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笠俐 《日本研究》2012,(1):105-110
自日本民主党执政以来,中日两国在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日本民主党政权更迭频繁,内外政策缺乏连贯性;执政经验尚浅并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以及民主党内少壮派政治家的保守倾向是目前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而中日两国共同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两国领导层加强沟通、尤其是加强同日本少壮派政治家的联系和沟通并通过低级政治的合作外溢到高级政治的合作是当前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吴庆艳 《阅江学刊》2010,(4):34-40,134
金融危机给中日经济交流提出新的挑战和内容。在"战略互惠"框架下推进两国企业的合作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节能环保"凸显合作新重点,可持续发展是中日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小企业是中日两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成为扩大合作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根据中日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有关"广泛开展两国民间团体之间的交流"的精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财团法人世界和平研究所此前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研讨会"。与会代表对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两国领导人4次互访给予高度评价,对2008年5月两国共同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4.
许瑛 《日本研究》2008,(4):71-74
中日两国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始于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两国通过政府、企业、民间友好人士进行了多层次的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以此为基础,在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上将会迎来新的机遇。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合作和交流将会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中日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这是中日关系史上双方首次正式提出建立战略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中美共同利益与结构性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国际关系中影响的上升 ,特别是“9·1 1”事件后 ,中美结构性共同利益正在增加 ,结构性矛盾尽管还存在 ,但其重要性暂时有所下降或尖锐程度暂时得到缓解。中美结构性矛盾与中美结构性共同利益在各领域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美国一直是在它全球战略的框架内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的。这决定了不同时期中美关系五个领域在美对华战略中重要性的不同排序。中美在世界战略格局等战略与安全观念方面存在碰撞与相容性。有必要利用目前有利时机 ,构建中美长期战略稳定与合作关系框架。它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两国共同利益的作用和防止两国结构性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7.
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将构成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核心内容,也将主导未来中日关系的基本走向,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经济层面的互利合作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占据突出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中日双方提出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背景、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内涵、为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采取的合作举措,以及战略互惠关系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可能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新形势下,中国确立了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政策主张。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的两个大国,在世界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应该共同推动东亚和谐。为此,中日两国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战略互惠关系下实现中日和谐。  相似文献   

9.
解读中日关系的第四个政治文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已经签署过《中日两国关于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声明》三个政治文件。这三个政治文件是中日两国发展合作关系的基石。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双方领导人亲笔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为中日关系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巩固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今,全球进入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中日气候合作重要意义凸现。尽管中日两国为推动气候合作签订了多个双边协议,日本为中国提供了多批贷款和无偿援助、先进的减排技术,并就气候问题开展了人员交流和培训,但中日气候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制定促进中日两国互惠共赢的气候合作战略可以为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带来新的机遇、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