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在当代社会学中,人们使用权力术语时,都伴随着概念和术语的大量混乱,但在概念化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的传统可以一下子区分开来。第一,权力可以被看作为行动者A(他可以是一个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集体)把意志加诸行动者B,甚至与B 的抵抗相对抗,因此B 被A 所支配。第二权力可以被概念化为集体所能利用、并被用于他们利益的一种资源,权力使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一观点中,权力被概念化为一种集体的工具。第一种说法,尽管甚为古老了,但大部分源出马克  相似文献   

2.
科尔曼以法人行动者为核心概念创立了法人行动理论,为人们洞察法人行动者影响力逐渐提升的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法人行动理论在概念工具和理论逻辑方面具有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使它成为了一种社会理论的新思维;同时,它在社会科学领域内部以及面对变动中的社会实践所特有的开放性,使其因此具有了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对科尔曼的法人行动理论进行深入探究有利于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人都是理性的、自利的,他们实施各类经营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正是这一内在利益的驱动,决定他们在做出决策、付诸行动前,必先就决策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当涉及行为可能违法时,违法成本与违法收益的比较将决定行为的实施与否。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关联交易中控制公司违规占用从属公司资金,已危及从属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而现有民事责任的规制作用有限。以对挪用资金罪的适用范围作扩大解释,引入刑法规制,通过加大此类行为的违法成本,可威慑公司资金占用方,使之止步于违法犯罪之前,同时对于关联交易中受损害的从属公司也增添一个法律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讲故事"的叙述策略,研究和分析了一起新类型的农民上访事件.对于大多数参与此次上访的村民来说,其利益并未因修路受到损害,但他们仍具有一定的利益诉求,他们参与上访行动不具有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是在发泄情绪.笔者提出了"半直接利益冲突"的概念来分析此类农民上访行动,这是一种主动地诉求利益、而被动地表达的行动."半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既表明了农民权利意识的高涨,开始向政府亮出自己的身份,主动追逐自己的利益,又暴露出政府部门的不足、体制性的迟钝.  相似文献   

5.
田耕 《社会》2018,38(2):154-187
本文基于韦伯《科学作为天职》的演讲,将Wissenschaft als Beruf的含义重新置于韦伯科学学说的思考脉络之中。本文认为,该演讲通过“为科学而科学”的“意义”问题指涉每个人如何承担自己的价值立场问题,此问题和韦伯科学学说中行动如何承担价值的主题密切相关。一方面,每个人的价值感受是价值行动的起点,不能通过任何伦理义务将之夷平。另一方面,这样的价值感受若不通过价值理性化,就既不会变成塑造价值的力量,也有碍于行动者明白和掌握为价值而行动的自由是什么。二者之间的紧张使韦伯反对任何有机体学说意义上的文明和共同体,转而从“求真”这一充满人为努力的途径来实现行动者对价值真正的“开明”。在这一途径中,诉诸于观念类型的行动者的“开明”是他将习俗和文明由异己的传统变成自己的根本价值立场的关键。但本文结尾表明,韦伯的这个立场将所有的传统都变成了异己的传统,因此留下了现代社会科学如何面对价值的共同体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对古典及当代社会行动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本文提炼出为被已有的社会行动理论所忽视,且为行动者开展行动所必需的两种能力:对行动的控制力及在行动中展现出的协调力,并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性的界定。行动者的控制力包括:(1)个体行动过程的前三个阶段(包括主动需求阶段,确定目标与动机阶段以及意图与筹划阶段)中所体现的知识和意见的真实性;(2)体现在行动过程第四个阶段(即"作为"阶段)中的个体行动能力;(3)当行动的效果与期望不一致时行动者对行动本身的修正。协调力包括:(1)行动者与自身的协调与平衡;(2)行动者与其他行动着的主体的平衡,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行动单位之间的转换时的平衡;(3)行动者与更广泛的社会系统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行动者网络理论主要分析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之间相互博弈而动态构建的异质网络过程。在绿色气候基金组建过程中,各方通过博弈,或用本国语言来表达别国利益,或成功转译别国利益,或本国利益被他国转译,体现了行动者网络中各行动者为达成整体目标利益而进行的复杂协调,从而维护整个联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恰恰是转译模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转译模型为基础,各方达成共识,完成利益转译,实现联盟内部行动者之间的协商与妥协,同时积极寻求客观公正且富有社会和政治激情的联盟代言人或代言团体,正是绿色气候基金各成员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要在未来的国际气候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技巧性地转译别国利益,尽可能多地吸纳同盟者,并设法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网络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翟学伟 《社会》2007,27(3):1-1
西方社会学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成长起来并服务于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科学,因此它的知识传统具有一种职业性的立场。比较其他相关学科,这一立场导致了社会学很难给普通个体带来什么收益,由此社会学不是像它自己声称的那样有使个体增益的用途。若想改变这种局面,社会学需要重新认识社会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发展出一套演绎性的知识体系。而社会交换论及其延伸是这一转向的前兆,它给个人立场的社会学以希望,也为中国本土研究重构这一立场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制度经济学指出,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而契约的签订带来了两种不同的收益,一种是契约签订时明确的,一种是契约中未明确指出但是在契约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即契约剩余。要素的所有者在契约签订时,不仅仅通过各自的权力态势争取到前者的契约收益,而且还会运用自己的权力实现对契约剩余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0.
名词解释     
社会性行动:社会性行动是与纯粹反射性的、偶然性的行动相区别的。它有两个前提条件:1.行动者具有主观动机。2.有具体的指向(目标)。因此马克斯·维贝尔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性行动就是这样一种行动,它按行动者所考虑的动机与他人的行动发生关系,并在此关系过程中确定其发展的方向。社会性行动之所以成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因为这种行动中包含着“意义”,并且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与联系,而对行动中的“意义”和人们之间关系的深究,是深化社会学研究、指导现实生活的第一步。群体性行动:所谓群体性行动并不是指某一群体成员的同时行动,而是指该群体成员由于受特定的群体情境和群体文化的影响作出有别于其他群体的行动。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他们在肉体上是分散的,然而在精神上和行动模式上却遵守着共同的规范,有着相互的联系。比如学生和工人,由于所处  相似文献   

11.
虽然下个世纪联合的欧洲会成为一股无比突出韵力量,但在波斯湾危机上,欧洲各国最初的混乱和无条理的反应,却再次表明作为世界舞台重要成员的欧洲是不称职的。“国外事态”权威栏目上这种尖锐评论,表达了一种客观公正的意见。的确,海湾危机有力地证明了欧共体各国的所有政治合作均是徒劳无益的。一些观察家认为:欧共体成员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和志向,在世界舞台上,他们有各自独立的位置。而另一些人确信:一个新的集团的成员,由于其自身利益超出其履行职责所付出的代价,在国际社会中必将取得一个重要位置。通过海湾危机,这两种思想派别均已受到了教育。海湾战争不但使  相似文献   

12.
江波 《创新》2018,(4):92-100
人们在市场经济机制下的理性选择和趋利行为,总是倾向于个人收益最大化.但人们在一些准公共经济中的行为特征,却须既要寻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又要兼顾公共产品的成本分摊机制的有效运行,否则拥挤性的消费特性,逼迫人们付出"拥挤税",并且在缺乏预见性和成本有效分摊的情况下,将给社会和个体带来的公共品短缺以及时间成本等代价更大.文章以交通拥挤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试图表达一个理念:准公共品的成本分摊机制虽然与私人品有差异,但最好的供给机制是使消费效用与成本分摊有所对称,或者存在部分人群的个人权利有所让渡,从而使公共交通中多数人的通行权利获得尊重,只有这样,方能有利于具有拥挤性的准公共品供给,从而避免短缺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李辉 《社会》2009,29(6):85-106
本文主要依据H市纪检监察部门的案件询问与谈话笔录文本,力图使用国家个体关系理论模型,考察贿赂行动的实践过程。通过相关文本,笔者发现,以往将贿赂行为描述为一种不道德的交易行为,并不能准确揭示贿赂行为的本质;相反,贿赂行动中的行动者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种种符号与象征行为,有将贿赂交易“自我道德化”的强烈倾向。而就经济学角度将贿赂行动描述为权力与金钱相交换的市场行为而言,也有将贿赂行为简单化的倾向,其与纯粹的市场交易行为本身有着本质区别。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将贿赂界定为一种通过行动者的自我道德化表演,而嵌入在传统的礼物赠与行为与现代市场交易行为之间的特殊社会交换形态。  相似文献   

14.
并购是一种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企业控制权让渡行为,成功的并购能够带来高附加值.伴随着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企业掌握并购价值创造体系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研究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日益凸显其重要意义.并购价值是一种由预期经济收益和经济成本决定的经济价值,企业的收益和成本主要通过利润表来反映,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并购活动对利润表项目的影响情况得出上市公司并购与其自身价值和其他利益主体价值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思路之一:树立并践行流浪儿童为本的救助理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三条明确指出:"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在这里,儿童成为我们一切行动的“本”与“目标”。他们不只是成人社会价值实现的工具,儿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陆德梅 《社会》2005,25(3):101-115
“职业流动”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对于这一现象,经济学家往往站在“理性人”的角度上,把劳动者解释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动者(霍夫曼,1989:20),流动与否、采用何种途径流动以及相应的结果都是其理性决策的过程。在他们看来,劳动者的职业流动如果不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产生了职位空缺需要有人去填补(White, 1970; Tuma & Hannan, 1984),就是因为劳动者预计流动后的收益大于不流动的收益(陆铭,2002:135 137)。但在社会学家看来,这些解释显然不够充分,因为他们发现职业流动中劳动者的行为往往混杂着对非经济目标的…  相似文献   

17.
减轻课业负担对中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拯救性行动 ,它使孩子们有了时间去自由呼吸21世纪的新鲜空气 ,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身心和人格。然而 ,这边叫好声未绝 ,那边已经热了家教和各种补习班。看来 ,减负绝非易事 ,难在何处呢?一难在没有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以前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业绩一直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评价的 ,这是一个易于掌握也易于比较的硬指标 ,由此导致了教师比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也就是说 ,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 ,更是教师的命根。把教师的利益与学生的分数挂钩 ,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师为个人的生存利益而…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9):83-86
日常生活知识在保持日常生活正常运转和行动者处理日常情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产生日常知识的源头出发,分析了产生于生活世界之外的外部日常知识(日常科学知识)与产生于生活世界的内部日常知识(日常情境知识)两种不同的关于日常知识的生产机制。外部日常知识需要经历问题化、科学化、社会化的过程才能被行动者在主观世界内接受为日常知识并为之所在的群体成员所共享;内部日常知识则在成为自身的过程中经历了受特定情境与知识的影响而做出社会行动的行动者的惯习化、行动者的行动与行动者本身发生分离的行动的典型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人类已经进入基因技术时代,基因所蕴含的财产价值日渐显现。基因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在给研究者、企业等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基因信息提供者的财产权益保护。人类基因提供者对于基因研究带来的收益理应享有利益分享权,其在法理上是基于基因信息财产权,这是一项不同于传统物权、人身权抑或知识产权的新型独立权利。在中国现实的法律环境下,当事人通过意思自治的方式分享基因收益是比较切实可行的路径,未来立法完善应明确基因利益分享的法定机制。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利益集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利益集团是指那些为追求共同利益而采取一致行动的个人集合体,其行动绝大多数是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府决策过程以保全或扩大自己的利益,因而也被称作压力集团。在战后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