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12,28(2):15-18
汉唐时期对灾异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历程。两汉时期,人们认为水、旱、震、日月食等属于灾异范畴,基本上是用阴阳五行说、天人感应论等来解释灾异的产生,表达其对灾异的认识。唐代,仍然注重与农业相关的灾异,与汉代相比,基本忽视了地震、日食、火灾等灾异。在两汉灾异认识论的基础上,唐代仍然认为灾异为天谴,但是也有人淡化了董仲舒"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的思想,认为"灾变"非"灾异",灾变有常,是客观存在或者是人为造成的,这就是唐代出现的灾变自然成因说和社会成因说。相较两汉而言,唐代对于灾异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2.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和《哲学笔记》代表列宁认识论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把这两部认识论专著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就会发现,列宁初步建构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范畴体系的基本模型,为创立科学的认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就列宁认识论范畴体系中的主要范畴及其内在联系作些初步探索,以求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一 列宁在阐述其认识论思想 时,使用了一系列范畴,并对其中 主要的范畴作出科学化和精确化的规定。这些范畴是列宁认识论体系之网的网上纽结,按照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内在联系,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  相似文献   

3.
认识器官是否具有因其本性、结构一功能决定的对客观对象(的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存贮、发放的一定形式,因此认识成果、思维产物是否包含了这种形式和特点,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认识和天赋形式问题。认识的天赋形式是关系到认识如何是可能的,认识如何具有客观有效性等一系列认识论的原则。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向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的新课题之一,历史上不少哲学家曾以各种方式提出并探讨过这个问题,但因各种条件限制尚无科学定论。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科学、大脑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为我们重新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在,探讨这个问题对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解决哲学史长久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体重构与科学的历史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科学地阐释历史认识论,如何正确理解“主体重构”是当代东西方历史哲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对传统史学认识模式的超越入手,论述了主体重构理论的客观性。指出,主体重构理论突破了传统史学提倡通过考证史料,表现“历史真情”的历史认识模式,提出了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并非是过去事件的原型,而是历史学家从现实生活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所做出的“主体重构”。文章通过对克罗齐、柯林武德等人观点的剖析,进一步指出,主体重构并非是历史学术自由意志的驰骋。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不断变幻,这就为历史学家改写历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和新史料。因此,用新的方式改写历史就成了历史学家创造社会文化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
1.目前哲学界关于加强微观认识论研究的呼声是很高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上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在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的问题上,有两种很有代表性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把关于对“宏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对,“微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另一种意见是把关于意识与“外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意识与“脑内神经”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我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认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马克思摈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为自己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他的唯物主义的概念与这个词的传统涵义相差甚远。马克思并不认为只有物质才是实在的,他也不认为意识是一种“无所不包的幻觉”。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认识论决不是古典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英国的唯物主义和法国启蒙运动的唯物主义把头脑看成一张蜡片,世界在上面打上了自己的烙印。然而,马克思认为,主体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印象,简单地反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受人类认识方式深化的影响,而人类认识方式的深化又取决于认识论框架的转换。本文试图在理解以往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具有更大解释力和更大启发力的新的认识论。从元认识论的视角看,以往的和现存的认识论多是单向的;而新的认识论将是互补的。 元认识论:认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进行认识论研究或思考认识论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澄清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必须界定认识论研究所应该遵循的方法论原则,这就是元认识论的意义之所在:元认识论是对认识论的深层反思,是认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 以往认识论研究的局限在于,人们总是把…  相似文献   

8.
9.
认识论是研究知识的可靠性、知识的证实原则、知识的获得渠道及知识发展的哲学分支。它和人类的知识一样古老。而形态发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仅仅是本世纪后半叶的事.它研究生物的基因——表现型同构这一分子生物学的前沿问题。二者间奇迹般地发生了内在的深刻的,既带有偶然性又带有必然性的联系。人们在形态发生的内在机理中得到了许多启迪,对于解决认识中的若干重大疑难提供了有益线索。日本学者丸山苏郎借尤拉姆的生态学模型提出了形态发生的认识论,以区别于传统的认识论,引起了哲学界、生态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哲学研究的一大热…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法制路线以谋取最大功利,为论证法治思想、驳斥儒墨的主张,韩非从其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探讨了人类认识的来源、性质、检验方法、检验准标、最终目的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建立了其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中国哲学认识论发展史上颇有建树,其思想至今仍能发人深思。 一、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韩非从认可世界的本质乃是物质及其规律──道这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认为世界及其规律对人的意识来说,乃是一种强制性的存在:“规有摩,而水有波,我欲更之,无奈之何!”(陈其猷:《韩非子集释·八说》,1958年版,第974-975页。以下引此书只注篇…  相似文献   

11.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10,26(4):88-90
具体分析西安城市发展趋向转移的历史过程,得出六种模式:1.新城区向旧城区的南部扩展,以秦咸阳后期的城市发展趋向以及汉长安城后期的城市发展为代表;2.新城区向旧城区的西南扩展,以汉武帝时期对汉长安的扩建为代表;3.新城区向旧城区东部发展、城市重心向东部转移,以西周镐京以及唐长安城的发展为代表;4.新城区向旧城区的北部缩移,唐末"新城"就属于这种城市缩移模式;5.新城区向旧城区北部和东部扩展,以明代西安城区的发展为代表;6.新城区向旧城区四面扩展。探讨西安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发展趋向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为现代西安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运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有关理论,对中国文化—心理图式的发生和建构过程作了一些初步分析,认为中国文化应当追溯到统一在巫术礼仪活动中的原逻辑思维和伦理意识的原始文化—心理图式。就思想与文化—心理的内化外化问题(即“集体表象”、“集体原型”的积淀凝聚问题),中国文化的同化建构特点以及时下流行的“五四文化断裂说”等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以中国文化—心理图式的不断建构过程为对象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的建立,可以促进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要改造传统认识论,首先必须扬弃认识论中的物质本体论倾向,突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基准。这就必须把价值范畴引入认识论,科学地阐述价值范畴的认识论意义,从而增强认识论的活力,使之真正成为人类的“伟大认识工具”。一、价值关系是主客体系统中的最高层次价值是标志主客体之间的索取和被索取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认识论即指综合与概括现代人类知识的性质、范围、基础、可靠性、预设条件及获得渠道的哲学分支。宇宙学与粒子物理学的统一,宏观世界非平衡态系统的自组织理论与混沌、分形、弧波等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揭示生物基因──表现型同构与多元发生的奥秘,数学、逻辑中的非标准趋势,计算机对人的智能模拟,按“无设计者的设计”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人类自然语言的先天机制的探索以及人文科学中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研究与用演绎法推导决定论破缺、因果链破缺的理论与体系,标志着当代知识的前沿。由此迫切需要提出一套反映当代知识特征的认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 ,美与美感同一。审美活动反映着与客体形象相联系的主体本质力量 ,是与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不同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既外在又内在的关系 ,决定了审美活动是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的统一。认知活动要求的是“有物无我” ,评价活动要求的是“无物有我”。审美活动就能从“物”和“我”中解脱出来 ,从而转化为“有物有我”和“无物无我”的统一。这就是审美活动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6.
广义认识论是狭义认识论的对偶语,它是狭义认识论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和狭义认识模式内在缺陷和矛盾的科学解决形式。所谓广义认识论是指诸认识主体间以认识客体为中介的认识交往关系系统的理论。相对于狭义认识论,广义认识论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上都扩展到主体——客体与主体——主体双重认识关系,形成了诸主体间认识交往关系的系统框架。广义认识论的建立是认识论总图景,总框架的转换,是在元理论、元方法、元视角层次上的重新审度和合理重建。文章对广义认识论的客观基础、研究对象、基本目标、总体框架都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朱熹以杰出的天才,用毕生的精力。集历史上唯心主义之大成,把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到最高阶段,这就是“明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路线。他为封建王朝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当代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方法论。因此,从南宋后期直到清代近七百年间,朱熹学说一直成为国家哲学,占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并对古代的日本和朝鲜均有相当影响。本文仅就其认识论内容,重作一点评价。 朱熹在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基础上,形成了他“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他发挥了《大学》中修齐治平理论的著名论点,写成《大学章句·补格物传》说:“所谓致知在…  相似文献   

18.
李国庆 《唐都学刊》2000,16(1):17-21
认识论问题是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回顾了认识论的发展简况,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和述评了心理学中几种主要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论情感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什么是情感以及情感产生的本质是什么? 在马恩经典作家的著作里没有明确地表述,在一些现代心理学家的论述中 也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基本观点,即情感一般被理解为在各种现实的关系中需要的主体与它有意义的客体之间关系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体验。这里已经表示出了情感的外在的与内在的实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情感产生的客体条件。情感心理活动同其它一切意识要素一样根源于客观现实,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决定的。情感虽不属观念活动,但心理活动同样是精神活动,要受客观…  相似文献   

20.
段秀芳  李宁 《探求》2013,(3):33-39,45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提出了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逻各斯”.他在认识问题上持着理性主义的立场,同时又认为必须肯定感性世界、依赖感性,并且因其晦涩、神秘的表达方式,受到后世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质疑和批评,被排除在理性和科学之外.其实,赫拉克利特的理性是与科学理性不同的传达体验的辩证理性,其“逻各斯”传达的是人对世界的体验,实现了有限的部分的个体对世界与生命的无限性和整体性的回复,是潜在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