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统一战线问题从来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战略方针,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理.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就提出共产党争取同全世界民主政党团结的策略纲领.《宣言》中说:“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的革命运动.”“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恩统一战线思想,深刻指出,谁不懂得联合广泛同盟军的重要性,“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一般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并且着重指出统一战线“对于无产阶行革命夺取政权以前和以后的时期,都是一样适用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民主的本质、指导思想、内容及实现途径四个方面阐述了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民主观上的根本区别。文章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一般民主”,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民主;民主社会主义奉行“中立世界观”、多元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实行多党制,“混合经济”、社会民主和“国际民主”,科学社会主义要求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暴力革命,主张通过渐进政策实现民主,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一般规律,夺取政权才能争得民主。  相似文献   

3.
辉煌八十年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先进阶级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应运而生,从此革命面目焕然一新.党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和社会主义纲领;领导了第一次大革命;扭转了中国的三大危机;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人不仅是革命者,而且是建设者,经过曲折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现正领导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党的80年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提出的共产主义存在的规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把新社会应该赋于人的和人应该贡献给社会的联成了一个整体。这也是苏联共产党纲领所提出的:“没有不承担责任的权利,没有不享受权利的责任,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违背的政治原则,”①的逻  相似文献   

5.
1.民主社会主义鼓吹超阶级的、绝对的民主,“反对一切专政”,实质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2.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标榜世界观多元论,主张对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兼收并蓄,鼓吹“非马克思主义化”,歪曲和阉割马克思主义。3.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是搞多党制,在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内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反对消灭现存制度”,否定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其“经济民主”是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混合经济”,通过“广泛的经济手段”达到“经济民主化”的目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思想与国家统一及“一国两制”有着必然的联系。“三个代表”思想把握了共产党立党执政的规律、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正确处理治党与兴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为实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国策提供了前提保障、理论基础和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共产党在新世纪提出并通过了《加拿大共产党纲领》、《加拿大共产党章程》及一系列重要决议,分析了当前加拿大的社会政治状况,指出加拿大的未来是在充分吸取前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的有加拿大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张闻天民主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张闻天在认真思考新中国的社会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如何实行民主的思想.此后,随着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积累和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许多教训的反思,张闻天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主问题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关于民主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本质邹积贵由马克思恩格斯写成并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第一个“共同的纲领”[1]。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强调“老祖...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国家,绝不是西方所说的那样,只要共产党领导(“独裁”),不要人民民主的“极权政治”国家,也绝不会成为他们所期望的那样抛开共产党领导、废除社会主义民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民主政治”国家,而是既坚持共产党领导又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将改善加强党的领导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融为一体的,最终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有更高更切实民主的新型国家。实现党的领导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统一,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过程。总结我们四十年的经验教训,深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很需要动态地把握其统一的“度”。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17.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8.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9.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以及体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判别.通过转变视角,得出体育价值由"显"入"微"的价值演变与体育"供给"对"需求"的本质超越.虽说体育"供给"在逻辑思辨与历史实践中完成了对体育"需求"的超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效避免或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20.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