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伶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2)
音乐艺术的发展跟整个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思想的发展是有联系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正处于全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开放初期,歌曲创作也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发生着转变。通过剖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歌曲创作历程,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在题材的选择、歌曲体裁的复苏、创作技法的探索这几个重要方面显示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韩志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6)
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的历史认同表现在如下层面:第一,推动伊拉克古典文化艺术的复兴;第二,复兴党政府对文物的保护与发掘.第三,延续摩苏尔新春节;第四,追求古代艺术和重写伊拉克历史的几个要素.从历史认同的后果来说,它使复兴党在短时间内巩固了政权的初步成果,为复兴党治国安邦奠定基础.但是历史认同的局限性在于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灵药,对历史资源的过度消耗,反而凸显了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政治动员和国家整合功能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周宁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02-106
晚清从西方传来的民族主义造成了民族国家认同的危机。革命派强调民族的血统,从单民族国家理论出发,提倡种族式的排满。保皇党人则重视民族的文化认同,鼓吹包容满汉的大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梁启超是民族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有力推动者,其态度几次转变,反映了晚清时期一代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认同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59-65
以子弟兵为主题的抗战歌曲,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抗击日寇、保家卫国、亲民爱民的先进形象。红军军歌唱响革命旋律、边区子弟兵群体的出现及其战绩、子弟兵军歌的产生,是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形成基础。抗战歌曲中有关子弟兵形象的主要内容有:子弟兵的英勇抗战、参加子弟兵无上光荣、子弟兵优秀的精神特质。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政治引导表现在:一方面,界定子弟兵内涵并赋予其政治意义,规制着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发展;另一方面,以解决军民矛盾问题为导向,引领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山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6):27-29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中,民族主义因素在其中产生的影响愈加广泛及深远,对"第三世界"各国的对内政策制定及外交事务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由民族主义而引发的种族骚乱、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却依旧层出不穷。面对这些利弊相交的客观现实,理智地面对民族主义对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地认清和寻求解决当今一些国际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康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1):150-154
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影理论论著论文在中国被译介并产生影响。电影史论方面:60年代就在中国"内部发行"的岩崎昶的《日本电影史》正式出版,电影理论家佐藤忠男的《小津安二郎的艺术》、《沟口健二的世界》、《上海电影港口》、《中国电影百年》等文发表对中国电影的指导意义很大,山本喜久男的《日美欧比较电影史》用历史比较方法进行电影研究的成功尝试具有普遍意义。电影导演方面:山本萨夫的《电影制作的实际》对刚进入电影学院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山田洋次的《素材与剧本》指出导演和编剧一样需要有源于生活的创作"冲动",大岛渚的《日本电影的形势和主题》对画面以及蒙太奇的强调给人启发。在电影编剧方面:田板启在中国所做的系列讲座提出电影观念问题,新藤兼人的《电影剧作中的改编》讲述如何将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脚本,野田高梧的《电影剧作结构论》中谈到"事实"和"真实"的区别很有见地。在表演艺术方面:山田五十铃的《演员的直觉与训练》认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浓厚的职业敏感与职业兴趣,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模仿对象。对于刚刚走出"文革"的中国电影来说,这些电影论著论文往往以自己的电影实践为例证,真正起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鲁迅对20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文学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在国内战事连绵、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复杂背景下,民族主义文学应运而生。鲁迅在各种场合对民族主义文学予以毫不留情的批判。追溯否定性评价的原因,有阶级论的作用,更有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影响,也有左翼与民族主义文学的不同处境所激起的愤懑,以及流派之间的排他性等。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应该努力回到当年的历史现场,认识这些现象的本来面目及其发生的原因与在文学史上的意义,而不应只是以一方的言论作为根据,片面地剪裁历史。 相似文献
8.
王佐龙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3):43-45
20世纪第三次民族主义由于经济及法治理念全球化、国际组织的权威提高等因素而呈聚合态势 ;同时又因民族主义与国家不相容的事实、民族主义内容性质的多元性和前苏前南解体的示范效应等因素而呈离散态势 ,并分别对国家主权在理论与实践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春雷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6):90-9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史学研究中的民族主义情绪,从某种程度上说催生了这一时期的专业史学期刊(Journa1).这些专业性史学期刊连带一些刊载史学文章的综合性杂志(Magazine),又表现了专业研究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尤其是中日关系在30年代初的恶化,更使史学期刊的这种传播活动经历了一个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李健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6-227
冷战后世界上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民族主义问题的不断发展,有人将其称为“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并成为了影响当今国际形势安全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和经济体系以及历史问题和民族认同造成了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而期兴起的原因是复杂的,包含了国际格局的变迁和经济体制发展以及历史和民族认同问题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邹小凡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2(5):79-85
张洁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其创作序列里塑造了一批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在张洁的小说中表现出直觉的、体验的女性立场,与20世纪80年代主流的知识分子话语之间有着缝隙和冲突。从小说中细节场景的分析入手,展现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所显现的性别身份和知识分子身份的纠缠,并试图通过消弭、遮蔽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建构知识分子的主体身份;在消弭、遮蔽当中又体察到性别身份缺失的痛苦、无奈,从而勾勒出女性写作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2.
刘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2):26-32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其文艺理论明确站在了国际主义的立场上。20世纪30年代,经历提出挑战、立场转换、理论建构、文艺实践四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思想曲折地从国际主义转向了民族主义。其转向的宏观原因是顺应中国近现代对民族独立与自决的潮流;微观原因,一方面是党内对左倾错误的反驳,另一方面是党外回应国民党民族主义文艺思想挑战。 相似文献
13.
14.
蜀汉立国之初,南中地区方土大姓和夷帅据土不宾,维持边地的稳定和构建边疆民族对蜀汉政权的认同成为这一时期边疆治理的核心。诸葛亮在治理南中之时,秉持和抚怀柔的德化思想与因俗而治的羁縻之策,采取了重建郡县、重用大姓、发展南中经济等多种举措,力图将国家意志汇聚于边疆地区。在王朝力量和国家意志不断深入边疆地区之际,包括汉族在内的南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进一步加深,国家认同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5.
贺麟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以复兴民族文化、重塑儒者形象为己任,亦致力于儒化西洋文化、尝试学术建国,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对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景的强烈的忧世情怀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徐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3):59-61
民族主义对20世纪的世界有三次大的冲击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表现为两次大战的爆发,结果是欧洲的衰落,美国的霸权开始确立,同时欧洲产生新型的民族主义;二是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表现为亚非拉各民族的觉醒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三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冲击,表现为苏联东欧的全面演变。此后,民族主义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国际交往的一个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凤志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1):10-15
民族主义是15 、16 世纪起源于欧洲的一种历史潮流,在构建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中起了重要作用。进入20 世纪,民族主义的性质和内容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而发生了嬗变,沿循着世界上三种不同类型国家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20 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变化的轮廓和线索,以及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政治功能。民族主义是一面不倒的旗帜,透过它的政治功能可以看到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周芬芬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62-68
20世纪初俄国民族主义再一次兴起,并对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俄国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为民族主义影响俄国外交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此时俄国传统帝国思维得到强化,民族主义与之相吻合,为其影响外交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基点。受到削弱的政权越来越有求于民族主义,逐渐成熟的公民社会为民族主义影响外交政策提供了制度平台。而俄国面临的国际危机,则为民族主义直接影响外交政策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9.
敖玄峰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1):113-114,117
20世纪中国的创作歌曲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不同时代独特的时代风格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并将最终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郭建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从西方传入中国并逐步内化的进程,从开始就呈现出一个纷繁复杂的谱系特征,而这样的特征在20世纪初尤为显著.以留日学生创办的<湖北学生界>为例审视这一进程,就会发现其蕴含的从臣民到国民的立人的思想转型,以及从立宪到革命的内竟的心路变化,这为窥探近代逐步形成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特点与影响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