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区域间分工与产业链分工、价值链分工之间互动发展所形成的完善的分工网络,能够凝聚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形成极化效应,并能通过分工网络形成扩散效应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各环节创新联动,增强国际竞争力。利用中国省级投入产出数据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分工网络程度下降,出现了更偏好参与国际分工网络的趋势,二元分工网络趋势增强。国内分工网络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网络差距大,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二元分工网络形成的直接原因,而体制和政策是推动二元分工网络深化的更深层因素,由此造成市场和资源分割,并割裂了区域间分工与产业链分工、价值链分工之间的互动发展,导致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机制缺损。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初步具备,但核心技术数量储备不足,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分工网络体系不发达,对国际竞争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应对能力弱等原因使我国高端装备进入世界市场步履维艰。为了突破瓶颈制约,大型装备企业应继续向顺向研发模式转变,鼓励首套装备的国内应用示范牵引效应,利用核心制造企业瀑布效应建立国内高端供应商体系,转变对高端制造技术人才的认识和储备路径,全面增进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防范预警能力,并利用"一带一路"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出去提供机遇。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技术体制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以市场容量、创新独占性、技术知识累积性、社会动力为基本要素的装备制造业技术体制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装备制造业技术体制指标体系,利用SPSS15.0因子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东北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同我国其他发达地区的差异情况,发现东北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处于市场容量和社会动力不足以及创新独占性乖技术知识累积性不强等弱势,最后提出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铁”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标志着中国高端制造业正逐渐成长.通过创新形成的高铁自主技术体系对高铁品牌国际化可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和法律支撑效用;通过国内本土的大规模应用产生的积极示范效用,提升了高铁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通过开展国家营销增加了中国高铁的广告和信用背书效用.中国高铁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启示我们:政府应重视制造业国际品牌的培育,关注创新制度、创新平台和创新技术产业转化建设,重视国家营销的作用和国内本土市场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在特定竞争条件下的市场行为,受企业所在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较低的技术水平使其市场竞争能力弱而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作为全球价值链主导者,跨国公司所形成的垂直竞争挤压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问,强化其技术上的跟随性;跨国公司通过其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加剧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与价值链同一环节的其他企业间的横向竞争,制约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全球化竞争冲击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个封闭的产业链,造成来自产业链上游的高级生产要素和下游需求支撑的不足,约束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实力的提升,进一步限制了其自主创新的空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突破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制约的着力点在于通过企业自身力量和外部推力,打破市场竞争能力弱和自主创新能力差之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依托国内统一大市场重塑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路径是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高地,有条件引领推动国内产业链循环的重塑和升级。基于2006—2020年期间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国际大循环对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效应不断减弱,国内市场分割对长三角制造业的影响呈现减弱趋势。研究表示长三角制造业应更加依托国内大市场构建转型升级新路径,在推动国内大循环中,寻求产业链向上突破,发挥自身技术和集群优势,引领建立更加强大的国内产业链,深化跨区域垂直专业化分工关系,提高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提升与国内外创新体系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江苏制造业主导产业战略选择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条件,需要根据增长潜力、关联效应、生产率上升率、科技创新能力和出口能力等基准来选择主导产业群。在当前条件下,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是江苏应该大力扶持与发展的主导产业群;实施合理有效的制造业主导产业发展政策,分类指导,统筹发展,是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企业国际化是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成长为跨国公司的过程。外向国际化是企业重大的战略性措施,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等摆脱了国内市场的束缚而跨越国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是中国工业化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我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着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双重任务,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应该在总结发达国家企业成长经验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成长模式,加快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兴从1995年开始向国外拓展,到2007年,国际市场营业收入达到57.8%。在国际化发展中,由于受通讯设备制造业行业特点的影响,中兴重视价值链整合,在局部价值活动上偏重于企业价值链中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注重通过与运营商合作来实现增值业务价值链,并通过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实现国际化发展中的竞争优势。文章认为要保持国际化发展中的持续竞争优势,中兴应关注企业创新、效率和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效应,研究高铁网络对沿线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和机制,发现:(1)高铁网络增密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2)随着高铁网络不断增密,对于中国东部和低TFP水平的城市,高铁网络对其沿线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倒U型影响更加突出;(3)沿线城市企业间的创新结构变化,是高铁网络动态影响沿线制造业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提出政府应加强高铁网络建设的投资力度,合理引导制造业企业向高铁沿线城市集聚,构建"NN"型创新结构的制造业集群等,从而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以期为政府合理布局高铁网络和优化沿线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结构,并有效激发沿线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水平是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阐明辽宁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发展现状、科技创新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构建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模型,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分别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的纽合对策,并分析二者的纽合效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市场产品竞争演变为品牌竞争 ,中国国内市场出现国际化趋势 ,面临着国际品牌竞争。新世纪 ,企业如何抓住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 ,组织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关系到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和民族经济的发展。文章阐述了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选择模式并就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集群组织资源——集群企业国际化动力——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分析框架,综合产业集群理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国际化理论以及企业成长理论,阐述了产业集群组织的劳动分工资源、产业环境资源、集群企业网络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动态能力提升的作用。作为集群企业国际化动力来源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与动态能力,主要从量的维度影响集群企业成长资源,从形的维度影响其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嵌入,从质的维度作用其国际化市场知识的积累,最终影响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  相似文献   

14.
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状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装备制造业虽然R&D投入强度较高,但是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目标和创新战略带有一定的市场被动性,因而创新效益欠佳,并且由于传统的竞争观念束缚和缺乏信任机制,企业之间、企业与中介机构以及科研院所之间缺乏技术交流与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因此,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应致力于以下几方面:技术创新自主化,创新主体企业化,努力创建诚信机制,建立富含动态能力的区域创新网络并实现集群化。  相似文献   

15.
在对黑龙江省装备工业发展状况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组建优势大企业集团 ,以优势大企业为中心建立起有利于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网络 ;以本地区具有优势的产品为龙头 ,开发国内外装备产品市场 ;抓住国内扩大基本建设机遇 ,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配套设备 ,积极开发国家政策支持的装备产品 ;努力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走出去”跨国经营 ,推进企业的国际化 ,积极与跨国公司合作 ,在合作中逐渐提高黑龙江省装备工业的竞争能力等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产业集群空间生态中,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的本土企业,通过产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获取低成本优势和低价竞争的经济效益。这种从低端切入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模式,使得本土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创建被长期"低端锁定"。基于分工专业化理论及Helpman、Dixit&Stigltz的基本思想进行理论推演和博弈分析,可以发现本土企业在代工过程中,与跨国公司技术差距越大,跨国公司越不打击本土企业研发,本土企业也越不愿意研发;虽然本土企业通过"干中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及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却存在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自主品牌创建可能性不大。考虑进入中间产品市场的本土企业生产所需的固定成本越小,最终产品市场的需求越大,在中间产品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越强、效率较高就越有可能通过自创品牌获得利润。地方政府主导的"政金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下,企业方和学研方获得协同创新收益相同时,双方的最佳策略是合作策略,是唯一的纳什均衡。因此,地方政府应引导和扶持产业集群中的本土企业,兼顾"产业品牌与企业品牌"创建,实现产业集群从"外向型"向"内生型"转变,这样可能更加有益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7.
对于江苏来说,国际制造业基地目标意味着在10年内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3倍。如何实现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战略目标呢?大力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一个可行的途径。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竞争合作机制,能促使成员企业在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形成高度专业化分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将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发展空间、地理区位、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江苏省应当重点发展信息、石化、医药、纺织、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6大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区域间贸易中产业分工深化对区域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提升的影响,可建立相关理论模型;分别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探讨区域间贸易中产业链分工效应,探索通过产业分工与合作,构建区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策略。提出整合区域内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产业关联和循环体系,可塑造国内价值链的治理结构,调整位于不同区域的省内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为区域制造业升级,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9.
虽然辽宁装备制造产业中各行业总量指标,如资产总计、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等,都在国内占有较高的比率,但是各行业的亏损较重,产业技术水平低。集群式创新是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辽宁装备制造业可以通过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来提升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从而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研究始于国际投资理论,经过不断的发展、丰富而日臻完善.尤其是聚焦于异质性企业的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为这项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和创新空间.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企业生产率整体水平不高,国际化发展经验尚浅,缺乏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如何显著提高企业生产率,帮助企业选择适宜的国际化模式,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增强我国企业国际化竞争力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然而,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从实践层面,还是从理论层面,关于企业创新与国际化选择的研究与应用都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