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唐代在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拓与经略过程中,因袭历史上传统的"因俗而治"的方法并加以发扬光大,创立了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度,并把之成功地推行于边疆地区.大唐帝国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繁盛和周边民族对中央王朝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增强,与羁縻府州制度在周边民族地区的推行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从唐初以来,随着边疆各族的纷纷内附,唐朝廷建立了许多“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有两种,一种设置在各族、各部落原居住地区,如贞观二十一年(647)在铁勒回纥部设置的瀚海都督府,契苾部设置的榆溪州等等。随着这些羁縻府州的设置,这些地区也就划入了唐王朝的版图;另一种设置在原唐朝边州界  相似文献   

3.
唐王朝在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居于极东北边地的黑水靺鞨人和西北的室韦人中设立羁縻府州,他们以原始部落的形式与唐廷发生着朝贡关系,并且随着中央王朝民族政策、统治力量的变化,其朝贡频率也随之变化。总体来看,室韦诸部在羁縻府州的形式下与唐王朝保持着频繁的往来朝贡关系,满足了自己特定的经济、政治目的。同时,中央政权对该地区的统治也随之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4.
羁縻府州制度是唐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维护边疆稳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通过设置羁縻府州,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了中原内地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强  任柳 《民族学刊》2021,12(10):53-58, 122
正在兴起的土司历史地理研究从学科属性上说属于历史民族地理范围,但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定的研究对象。土司历史地理着力于解决土司政治空间形成的背景、土司政区的地理分布与变迁,土司辖区与行省所属州县辖区的分界线勘界交割问题,土司所辖府、州、县的界线、唐宋羁縻府州与明清土司区域的衔接与过渡、土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等,这些都为传统土司研究所忽略。土司制度及其“改土归流”对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因地而异。土司地理在研究方法上要充分借鉴历史地理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个案分析法与文化比较研究法。  相似文献   

6.
唐代弱水西山羁縻部族探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四川西北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曾被称为“弱水西山”,是唐朝与吐蕃长期争夺之地,本文所要探考的,主要是唐前期和唐中期该地区实行羁縻府州及都护府统治时期的部族分布及其社会经济、文化及人口发展情况,认为唐代中后期的“西山八国”,基本上是由唐前期弱水西山六十八羁縻州部族所建,他们是现代嘉绒藏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7.
宋代广西羁縻州制,是在唐代羁縻州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使之日益完备的。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羁縻州建置关于有宋一代广西羁縻州县的分布与数目,据《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宋史》、《粤西文载》、《广西通志》诸籍综述如下。邕州(治今南宁)下左江共二十七州、四县: 龙(一作笼)州、忠州、冻州、江州、万承州、思陵州、左州、思诚州、谭州、渡州、七源州、西平  相似文献   

8.
唐朝与边疆民族政治联系的两种主要途径:册封与和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对边疆的开拓与经略的过程中,除了因袭历史上传统的"因俗而治"的方法,创立羁縻府州制度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外,还不断地册封边疆民族首领官爵名号,频频通过和亲这种特殊的政治联姻,加强与边疆民族政治上的接触与联系.  相似文献   

9.
羁縻时期的土家族政治概况曹毅在土家族历史上,经历了巴国奴隶制时期、羁縻州县时期、土司时期和“改土归流”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这样几个主要阶段,而羁縻时期的时间最长,上起秦汉,下至唐宋。这一时期又是经过民族大融合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土家族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0.
宋代在今广西西部设置羁縻州、县、洞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在今广西西部因唐之制以壮族先民的氏族、部落为基础设置了众多的羁縻州洞,由其首领世长其地。这些羁贪婪縻州洞,其数若何,宋人的记我并不一致,记载桂西诸羁縻州洞的《元丰九域志》及其后的《宋史》卷90《地理志》亦多遗漏且存舛互。此文据宋人记载详予考证,条分缕析,可给人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穆斯林蕃坊的形成,是唐宋王朝参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过程的产物。穆斯林蕃坊建立于中国汉族社会之中,它既有别于中国社会的政权系统,也有别于少数民族内附形成的羁縻府州,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本文拟对穆斯林蕃坊的性质、特点及演变进行探讨,旨在揭示这种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2.
<正> 有宋一代除王安石等实行新法时期曾用章惇等开发“南北两江”及广南路之外,极大部分时间对于南方民族地区执行怀柔为主的羁縻政策,即“恃文教而略武卫”,兹分述于后。一、在政治上树其酋领、封官赐爵实行羁縻统治、普遍推行土官制宋太祖在统一南方过程中,辰州瑶人酋领秦再雄首先归顺,乃封他为辰州刺史,“树其酋长,使自镇抚,始终蛮夷遇之,斯计之得也”。在南方普遍任用原有  相似文献   

13.
北宋王朝在西北边疆民族分布密集的州、军,大致皆设有质院;在蕃部宗教活跃的州、军的一些著名寺院,由皇帝亲笔赐匾额,号日“御书院”。质院是以监禁蕃部人质为手段,以防范内属蕃部的叛逃;御书院是以笼络番部民心为手段,以期安辑边陲。二院是北宋朝在西北实行的一种恩威并举的民族羁縻政策,终北宋之世,颇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岷州茶马司的设立是对明代西北茶马贸易岷州地区这一空白点的填补,是西北茶马贸易机构体系的有效补充,是增大西北官营茶马贸易覆盖面的一大改良举措,有利于明朝后期进一步加强对岷州地区西番的羁縻控制。但是岷州茶马司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明末官营茶马贸易制度崩溃的局面,官营茶马贸易的衰败趋势不是在西北地区多设立若干新的茶马司,扩大官营茶马贸易的覆盖面就能够从根本上扭转的,在这一点上岷州茶马司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影响有限。岷州茶马司的兴衰对当下我国的民族贸易政策来说也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必须摆正政府在民族贸易活动中的地位,正确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动性,从少数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对民族贸易既不能放任自流,亦不可过于干涉甚至垄断。  相似文献   

15.
唐代在今广西设置的州县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地方政区的设置上,唐是改“郡~县”为“州~县”的朝代,也是始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制”的朝代。广西地属边塞,唐既在其处设州置县,又创置了众多的羁縻州、县、洞,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地方政区建置。而中晚期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唐朝又在今广西设置桂管、容管和邕管三个都督府,分控各州县及羁縻州县。州县省并,辖属更替,不仅后人易于忽略或混淆,而且当时人及与唐距时不远的新、旧《唐书·地理志》作者也多见舛互。本文据唐人及五代、宋人的记载详予疏理厘正,并附上当时各州县的风俗,或可在明确唐朝在今广西设置州县的同时,了解当时各地居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灵州王氏在清末二度开发了磁窑堡煤矿,宁夏最早的民族工矿业由此产生,其50年的生存史,也是近现代回族民族工业艰难历程的缩影,所映现出的历史经验教训,也值得人们沉思  相似文献   

17.
唐朝是契丹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唐朝的强大和民族政策的相对宽容,契丹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有很多契丹人成为唐王朝的属民。为了加强对契丹人的管理,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唐王朝对契丹人实行了设府置州、册封、赐姓以及和亲等一系列羁縻统治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契丹社会的发展,为契丹族的勃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马廷中 《民族学刊》2017,8(3):32-36,105-106
唐王朝建立后,加强了对巴蜀民族地区的治理,建立了行政机构进行管理.这些行政机构与唐王朝在其他民族地区建立的一样,为州(郡)县和羁縻州县.通过这些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唐王朝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治理,既进一步把这些地区纳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范围之中,又有利于促进这些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开发和发展,也能够促进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各民族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1932年我生于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一户贫农家庭。老司城位于永顺县城东15公里处,在湘西历史上曾是彭氏土司统治“五溪蛮”的首府,也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土司“小王国”的古都。这里原设“溪州”,唐末五代改称“永顺府”,宋元置羁縻州,明清改称永顺军民宣慰使。从公元910年的梁开四年到公元1728年的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这座都城迁移到今猛洞河畔的灵溪镇新置永顺郡府为止,老司城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彭氏土王沿袭35世28代,前后共589年。在鼎盛时期,土王曾管理20州范围,故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十八家”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论坛》2009,(4):8-9
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是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近年来,湖南各市州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不断探索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之路,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限于篇幅原因,本刊选摘刊登在此方面表现突出、独具特色的湖南部分市州民族干部工作情况经验,期与全省其他市州及全国兄弟省市(州)民族工作部门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