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已过去了70年,然而,日本政府至今对那场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不能有正确的认识,也从未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式道歉;日本的右翼势力则竭力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因此,中国学者有责任揭示侵华战争中日本暴行的真相。由南京大学历史学者担纲编写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公开出版,就是对日本政府对待侵略战争态度的严正批判和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有力回击。该书已出版的28卷共计1500万字的史料包括了来自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方的各种史料,后续的20卷将在2007年出齐。该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46年7月25日-26日,罗伯特·威尔逊作为南京大屠杀案第一位证人,出席东京审判。他关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南京陷落后日军进行的毒品贸易、南京陷落前后人口变化及病患受伤原因的陈述与中国幸存者的证词、南京安全区档案、其他第三者证词等相互佐证,证实了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犯下的谋杀和大屠杀平民、强奸、毒品贸易等滔天罪行,使世界人民了解到日军在战争期间的丑恶行径。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80年后的今天,随着日本"历史修正主义"思潮的不断高涨,基于历史事实研究南京大屠杀和审视日本国家战争责任尤为重要。威尔逊等西方人士的第三方史料无疑是对当时历史事实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3.
美籍华人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一书,从日本人、西方人、中国人三种视角讲述了南京大屠杀,分析了日本对中国的有计划的入侵、如何入侵及背后的深层原因,表现了日本在南京的残酷暴行以及中国人所承受的沉重的苦难、创伤。为了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重演,世界应该记住南京大屠杀及其留给世人的教训,对这一历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半个多世纪以前 ,南京大屠杀的罪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而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今天 ,揭露南京大屠杀事实的东史郎 ,反而被战争嫌疑犯起诉 ,而且在日本各级法院连遭败绩 ,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将东史郎日记与血洗南京的第 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阵中日记、当时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拉贝日记对照 ,发现在日军暴行的若干具体细节上若合符节 ,互相印证 ,证实了东史郎日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纷争不断,议点颇多。而两次中日战争,更是给中国以沉重的打击,并留下了许多痛苦的回忆。这其中,尤以发生在1937年末到1938年初的南京大屠杀为主要代表性事件。在这场浩劫中,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被攻陷,被屠杀的我国同胞达30余万。①时过境迁,虽然当年的历史事件距今已过去75年,但影响犹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京大屠杀时刻都在提醒我们后来人去认真反思那一段沉痛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件进行审判,日军暴行的真相逐步为日本公众所了解。但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对侵略战争的积极评价又沉渣泛起。七十年代以后,翻案风愈演愈烈,其中之一就是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血的事实。从八十年代起,日本几个政要公然出面来否定这一历史事实,遭到强烈谴责,被迫下台。与此同时,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不断发现,“虚构”论越来越站不住脚了。于是“微不足道”论代之而起,说不过是“偶发的小事情”,以此来达到否定这一事件的目的。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及其影响远未受到彻底的批判和肃清,和随着日本成为超级经济强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有所抬头。  相似文献   

7.
真实记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恶行径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部分档案,将公开披露在5月20日出版的1994年第二期《民国档案》上。据称,用日本侵略者自己形成的历史档案来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这幕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惨案发生70周年。70年前的12月13日,是南京人永志不忘的日子。它是日军在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里有组织地对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队官兵进行大屠杀的一个标志日。其间,惨烈的集体屠杀发生在燕子矶、草鞋峡、煤炭港、鱼雷营、宝塔桥、中山码头、汉中门、江东门等10余个地方;数万名中国妇女遭到日本军人的强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同盟国于1946年授权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历时2年,南京大屠杀案为法庭所认定。然而,时过境迁,这个已被国际法庭和国际社会(包…  相似文献   

9.
叶皓 《金陵瞭望》2009,(30):10-29
南京大屠杀对中日关系十分敏感。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时值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系里高兴祖老师撰文驳斥.出版社准备将他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屠杀》出版发行。但不久中日关系峰回路转.5000中日青年互访.此书出版也被叫停。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发 生在1937 年12月的 侵华日军南 京大屠杀, 海内外中国 人刻骨铭心 地记恨了 61年。今年 7月15日,位于中太平洋区的马绍东群岛共和国发行了世界首种《南京在屠杀》纪念邮票。旅美华人戴定国先生一见如获至宝,迅即致信本刊,从而引出一段佳话——《世界首种“南京大屠杀”纪念邮票跨国促赠纪事》。日前由戴先生亲自撰写的这篇专稿,讲述了这个令人欲知其详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1.
李沛霖 《金陵瞭望》2011,(22):88-89
经盛鸿教授继2008年出版《恶魔的吹鼓手与辩护士——战时日本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上、下册)与2009年出版《西方新闻传媒视野中的南京大屠杀》(上、下册)以后,在最近又推出新著《战时中国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上、下册)。此书系前两书的姐妹篇。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儿章,  相似文献   

12.
西方历史学家在对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研究中形成蓄谋派和功能派两大学派。其实希特勒具有屠杀犹太人的动机,能够作出屠杀犹太人的决定,但R有从纳粹统治上层到德国普通群众中广泛存在着的反犹主义才使其成为可能和可行。同样,直到苏德战争爆发之际种族灭绝行动才开始,说明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动机变为现实还要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最后,希特勒命令了大屠杀是纳粹德国元首制特点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对于日本官兵的形象塑造有所不同,既有脸谱化的"恶魔"形象,也有人性化的具有反思能力的"普通人"形象。在塑造日本官兵形象时,要考虑到其是否具有历史真实性与普遍性,并由此反思南京大屠杀中人性之恶的深层机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还表现了中国人的抗争精神与国民性反思。"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人性叙事的边界在于不能违背史实,要考虑到中国人的情感认同,坚守民族立场;也要处理好人性叙事与创伤记忆的关系,表现创伤历史中的中国人个体的生命体验与记忆。  相似文献   

14.
《华人时刊》2009,(3):30-30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就中国老人夏淑琴诉《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作者东中野修道及出版社"展转社"损害名誉一案,日本最高法院近来作出裁决,判定被告东中野修道侵权成立并赔偿原告400万日元。这个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第一起名誉案的判决,从法律层面上确认了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夏淑琴一家惨遭杀害,只有年仅8岁的她幸存下来。1994年8月,夏淑琴赴日本参加日本民间组织的和平集会,用大量事实向日本民众痛述自己的亲身经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66周年之际,美国南京大屠杀研究专家胡华玲博士受南京师范大学邀请前来南京讲学。胡华玲博士先后在美国主流媒体上撰写了很多揭露日军暴行的论文,她是海内外最早系统研究金陵女子大学魂特琳的专家。胡华玲女士于2000年出版的英文著作《金陵永生:魏特琳传》,在美  相似文献   

16.
历史正离我们远去,世界驶向未来的高速,拉开了今人和前辈的距离。曾经有过的人类灾难、痛苦和屈辱,俱已成为昨天,永久地留在历史教科书、纪念馆和石碑铭文之中。 1997年,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是个难以忘却的年份。香港回归,洗刷百年国耻,举国欢庆;“十五大”召开,开辟未来航程,万众瞩目。可是,在即将迎接新年钟声的时候,生活在扬子江畔、钟山脚下的南京人无法忘却这样一个日子——12月13日。 60年前的这一天,侵华日军在这座城市里开始了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无辜的炎黄子孙横遭杀戮。对于这个已有2400多年城史的都市,1937年12月13日,无疑是最血腥、最黑暗、最悲惨、最屈辱的“黑色日子”。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无法容忍忘却。为了不忘却的纪念,从80年代以来,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就南京大屠杀事件,进行了编史、建馆、立碑、烛光祭奠等一系列活动。也许有人因此而认为30万亡灵终于得到了告慰,中日两国人民将从此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了。可是,当中国商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日本制造”,国人甚至有以拥有日本电器为荣的时候,日本政界竟时时有人放出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的谰言;当中国孩子痴迷于日本电子宠物、卡通故事,成年人热恋于卡拉OK时,日本国内却有人一再挑起与中国海岛的领土争  相似文献   

17.
十总大屠杀     
纪力 《江海纵横》2005,(4):12-14
1943年7月24日,侵华日军在南通县十总店屠杀我百姓53人,制造了震惊一时的“十总大屠杀”。本文作者纪力,当年是苏中四地委机关报——《江海报》的记者,曾撰写文章揭露这一事件的经过。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他又写了《十总大屠杀》一文,对此事作了披露。值此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本刊特予发表,愿人们能记住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在江海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8.
作为英语在亚洲最主要的变体之一,印度英语长期以来不被中国人关注甚至被误解。从印度英语的历史成因和发展趋势出发,剖析英语在南亚的本土化特点,以期能从"世界英语"的视角对印度英语作一些恰如其分的评判,也可以探究印度英语的成功经验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华魂》2014,(12)
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6月10日宣布,中国将就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引发日本强烈关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10日指责中方的申报"基于政治目  相似文献   

20.
于曰良 《金陵瞭望》2008,(24):92-94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随即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8年初,英国记者田伯烈多方搜集资料,率先写出内容翔实的长篇报道,先后在中国、美国、英国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报道南京大屠杀的大型史料集,当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激情。今年是田伯烈中英文版本发表70周年,特撰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