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吸收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科学内涵,沿着以物化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和以资产阶级形而上学为对象的现代性批判两条路径,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这种现代性批判路径既表明卢卡奇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原则高度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又可以看到卢卡奇深谙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崭新路径。然而,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又戴着“黑格尔眼镜”,使其从事的现代性批判无法摆脱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依然没有达到马克思的原则性高度。  相似文献   

2.
以麦克拉伦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批判教育学者,在当前资本主义危机加深及左派重振运动的背景下,提出“回归马克思”,其目的在于使批判教育学变成一种废除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克服人的异化而实现人的解放的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回归马克思”实际借用了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解释的概念范畴和分析框架。由于批判教育学理论的非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立足于修补的改良色彩,因而回归马克思的努力也只是“修正”马克思主义,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意义是有限度的,因此它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是公认的当今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生产力、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与生产力的双重功能的论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均有着广泛的影响。了解和剖析他的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学术思潮的新动向,回击西方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的所有这些观点,主要是通过一种名曰“交往合理化”的独特理论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之争”,肇始于“正义之争”,即关于马克思是否以正义之名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争论。虽然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基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来阐释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但是他们忽视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得以产生的德国古典伦理和古希腊城邦伦理的理论背景,隐匿了马克思对于自由主义超历史道德观的批判,无视马克思道德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和价值立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建构”反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论评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论评析骆沙舟五六十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出现了一个重要转向,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从宏观的(制度上的)否定转向微观的(社会生活具体领域的)剖析,其理论重心也从哲学转向经济学、政治学。消费异化论就是这一“转向...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现当代资本主义问题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之间并不存在断裂。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确延续了黑格尔的哲学精神并且发扬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及哲学人类学,但同时也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人性以及社会文化结构的深入剖析与批判。这些批判对整个资本主义而言具有一般的性质,也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稳定的社会批判传统,不仅为法兰克福学派所发扬,也为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扬。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离弃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哲学批判的基本主线。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后现代性、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符号、身份、地方性、空间政治、技术—意识形态。这些变化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现象,但对于此类现象的分析批判,依然有赖于贯彻和深化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及资本(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关涉的一个理论主题,他们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一现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生态问题源于人对理性万能的崇拜,招致人对自身本性的遗忘;因此他们试图通过人性的复归来人道地占有自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消弥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人性角度对生态问题所做的思考,表明他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思维向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现代性思想内容,但是缺乏对文化哲学视角下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韦伯将理性精神置于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在文化哲学视角下揭示了资本主义何以在西方确立,从而在工具合理性的基础上揭示和诊断有关现代性的一系列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流派又借助韦伯的工具理性概念,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内容从文化哲学角度作了进一步扩展,从而挖掘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  相似文献   

9.
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复杂关联。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尤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体现在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批判以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三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总体性与个体性、物化与科技异化以及同一性与非同一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及其与西方生态思潮之间的区别问题,在生态哲学世界观、有机论、现代性价值观、生态共同体思想等角度,将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深绿”“浅绿”思潮、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将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智慧结合起来,旨在创造出一种超越现代性、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机哲学;他们坚持批判现代性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要求通过以共同体价值观为核心的有机教育,建立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探索中的“非西方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相较于西方“深绿”“浅绿”思潮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和生态文明理论,对生态文明本质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空想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马克思的幽灵》和《回到马克思》的比较阅读可以发现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的同时脱离了它的科学基础 ,从而把马克思科学的历史批判扭曲成为片面的人本主义批判 ;在批判地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遗产的基础上 ,历史现象学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当下现实提供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不仅要通过"历史的批判"来进行哲学重建,而且要通过"克服物化"的审美来进行文学重建.这一对历史与审美的意识形态重建,虽然带有纯思倾向而偏离了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但毕竟表明面对世界展开理论思考的不可或缺.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显示出马克思主义进入20世纪以后,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理论探讨的现实可能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作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理论预判,然而当代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还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是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伪?哈维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建构了“时空修复机制”的系统理论,探究了时空修复化解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运行机制及其局限性。这既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幸存提供了解释力,也揭示了“时空修复机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悖反性,进而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域接续论证了当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革命性的科学理论必将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新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实质是大卫·哈维的“第二块危机理论”和“第三块危机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中的初步应验,揭露了“时空修复机制”内在否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艾伦·伍德批判了以“后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其理论核心是主张消解阶级和阶级斗争,通过扩展资本主义民主达到社会主义。该思潮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主张阶级退却,对民主有多重误解,对社会主义目标有多重误判。伍德坚持运用马克思的阶级和历史理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为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但也存在忽视其他革命力量,对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缺乏系统性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面对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底的西方主流人文社会科学思潮的冲击,马克思主义有必要从学理上予以回应。马克思恩格斯对孔德实证主义的批判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核心要旨。从思想史上看,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都是在启蒙运动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只不过,孔德的实证主义是对资产阶级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理论呼应,在方法论上强调直观、自然与道德,而马克思恩格斯创设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继承了启蒙运动的批判精神,辩证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前景,在方法论上强调总体、历史与革命。较之于孔德的实证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核心要旨体现为:基于“证实”的实证方法展开研究;坚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分析”是“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弗洛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基础,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宏大理论视野,将传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个体心理分析发展为社会心理分析,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共同心理问题的表征、本质与救治路径。“社会心理分析”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和应用,也是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扬弃和发展,这一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思想魅力,包括思想资源的整合性、理论成果的交叉性、价值意义的现实性。对其理论特质的学术梳理,可以拓展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研究的视野,促进我国心理学科走出西方文化霸权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创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亦可为构建积极健康、理性和平的社会心态给予启示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奥尔曼是美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基于内在关系哲学提出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新方案。在批判理由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当代处境为奥尔曼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批判方法上,奥尔曼重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内在关系的辩证法"并由此展开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现实的规定、研究和叙述。在批判价值上,奥尔曼实现了方法与现实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的联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双重本质: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新流派之一,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引发了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本·阿格尔、威廉·莱易斯、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约翰·B.福斯特、法国的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是通过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进而展开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技术理性批判、消费主义文化和价值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产生的必然性和内在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应当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文化维度"与"自然维度",对于克服过去理解和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倾向,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他们的技术理性批判对于我们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技术合理性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他们的消费主义文化和价值批判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消费观、幸福观,以及处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葛兰西的“霸权”概念一方面能为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提供逃离“结构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从而建构反本质主义、反还原主义和反经济主义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则由于“霸权”,这一概念既契合西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现实,又能在理论上解决某些难题.因此,“霸权”就成为拉克劳和墨菲话语理论的核心概念.他们对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和修正.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它源于现代主义,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超越,它在批判和解构现代主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种种弊端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后现代思维、方法与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与借鉴作用。后现代视域下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建设性批判原则、历史进步的乐观主义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