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阶段 ,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 ,应由生产安全转为流通安全、物流安全 ;由产量安全转向能力安全和主产区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安全 ;由供给数量安全转为兼顾供给价格安全。近期中国粮价小幅度上涨 ,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周期性表现 ,不应把它看成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重威胁。粮食购销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能力 ,与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随着“人粮矛盾”的发展 ,世界粮食安全的内涵经历了“总量 -购买 -营养”的转变。中国粮食在总量和购买上基本达到安全水平 ,营养安全水平仍需大幅度提高。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面临着生产资源减少、贫困人口相对增加和营养需求水平提高的矛盾。立足国内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农业结构和发挥国际粮食市场的调节作用是中国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亚地区人口、耕地的情况,作者对中国二十二世纪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提出了与莱斯特·布朗相反的结论,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的历史状况,指出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实现粮食自给是可能的。中国政府必须采取合适的农业政策,包括对农业物质投入和对科研的支持、培育国内农产品市场、取消省级或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进出本地区的限制,使农民了解国际农产品市场等,肯定了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不会进口大量粮食,不会冲击国际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作为一个概念,最初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4年提出的,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当时世界正遭受着严重的粮食危机,在这个背景下,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4年11月在罗马召开世界粮食大会,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协定》。 相似文献
5.
李琪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6-8
近年来,学术界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从粮食安全的内涵、粮食安全的总体趋势、威胁粮食安全问题的因素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观点比较集中,创新性较少,定量研究还没有大量展开,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穆中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3)
分析了构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法体系具有的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回顾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法体系建设过程,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法体系不但要继承中国粮食政策与法律史上的本土资源,还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法治建设经验,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法体系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也必不可少.提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法体系的基本框架,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层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8年之后,全球粮食价格暴涨,不少国家出现粮食短缺甚至饥荒。中国虽然仍能维持目前的市场稳定和紧平衡状态,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风险和压力。研究中国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就粮食谈粮食问题,必须从更深的层次上找出其根源,以采取治本之策。农业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它的存在状态如何,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还取决于政治、思想文化等其它社会因素。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不仅在于强化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而且要解决农民的政治地位和其它社会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8.
董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31-38
灾荒史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分支,历来备受海内外学者瞩目。近代灾荒的频发,使得灾难深重的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抗灾赈济局面。新世纪以来,为了深入剖析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学界除继续探讨近代灾荒的成灾诱因与过程外,开始尝试将灾荒与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考察,从而拓展灾荒史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9.
孙冰菱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2):39-42
本文从讨论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粮食市场的供需入手,进一步分析全球化 生产和销售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谢国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92-95
现代世界民俗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超越了一国民俗学的时代。民俗学家们不再以研究本民族或他民族来作为自己与人类学家的区分标准。另外,民俗学家已经很难指望在什么偏僻角落发现不为外界所知的奇风异俗。在世界民俗学的学术视野中研究世界各地的民俗事象,实现对民俗创造者的代际理解、族际理解、国际理解乃至普世理解,应该成为民俗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中国民俗学应该而且能够与世界民俗学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的中国物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之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3):5-7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末期,中国现代物流实现了萌芽和启动。进入21世纪,我国各级政府、产业界和理论界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在物流政策环境建设、物流规划工作、物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促进商品及各种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优化。今后,我们应当从战略的角度上提出并且认真解决能源问题和综合物流结点问题这两个可能影响中国现代物流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全面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世纪 ,由于会计管理活动本身的要求和其他学科领域发展的影响及挑战 ,从而对中国会计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 2 1世纪中国会计科学的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对于促进我国会计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10-114
近年来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观:一是对新世纪文化语境、研究方法的探究;二是从性别、身体与女性自觉的视角切入婚恋叙事研究,凸显新世纪婚恋叙事的政治意义;三是观照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的欲望化的研究及其伦理、道德考量。研究视角的进一步丰富、婚姻伦理的探究以及不同地域、空间文学的婚恋叙事研究,是当下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研究的进一步开拓和深化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世界科技发展与新世纪中国科技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春礼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1):3-7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二十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进展状况及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 ;同时 ,根据未来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和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分析了我国科学技术面临的挑战 ,并据此提出中国应当跟进新的科技革命 ,着力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武毅英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0-67
质量是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质量观 ,不同的院校有着不同的质量定位。无论是单一性、精英式的传统质量观 ,还是多样性、大众式的现代质量观 ,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高等教育的不同要求 ,以及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它将以丰富的内涵和全新的理念取代传统的质量观 ,但要获得公众的认同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充满矛盾、困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我国商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日益突出,对商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的描述和商学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发展着的商业实践既为商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对商学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明确商学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商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发生急剧变迁。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关系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民族关系做了分析,旨在为当地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与世纪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栋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6)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进行回顾,可以得出四个方面的基本结论:在内涵上,一直定义企业家为最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在本质上,一直界定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生产力的主要来源;在方法上,企业家的理论研究正从组织研究向历史研究方向发展;在学术地位上,企业家经济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中国大学与大学生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尧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8-51
本文论述了新世纪中国大学和大学生的发展方向 ,探讨了新世纪中国大学的使命和大学生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文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58-62
21世纪知识分子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在政治方面,要科学对待阶级属性和淡化官本位意识,实事求是地分析知识分子的政治角色;在改造方面,要深刻反思历史上的改造问题,要遵照历史适应性的原则,当代尤其要注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在待遇方面,要从过去的由政府包办的做法,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社会解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