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羽茜 《今日南国》2010,(9):57-58
英国有1/6的人口已经或正在考虑成为素食者,美国有1/10的人口加入到素食人群中,悄然传播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时尚的标签。素食,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环保、健康生活方式。“我行我素”的同时,食素的规则你是否完全掌握了呢?  相似文献   

2.
工匠义常用词是汉语史上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一类词,其核心词"人"、"工"、"匠"、"师"及其作为词根不同时期构成新词的数量和能力,反映出书面语中,上古用"人",中古用"工",近代用"匠";口语中,上古以"人"为主,中古早期以"师"为主,中古后期"师"、"匠"共用,近代"匠"脱颖而出。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近代,其间当有新旧质素共存竞争的过渡时期,两汉两宋承担了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的眼里,入殓师是一份特殊、神秘,甚至有点恐怖的职业,而本文中的主人公张庆平就是一位入殓师,而且是一位"80后"的美丽女孩儿。"见多了死的悲伤,才想让自己的每天都快乐起来",张庆平觉得她的生活逻辑就是这么推导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从一个纺织厂下岗工人,到大红大紫的"中医大师",张悟本用了13年。13年间,张悟本没停止"折腾",他口才好,卖商品、保健品,上函授班。2007年,他遇到一个做养生产品、熟知市场的"贵人"后,摇身一变成了"神医"。那么,"贵人"是怎样帮助张悟本成为"神医"的?"贵人"又为什么"帮助"他?  相似文献   

5.
人体含有多种污染物,这是美国科学家新近敲响的警钟。一位名叫戴维斯·巴尔茨的美国人,接受了一种称为“生物监控”的体格检查,结果触目惊心:身体里含有杀虫剂、阻燃剂和其他多种肮脏的合成化学物。而戴维斯·巴尔茨一日三餐都是有机食品,一直以“健康生活”为座右铭,可体内仍旧测出了如此名目繁多的有害物,何况生活随意的“芸芸众生”呢?看来,污染之害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行动起来对付污染已是刻不容缓的养生课题了。  相似文献   

6.
老子“知不知”的养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中国养生学的开创者,其养生智慧集中体现在"知不知"的要求上。在他看来,人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心智不明所导致的。因此,他在"病病不病"的独特疾病观基础上,强调养生要诀在于知常复命,关键是抱道不失。如此说来,在生活中坚持"惟道是从"与"唯施是畏",就是养生健康的不二法门,亦即,要知"道"、行"道"。  相似文献   

7.
一个是站在大学讲坛意气风发地"传道授业",一个是蹲在床上用手帮产妇揉搓"催奶",你能想象得出,这两样职业场景会是一个人演绎的吗?宜昌,就有这样一个女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竟辞去令人生羡的大学讲坛,成为应招"催乳工"!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市场之大却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不到4年的时间,她把"催乳"事业从宜昌发展到武汉,并占领两个城市90%以上市场份额,令万千产妇尽开颜。如今,她已成为统领全国近万名催乳师的"总教官"。她的催乳事业正以"星火燎原"之势波及全国!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国文化之根,其内涵逐步发展演变,经历了先秦时期天尊人卑、天道自然、天人同性、与天地合德、与天地参,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魏晋时期"越名教而任自然",唐代刘禹锡"天人交相胜",再到宋代张载第一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这种天人之间统一、协调的哲学观念,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天地崇拜、生产、医学养生、生态意识、文学观念等各个方面,丰富并发展着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田野 《百姓生活》2011,(6):48-48
如果从繁忙的生活中抽出3分钟,你会做些什么?或许你能睡上一个回笼觉,喝一杯热茶,听一首钢琴曲,阅读一篇千字美文。但只要学会忙里"偷"闲,掌握"3分钟法则",就能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的"生活之艺术"思想中内存着对日本文化的长期体验和深刻认识。日本的"生活之艺术",构成了这一思想形成的感性土壤和现实印证,成为他反观中国文化,思考中国文化和改造人的精神的参照和借镜,为他倡导"生活之艺术"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1.
当狗比娘贵     
日前,家住天津的蒋先生夫妇为庆祝家中小狗出生一百天,在饭店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却全然忘记母亲七十大寿。老母为此非常伤心,只留下一张纸条不辞而别,上面写道:"妈妈心疼儿子,儿子何时惦记妈?"如今的社会开放多元,人的爱好各异,人们不必惊怪。有一些住所"高档",生活"时尚",爱狗视"宝宝"的现代人,在对狗"宝宝"百般宠爱的同时,却对人表现得十分冷漠。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新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攻坚深化,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第三、第四代党中央与时俱进,在五大方面创新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才理论。从"关键在人"到"以人为本",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资源",从"优先发展教育"到"人才强国",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从"两个尊重"到"四个尊重",体现着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生活德育是罗辀重在陶龛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罗辀重的生活德育价值取向于"充实生活",强调在师生"共生活"中进行,以学生生活"自治"为途径,构建师生"诗的生活",从而成就了陶龛学校师生"血性"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4.
生殖健康服务作为计划生育管理的新方法,其转变的困难不仅来自行政体制决定的管理模式,也来自管理者深层的社会性别意识和习惯。由于以生理性别为管理基础,生殖健康权利与责任上的两性不平等往往隐形化、合法化。社会性别视角的缺乏,使计生的技术服务往往忽视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在避孕、绝育措施上"重女轻男",导致计生责任事实上的男性免责,在生殖健康宣传上"男女有别",以及"男将女兵"的管理结构导致的权力责任不对称。应对两性生殖健康的权利差距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促进两性的生殖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泡杯保健茶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康养生方式。不过保健茶的原料搭配多样,不同的成分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选择保健茶时最好先咨询专业中医师.  相似文献   

16.
月红 《今日南国》2010,(9):55-56
眼下,很多人在追逐时尚的过程中,享受着时尚生活的乐趣,而不少人常常把健康抛在了脑后。最近,一项针对20岁至50岁都市人群的样本调查,公布了现代都市人的十大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憧憬的生活,但他们则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8.
刘鹏飞 《中华魂》2014,(18):46-46
中国的"吃喝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到如今已是愈演愈烈,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有些人超越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慷公家之慨,大吃大喝,这种腐败现象早已成了一大公害,已经引起社会舆论的公愤和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吃喝风"不除,民愤难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穷吃"的灾难能把一个国家"吃穷",能把一个国家吃亡、喝灭。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夏代最后一个国君夏桀,荒淫无度,吃喝成风。  相似文献   

19.
最早掌握文字的为巫师,而最初被神灵化的正是新石器时代的巫师们。春秋时期,部分巫师家族的后裔降而为"士",庶人上升为"士"的重要途径亦为学,纯粹学识或道德意义上的文人方始涌现。而这类文人被神灵化的第一人就是孔子:孔子在世时即被认为已然达到了"仁"境界的"圣",可拟于"君师",由一族之祖先而上升为整个国家崇敬的"先祖"行列,成为真正的神灵。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韩国人在国外生活工作最多的地方一直是美国,自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以来,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选择在中国居住、生活和工作。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人在海外的第二大聚集地。据有关部门和驻华韩人会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在华生活、工作的韩国人大约40万人,其中北京约有10万人,山东青岛7万人,上海5万人,沈阳3万人,在辽宁大连和山东威海、烟台等地常住的韩国人也在5000-1万人之间。加上短期居住者,实际人数更多。据估计,到2008年,在华常住和工作的韩国人可能增加到100万。到2010年有望超过2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