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人进行了重新规定,"现实的个人"代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类本质"的"人"成为对人的理解中最为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体现了马克思逻辑思维的根本转变,即他不再给人设定一个既定的本质,而是以现实的个人代替理想的"人",认为人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生成的人。这种转变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考察上的新思路——"物象化",相较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逻辑,马克思的思想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资本论》创作之前的两部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这三个概念成为始终贯穿在两部手稿之中的思想主线,共同构筑着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发展。有必要基于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努力理解马克思对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的认识与把握,努力把脉马克思两部手稿创作的理论思路,努力研究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之前的这两部手稿已蕴含的共产主义观,认为马克思在两部手稿中对劳动、资本逻辑的理解具有的一致性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与共产主义观的形成上,以此探索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思路、思维方式、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思想新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竞争和集中使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简单化 ,只剩下两大阶级 :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由这两大阶级不同的社会生活境遇出发 ,马克思在《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分析了他们不同的现实需求结构及其满足模式 ,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复杂性 ,在批判异化劳动的同时隐喻了异化休闲 ,形成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双重内在逻辑基础 ,并对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异化休闲 ,这是目前国内外《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所忽视的一条重要的内在逻辑线索 ,因为这一遗漏 ,《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许多思想至今仍在被误读  相似文献   

4.
曹淑芹 《阴山学刊》2003,16(6):92-96
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提纲》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科学的实践观,而在此之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学说,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关于实践概念和实践的特征。《手稿》与《提纲》中实践现有明显的差别,同时《手稿》中实践观的雏形与《提纲》中的科学实践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宇海金  刘付春 《兰州学刊》2006,(6):18-19,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异化劳动概念,并结合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提出了以扬弃异化劳动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学说。从中明显地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分析,远远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预示着“新唯物主义”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是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思想,通过对他的这一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关于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起源、市场经济与人的异化、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各方面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结晶,作为马克思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同时又是一部卓越的哲学著作,马克思运用当时所掌握的哲学观点来概括其经济学研究成果,异化劳动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学哲学范畴。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理论逻辑联系的四个规定来探索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对《手稿》消除异化道路的学说进行了改造,其目的在于使马克思《手稿》的观点“现代化”,以使《手稿》与他的建立在弗洛伊德学说基础上的“爱欲”说相统一。但他的这种改造并没有使马克思《手稿》现代化,而恰恰是使其乌托邦化了。这是因为马尔库塞对《手稿》的改造背离了马克思具体、现实、实践的正确立场,而使之抽象、思辨、直观化了;这样的改造使得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起点唯心主义化了。因而它不是消除异化的现实道路,而是乌托邦的空想。马尔库塞对马克思《手稿》消除异化道路的乌托邦改造集中在革命的起因及私有制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年旅居巴黎时所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写于1844年4月——10月。恩格斯说,马克思的学说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4页)。在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中,《手稿》虽然不是成熟之  相似文献   

10.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中的中心概念。它是马克思在批判地考察古典经济学、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着手创立自己的新学说时所形成的第一个综合性的成果这一概念作为马克思当时已经达到的经济学、哲学和社会政治观点的“纽结点”,我们从中既可以窥见马克思主义同它的三个理论来源的关系,又可以预见马克思日后的理论研究活动的方向;这一概念作为马克思创立自己的科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我们从中既可以看到新思想的闪光,也不难发现它由之脱胎而来的先驱者学说中的某些“斑痕”。异化劳动概念本身的这种双重性的特点,直接决定了《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对它的不同解释,往往是对《手稿》做出不同评价的  相似文献   

11.
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集中论述了审美价值思想。虽然《手稿》不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著作,但其中却含蕴着一种以人作为关照对象、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价值关学思想。本文从价值论的视域,对《手稿》把握审美价值的逻辑轨迹、审美价值思想的两大基本范畴展开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手稿》审美思想的价值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之后,并没有放弃异化理论.其实,早在《巴黎手稿》的《穆勒评注》中,马克思就已经转换了异化逻辑,从自我异化逻辑转到了交往异化逻辑即关系异化逻辑.而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马克思的关系异化理论更加成熟.无论是摆脱了抽象类本质的异化劳动理论,还是对人的依赖关系的论述,都表明马克思这时在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异化理论已经成为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及发展趋势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张宗 《兰州学刊》2008,(Z1):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异化劳动"概念的内涵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及其运思方式彰显着马克思独特的哲学视野。哲学思维框架内的实证的经济学研究也孕育着马克思思入人的现实存在的切入点—物质资料的生产。因而"异化劳动"概念虽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成熟概念,但在马克思哲学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这一问题和他的社会历史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手稿》中人的本质是马克思的历史发展几个阶段的基点和起点,是贯穿整个历史阶段的线索,而《手稿》中,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发展观也渗透着人的本质。通过对《手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手稿》中不同的社会形态里人的本质是不同的,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是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相适应的本原性理论视域。对现代性的理解、反思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剖析资本、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对现代性进行了最初审视。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理论,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合理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郗戈 《学术研究》2007,3(2):53-55
“劳动(实践)”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概念。本文运用文本分析、语义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读这一概念在经济学和哲学双重语境下的理论意义和相互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点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手稿》哲学思想的要旨与精髓。从而表明,在经济学和哲学语境下“双向生成”的劳动概念集中体现出了马克思拒斥形而上学的主体哲学并重建新型主体哲学的理论动机,而这一新型主体哲学的确立又为他的社会批判和社会革命学说构筑了成熟的哲学内核,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7.
分工是一个概括了社会广泛现象的概念,也是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探索起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形成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成熟于《资本论》,逐步从异化角度抽象逻辑过渡到基于社会关系的现实逻辑。本文基于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文本研究,阐述文本中对分工的阐述以及所彰显的逻辑思路,探寻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消灭分工条件尚未成熟时,尝试通过业余时间的增加实现人的最大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开辟的新的领域,而《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方法论》,对经济学手稿方法论所作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是第一次。本书体现了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新角度和新的思考,十分令人兴奋。 在马克思三部经济学手稿(《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1857年—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发表之前,人们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是从其完  相似文献   

19.
王东  林锋 《江海学刊》2007,(3):22-28
长期以来,在异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上,流行着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创立唯物史观之后就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并用新的科学概念替代了“异化”概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期《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异化观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顶峰”,后来的唯物史观著作对异化问题的继续探索,是一个“创造力下降”的退化过程。这两种观点貌似合理,实际上都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曲解,它们都根本忽视了马克思后来的科学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及其手稿)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事实上,《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异化问题的新探索,与早期《手稿》异化观之间,绝不是“断裂”关系,而是继承创新关系。它们既直接继承了早期异化观的基本思想,也在《手稿》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立足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赋予“异化”新的思想内容,填补了早期异化观的重大空白,使异化理论趋于完备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20.
我已经说过,《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在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认识论基础上建立的历史现象学,而后来的《资本论》则是他系统理论表述的“逻辑学”。(参见拙文:《马克思哲学理论发展的三个制高点》,《哲学动态》1997年第6期)但仔细去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说明和表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同时,他在哲学意义上建构的历史现象学批判也有了进一步更加成熟的表述。与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那种艰难的理论逻辑建构不同,这是将科学的理论思路有条理地呈现出来的过程。在此,我们简要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