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这种普世性的平等观念为罗马法、中世纪神学以及近代文艺复兴以来的平等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派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实践以及新旧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关于平等与自由的两难选择,平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浓缩了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平等思想也是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以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领袖的理想。怛这种平等思想相对于西方平等思想的纷繁复杂而言,显得异常单调和不成体系;而且,西方平等思想总是与正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历吏上的平等思想却局限于物质上的“均贫富”,从而使其革命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人学理论与人的发展规律张才君一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显示了古代人对人的问题的最初思考。以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为开端,人们便开始了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后来的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成了专门探讨人生问题的哲学家和哲学派别...  相似文献   

6.
政治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一直是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主流,但自从古典自由主义诞生的上百年时间里,自由主义理论鲜有新的理论建树。直到20世纪7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理论问世,政治自由主义又萌发了勃勃的理论生机。古典自由主义主张个体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它所指的“平等”仅局限于形式上的平等。罗尔斯对。平等”概念重新阐释,赋予传统的“平等”观念以实质性的含义,这一观点使得古典自由主义上升到了新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7.
自然法学在西方源远流长,其发源于古希腊,而后历经古罗马时期、中世纪神学时期、古典自然法学时期和现代复兴自然法时期。自然法学在古希腊生根发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它前后经历了自然哲学时期和人文哲学时期两大阶段。最终,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学说以人人平等、尊严至上为理念,成为西方一脉相承的法学的真正历史起点。而通过这一起源历程,古希腊自然法获得了永恒性和批判性两大特点,这是西方法学极具特点的地方,这两大特点也是促使西方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孟德斯鸠在分权学说史上占有重要一环 ,但其具体贡献如何 ,国内学者一直语焉不详。虽然孟德斯鸠分权学说的提出是建立在对英国政制的“误会”的基础上 ,但他却通过对这一学说的阐述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政体形式的可能性 ,并论述了这种新的政体形式与政治自由和宪政理念的关系 ,从而确立了他在分权学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公民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古希腊城邦孕育了最早的公民观念。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最早提出公民理论的学者。作为西方公民理论的源头,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思想涉及到公民与城邦的关系、公民资格和公民政体等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对今天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派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实践以及新旧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关于平等与自由的两难选择,平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浓缩了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平等思想也是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以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领袖的理想,但这种平等思想相对于西方平等思想的纷繁复杂而言,显得异常单调和不成体系;而且,西方平等思想总是与正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历史上的平等思想却局限于物质上的"均贫富",从而使其革命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1.
哲学史研究通常轻视甚至忽视廊下派的政治哲学。其实,廊下派哲学不仅有政治性,而且包含三个鲜明的政治维度:普适性、保留性以及顺从性。廊下派认为世上所有智者乃至常人都是或应当生活在同一个城邦之中,彼此互爱并受共同律法的支配。作为社会动物的人不只是理想城邦的公民,他还有义务“有所保留地”参与实际的政治生活。不过,廊下派尤其是罗马廊下派宣称现实的国家政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命运的结果,因而人应该对它首先表示顺从。其中,普适性最决定性地构成了廊下派对传统城邦政治以及古典政治哲学的超越。廊下派通过暗中接续智术师的政治信念,为近现代的启蒙思潮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刘绿宇 《南都学坛》2006,26(6):73-75
希腊神话是美妙的,它的美是纯粹的、乐观的,没有一点儿人生的凄苦、时世的险恶或惩恶扬善、拯救人类的说教,显示出浪漫的古希腊人“审美重于道德”的价值取向;希腊神话是原欲人性的礼赞,它歌颂性爱、赞美肉体,体现了古希腊人“人性、人权高于一切”的哲学观念和“真即美”的审美标准;希腊神话是乐观主义的源泉,体现出他们为人处世的快乐原则,也表明着古希腊“没有罪恶感”的社会初始阶段特征;希腊神话是力量的颂歌,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抗争意识、尚武精神和个人荣誉感,从而演化出西方后世强烈的个体意识……神话的形式会消亡,但它的精神会转化为文化形态而得以存在,得以流传。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古典民主萌芽于古希腊,并深深影响着现代民主的发展。同样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民主的思想与实践却未能落脚在古代中国。因为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迥异的经济活动方式与早期文化,进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滋味说"与"趣味批判":以味论艺的中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西方古希腊时期都已开始在比喻的意义上用味来阐释艺术现象。齐梁之际的钟嵘秉承一以贯之的以味喻艺的传统,提出“滋味说”,将味纳入美学领域;西方则在16世纪开始广泛讨论趣味,经由“古今之争”的推动,将趣味作为艺术学科的基础概念,才使趣味进入美学。中国美学直接将味引入审美领域,而西方则在剔除趣味感性意义的基础上使用它;“滋味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新的生发与丰富,“趣味批判”一方面为美学学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因与启蒙思潮相联系而具备着更为广阔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照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始于公元3世纪的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约诞生于公元前9-8世纪.如果荷马史诗是文艺作品的话,那么,为什么西方的"文学自觉时代"比中国早一千余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东西方文明同步发展的过程中,如此巨大的差异是不可能存在的.从希腊神话中"文艺女神"的所作所为、希腊理论家对"文艺"即摹仿的看法及希腊各类作品的现实作用看,古希腊的"艺术"其实不是现代意义的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公民,在今天是一个常见的概念,而在世界古代史上,最早和最多见于古希腊,在世界其他文明古国中很少见到这个概念。这与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有关。通过对雅典公民权的演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与城邦及民主政治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探讨便发现,民主化程度越高,公民权利越大,公民的范围也越大,公民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密切。  相似文献   

17.
Humor一词虽然源于古希腊,但当时却不具有其现代的含意,而且除了在少数近代作家中的不多的精辟阐述之外,西方关于幽默理论也是长期以来不得其要。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尽管未曾加以确切定名,却不乏真正幽默的作品。所以关于幽默谈不上什么优先权问题,而只有植根于不同文化思维的风格的差异问题。近代意义上的幽默正是以融汇中西文化质素为特征,作为社会进步的产物正日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项基本需求,同时也成为促进社会民主建设的利器。在走向信息社会的总趋势下,幽默亦必将步入其历史上空前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以古希腊悲剧观照哈代小说的命运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希腊悲剧的视角切入,阐述了哈代小说中命运色彩的丰富内涵。在他的小说中,命运以神秘的大自然、遗传与因果报应、偶然与巧合、本能与欲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体现了哈代对古希腊命运观念的认同,展现了命运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又包含哈代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神话是世界神话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对于古希腊神话的学习和探讨更多侧重于她的文学价值。在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本论文从一个新的视角诠释了古希腊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可以找到现代社会两性形象以及斗争的最古老源泉,这对我们认识今天的社会性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学作品从古希腊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意识,它与生命意识、命运意识、悲剧意识等紧密相联。孤独意识产生的主要根源是个人自由意志的不可能实现。在不同的时期,这种孤独意识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但都与自由意志的不可能实现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