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78年,湖北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墓,从葬制及出土文物考查,其时代当为战国初期,曾国已沦为楚之附庸。因而从出土文物来看,其文化特征,皆与楚国相同。故此墓之发现,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据《发掘报告》谓:其主棺的棺画,有“持双戈同杺或双戈戟的神兽像,当是用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出土的两件唐人互佃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不少租佃田、园契券,据粗略统计不下百件。这些租佃契券形式不一,内容多样,有纪年可按者,自高昌延昌廿四年(公元584年),迄唐大历三年(768年)。本文介绍的互佃契,即其中两件。这两件互佃契同出于阿斯塔那506号墓。该墓以出土迄今仅见的葬具——纸棺而知名于世,所出文书之多,为吐鲁番已发掘古墓之最。此两契同拆自墓主人张无价所著纸制长靴。该墓系1973年秋所发掘的32座古墓之一,发掘简报已见《文  相似文献   

3.
句鑃与乐府     
句鑃(音勾掉),是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越族人民制造的青铜乐器。其形似钲,口向上,有柄可执,用槌击之而发声。过去在江苏、浙江、湖北等地都有出土。1983年秋,广州市象岗发现一座西汉前期的大型石室古墓,墓主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音末)。墓中保存一套(八件)完好的编乐句鑃。这套句鑃由大至小依次排列,并刻有“第一”至“第八”的编码。最大的“第一”通高64厘米,重40公斤,最小的“第八”通高36.8厘米、重10.75公斤,八件共重191公斤。这套精美的句鑃的出土,除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展示了西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文化风貌之外。它还为我们研究古代“乐府”官署的设置和职能,提供了极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4.
解放后,在湖南长沙地区发掘的“楚墓计有一千八百余座”。对占据其中很大比例的单棺小墓往往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至于对这类小墓墓主人的身份、社会地位等的研究,更是极少有人问津。本文拟以长沙单棺楚墓墓形、葬具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楚史研究会1985年年会,于10月14日至17日在曾侯乙基编钟出土所在地随州市召开。参加会议代表80余人,收到论文50篇。河南、湖南、安徽、贵州等兄弟省市的学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围绕曾、随、楚方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1978年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及其大型编钟发掘出土后,名震中外,这一座大型战国墓究竟是楚墓还是其他诸侯墓,许多学者曾撰文进行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称“曾国之谜”。这次会议对地处古代楚国腹地的曾侯乙墓的国属问题,再次进行了深入讨论。有的同志从曾侯乙基出土的文物数量  相似文献   

6.
关于曾国问题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九七八年五、六月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随县县城西北约五里的插鼓墩,发掘了“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又称曾侯乙墓,出土了大批曾国文物,学术界讨论已久的曾国问题,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出土了青铜面饰的西周早期燕侯墓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墓号为1193号,该墓随葬的青铜面饰有4件人面饰与5件兽面饰,该墓还出土了青铜重器克罍、克盉,其上面都发现了重要的铭文。这些青铜面饰曾被认为是用做盾饰,该说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该墓地出土的同类青铜面饰的考察,并结合边疆民族学调查资料来论证该西周早期燕侯墓所出土青铜面饰实际是用做面具的,应是墓主生前主持祭祀礼仪所使用。周初最高统治集团的迷信程度十分严重,甚至直到春秋时期,祭祀仍为国家的重要规制。西周早期燕侯墓随葬的青铜面具既是艺术珍品,也是神权之象征。  相似文献   

8.
<正> 1977年春至1978年冬,山东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曲阜鲁国故城进行勘察过程中,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在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一件卵形青铜容器(见《曲阜鲁国故城》图版捌壹,147页图九三:4·5。齐鲁书社1982年版)。这件器物的盖沿和颈部对铭各一圈十五字: (?)(侯)母乍(作)(?)(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迄今所知青铜器自铭“戎壶”的,此系首次发现。兹略作考释如下。戎壶,《说文》“戎,兵也。”段《注》“兵者械也。”春秋时齐国叔夷钟铭文称:“余锡汝马车戎兵”。戎兵连称,正指军械器具而言。金文中又有称戎车的,如周夷王时禹  相似文献   

9.
<正>南昌市海昏侯墓背景介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独一无二,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昏侯墓的墓主被确认为汉废帝刘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自2011年发掘以来,已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  相似文献   

10.
鸟图腾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鸟图腾及相关问题王水根被誉为“长江中游的青铜王国”的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该墓出土铜器、玉器、陶器等各类随葬品1900余件,其中青铜器480余件,玉器1072件,陶器356件①。人们纷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它。笔...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三题     
汉乐府三题于迎春一乐府的设置不自汉武始1976年,秦始皇陵出土了错金银青铜编钟一件,钮上刻小篆体“乐府”二字,①明确无误地证明了秦朝即有“乐府”机构。广州南越王墓又有铜铙一套八件出土,皆铭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字样。这“文帝”当指南越文帝,不指汉...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28-29日,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从8壁龛西周墓M4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铜器,其中包括青铜簠、球腹簋、乳钉四耳簋、牺尊和铭文方鼎等罕见青铜器。这次发掘的墓葬(M4)与2012年出土稀世铜禁的墓葬(M3)仅有十几米的距离,这两座墓葬大小、形制、结构、等级及重要性、基本相似。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说,牺尊在商末较为流行,这两件基本一样的牺尊是商器,它们出土于周墓正好说明此墓出土青铜器的来源较复杂,应是伐商胜利后分配的战利品之一。结  相似文献   

13.
殷商时代青铜器出土的历史,早在宋代就有记载,如罗泌《路史·国名记》,吕大临《考古图》。从1928年10月到1937年夏,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殷墟进行了十五次发掘,当时出土的青铜礼器就有170多件。建国三十多年来,又在殷墟进行了多次发掘,据不完全统计,出土青铜礼器近600件,其中绝大多数是近几年发掘出土的。这些青铜器是研究殷商时代政治、经济、科技和美术的珍贵文物,也提供了研究殷商时代神话传说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1990年春天,淘金农民在湖北省郧县五峰肖家河处发掘了一座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计有铜二件,铜鼎二件,铜缶二件,铜盘一件,铜一件,铜剑一件,铜箭簇三件,玉鱼二件,总共器物十四件,铜器纹饰主体以蟠螭文带和细密的蟠纹带组成,上下边缘以陶索纹界之。铜鼎深腹高腿,三足细高,中部向内弧,足尖外撤,足跟饰浮雕兽头。这里原是春秋时代麋国都城所在地,古称锡穴,因此认定这是一座春秋麋国贵族古墓。在一个青铜篮的上盖和下底均有铭文,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专家张亚初先生辨识,上盖铭文是:“缰王之孙叔姜,自乍食,其眉寿无…  相似文献   

15.
《招魂》云:“兰膏明烛,华镫锗些。”此“镫”字今作“燈”(灯)。然而今出土之先秦文物中,很少见有用以照明的金属灯具,即使近年出土的战国晚期楚墓中发现的“灯”,亦仅是陶灯而已(图文并见《舒城凤凰嘴发现二座战国西汉墓》,载《考古》1987年第8期)。照明之灯的发明及普遍使用,乃先秦以后的事。应该说,先有照明之灯的出现,后才有古籍中对照明之“灯”字的使用。战圄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用具为火烛(又名火距),实则为火把。故先秦典籍言照明用具则多用“烛”字。如《仪礼·燕礼》:“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又《礼记·少仪》:“凡欲饮酒为献,主者执烛抢燋,客作而辞,然后授人。”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文物部门在曲阜县城以北鲁故城的西北部、发掘了一座西周晚期墓和六座春秋战国之际的大型墓葬,获得了一批珍贵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西周晚期的鲁司徒中齐墓,出土铜器中鼎、盨、壶、簠、盘等九件带有铭文,记载着墓主的官职和名姓。有一制作精美大方的“戎壶”,上面铸“侯母作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字样,可能是出征时的盛水器皿。有一铜盘,三足铸成三个光身赤脚的奴隶,肌肉线条,面部神态,清晰可见;盘上两耳作两牛匍卧,栩栩如生。其余铜器  相似文献   

17.
马王堆汉墓里的“地下图书馆”70年代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因出土3000多件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古尸而轰动世界。然而,有谁会想到,在马王堆3号墓里竟埋藏着一个"图书馆"呢?据发掘者披露,在3号汉墓里有个黑色的漆盒子,打开之后,发现有卷潮湿的丝绸...  相似文献   

18.
《殷墟为殷都辩》刊《殷都学刊》1990年第4期,现对文中的两条叙述,稍作说明: 1、该文第五节云:“据悉,在1986年的钻探中,在王陵区东区,武官村大墓西侧又发现了一座带墓道的大墓”。1986年,我队未曾在西北岗作过钻探工作。据我所知,武官大墓西侧有3座带墓道大墓:M1400、M1443、M1129。都是1934~1935年发掘的,另外,在其西南,有一座一条墓道的墓(M260),是1984年发掘的,除此4墓外,此处未发现新的带墓道的大墓。  相似文献   

19.
(一)满城陵山二号墓出土的所谓“宫中行乐钱”和“铜骰”。 据《满城汉墓发掘报告》(198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报告》),满城陵山二号墓(即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窦绾墓)出土两套所谓“宫中行乐钱”,每套二十枚。一套“分别铸‘第一’至‘第廿’字样(缺‘第三’,但多一枚‘第十九’……)”。另一套“铸韵语一首,二十句,每钱铸一句,句三字或四字”,《报告》撰写者依韵脚和文义整理,录文如下(引者按:《报告)所标“第一”、“第二”等字皆删去):  相似文献   

20.
熊家冢楚墓墓主身份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墓葬规模和规格来看,熊家冢墓应是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一座楚王墓。在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的楚王中,可以排除一部分楚王为熊家冢楚墓墓主的可能性。从人殉制度在先秦时期发展的历史来看,熊家冢墓主为春秋晚期楚昭王与楚惠王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从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材料与文献记载的内容所发生的诸多的关联性和耦合的现象来推测,熊家冢楚墓的墓主应是春秋晚期的楚昭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