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宇明 《现代交际》2013,(10):66-67
处女作《喜福会》,让谭恩美跻身于美国文坛,在国内外读者和评论家中是备受青睐的经典作品。笔者分析,《喜福会》的成功有着割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宣扬了中国传统中的“孝”文化。  相似文献   

2.
黄美灵 《职业》2015,(9):136-137
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会有不同的认识与发现。《离太阳最近的树》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以往对这篇文章的大众解读定位一般都落在环保,很少有以此为抓手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本文以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为出发点,着重解读其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把《为奴隶的母亲》放在中国封建社会无我文化的大背景上加以考察,指出社会学、政治学视角对文本的误读,并进一步认为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揭示了封建宗法文化对人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在一百多年以前,面对古典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结构,马克思得出了“商品是社会的普遍形式”的结论,那么,现在,当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产品随着全球化而充斥于世界的时候,不仅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全球的各个角落,普遍存在并渗透于社会各个地区、领域的东西,就是已经彻底商品化和全球化的流行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5.
6.
克莱德?伍兹在《文化变迁》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这对于正处在从传统社会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与现代生活方式过渡的中国社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小说《喜福会》中华裔女儿的成长经历,解读她们在父权制强权中所受的影响,以及她们是如何觉醒反抗男权思想,解构男权社会,找回自我,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文化中,有一种“评点”文化,这是中国所独有的。由于汉字的书写与中国书籍的刻印采取的是竖排的形式,版面的上下左右的空间较多,所以,古人常在文章的上下左右,或在行与行之间,或在一篇文章之后,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对该文的评论和意见。这是自有笔墨纸张以后就有的(见周汝昌先生的关于“笺注学”的说法)。几大古典小说名著出现以后,它们都有一至几种评点本。如《三国演义》之有李贽(实为叶昼)评点本、钟惺评点本、毛纶、毛宗岗评点本、李渔评点本,《水浒》之有金圣叹评点本,《西游记》之有悟一子及悟元道人的评点本,《金瓶梅》之有张…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层政权何去何从,对中国来说,是个天大的问题。目前,不少学者对农村基层政权颇多责难,一是腐败,二是执政水平低,认为这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因而呼吁“海选”,推行民主选举,进行社区自治,这些固然不失为农村进行改革的新思路,但到底要不要这样做,还需商榷。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手机用户中,近一半为女性,并且人数将继续增长。过多的使用手机究竟是利大弊还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爱情心理密码公开课的基础上,总结了通识教育如何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感受革命前辈的人格魅力,寻找爱情真谛和幸福秘密。并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恋观,培养获得人生幸福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哈罗德·品特的作品一直围绕着孤独、困惑、分离和失去这些主题,而这些主题都呈现出某种异化现象。这篇文章将从《看房人》中的桶佛像和插头这三个意象分析沟通异化、信仰异化和人际关系异化这三种异化现象在该剧中的体现以及阿斯顿为缓解这些异化所做的努力和最终的失败,并探讨这些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舒瑜 《社会学研究》2007,22(6):223-234
为物的生命立传,把物看作与人一样具有社会生命,这是阿尔君·阿帕杜莱(Arjun Appadurai)主编的《物的社会生命:文化视野中的商品》一书的观点。这本出版于1986年的文集,是几次研讨会论文的汇编①,是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之间关于“商品”的对话,他们共同关注“商品和文化”这个主题。该书聚焦于物的商品形态,将商品视为物的生命史中的一个阶段,着力于描述不同文化中物在商品化、去商品化过程中的“生命转折点”,同时展现出作为礼物、商品、艺术品以及圣物等多种存在形态的精彩纷呈的物世界。阿帕杜莱开宗明义地指出:“现代西方的常识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本尼迪克特指出了文化是为解决人类的疑难问题而呈现的,指出了文化的差异与文化的整合功能,强调文化的多种性,认为不同的文化是选择的结果。同时,强调了文化整体观和文化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孕育着浓厚的民族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历史的推移,人们对于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明显下降,人们对于文化的学习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但是,中国传承文化的精髓,是中国艺术和历史的文字见证,我们无论怎么发展和怎么改革教育,都不能忘本。因此,在文化的学习中,它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想象力、理解能力和创新力等,能够使我们感受到文化的美妙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我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增加其学习兴趣。下面本文会从几个方面对文化的关怀途径做个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6.
公元1世纪,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开始了将近两千年的漂泊生涯。“大流散”这一特殊的历史遭际,使犹太人的交往活动远远超越了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7.
学习英语语言,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研究《新概念英语》文本里隐含的英国文化,揭示英国人惯用冷幽默礼貌地表露不满、掩饰尴尬;节制谨慎、不沉迷美味享受,热衷打理花园、保护隐私、拘谨、不善与陌生人交谈,敏感的阶层意识体现于日常用语和虚伪的谈钱禁忌。英国文化不仅有别于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也有很大差异。了解英国人典型的言行潜规则,分清英美文化的异同,有助于在全球化时代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建立本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实证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先后在欧洲崛起,尤其是以孔德为首的实证主义史学不但把史学当作科学来研究,而且明确地宣称史学是一门科学,使得历史学开始出现了一种背离人性的倾向。正是在这一思想潮流下,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贝内德托·克罗齐提出了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著名命题,并有力地反驳了以上的倾向。虽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理论的基本原则是错误的,但不容否认,他在探讨某些问题时具有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批判地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4224人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56.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就是“草根”;还有80.6%的人表示,日常生活中“草根”一词很常见。  相似文献   

20.
余华的《爱情故事》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先锋特征主要表现在叙述形式与叙述视角的创新运用上.小说虽然以“爱情故事”为题,但其中的两个叙事单元逐渐消解了青梅竹马的美好初恋和两性相悦的婚恋生活,折射了现代人的“丧魂落魄”和现代爱情的缺失,从而完成了对传统爱情叙事模式的解构和颠覆,呈现出反讽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