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非理性因素是指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或认识过程中出现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及通过非逻辑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这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在认识活动中并不遵循逻辑的带有必然性和因果性的顺序和程序来认识事物。它或是通过对事物本质进行直接的把握、在瞬间完成认识;或是对原有逻辑顺序和程序进行简化和压缩,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在以往的认识中,人们只注重对理性认识能力的挖掘和探讨,而忽视了对非理性因素认识能力的考察。非理性因素作为一种认识能力是对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补充。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理性认识能力与非理性认识能力都有…  相似文献   

2.
何颖 《求是学刊》2002,29(3):38-43
在原始精神和原始思维中 ,非理性先于理性、非逻辑思维先于逻辑思维而产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它们浑沌地统一在一起 ,这其中非理性在人类早期精神和思维的进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为理性及逻辑思维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原始社会后期及文明社会初期 ,伴随着语言的产生和工具的使用 ,原始思维中的逻辑思维逐渐产生并从浑沌中分化出来 ,使人类的认识和思维的发展有了本质的飞跃 ,但这并不意味着非理性的消亡 ,相反它标志着非理性从人的本能意识发展成为一种非逻辑的认识的表现形式 ,即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而使人类的自我意识具有了本能与理性的双重结构 ,同时也说明人的非理性的作用领域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非理性不再独立地存在 ,它作为理性的补充形式 ,在理性及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发挥着作用 ,这表明理性与非理性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3.
宇宙间一切事物皆取一定形式,作为人脑的思维活动也不例外。钱学森教授指出人类的思维形式除抽象(逻辑)思维形式外,还有形象(直感)思维形式与灵感(顿悟)思维形式。并且说:“我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灵感,都作为人有意识思维(即受意识控制的思维)的不同形式。”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是大脑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反映客观事物的表现形式,它们虽然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也有严格的差别。对此,钱学森教授说:“因为抽象思维比较简单,一步一步推论下去,就如从一点到下一点,……可以说是线型的。而形象思维呢?从人的语言来说,有口  相似文献   

4.
王干才 《唐都学刊》2002,18(1):5-13
从意识观点出发 ,遵循单纯主体性思维形成确立的思维辩证法 ,在古希腊哲学中萌发 ,在黑格尔哲学中完全成熟 ;它不是对经验事实的简单归纳 ,而是对人类思维长期发展史实、对个体思维发生发展逻辑进程的总结和概括 ;它“是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 ,比客体辩证法的内容更为丰富、充实 ;它是理性逻辑的认识论 ,又是实现思维与存在统一的方法论 ,并且兼具世界观功能 ;它的范畴体系是在扬弃黑格尔《逻辑学》的基础上 ,依据对现实认识运动的分析而构成的  相似文献   

5.
逻辑,在古代是人们诉求知识的工具。亚里士多德在前人思维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指导人们正确论辩、反驳诡辩、认识真理为目的,创立了西方第一个逻辑科学体系。在近现代,逻辑成为人们话语解析的样式,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使逻辑思维更加精确,是逻辑学的一大贡献。当代逻辑成为思维整合的方法,逻辑思维已不只是反映对象的现状、追溯思维实践的过去,而是存在于人类如何把握事物本质、事物之间关系的对话活动中,揭示出逻辑的本质表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现象、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的交往方式。当代逻辑回归交往世界,是逻辑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多元思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逻辑思维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等活动的必备条件。因此,所谓“逻辑思维效率”就是指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所运用的逻辑规律、规则以及各种逻辑形式、方法与收到的思维效果之间的比率。大量事实表明,由于人们所接触到的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在思维方面所受到的教育、训练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各种思维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逻辑思维就会呈现出效率上的高低之别,进而对于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效率的逻辑思维能够加速完成对客观对象的本质及规律的认…  相似文献   

7.
一、科学发现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这个理论思维是指人在理性认识阶段中,把握客观世界的思维形式、方法和规律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型,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概括了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也就是指辩证的思维和审美的思维的形式、方法和规律。 科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是理论思维的一种形式,是辩证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它是人们为了达到对客观对象(即思维对象)的新认识和指导人们进行新的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思维模型。因此,这种创造性思维具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是以物的逻辑理解人,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而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伟大之处在于超越了整个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扬弃了抽象的人本主义,把人理解为现实具体的人、历史生成的人,因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哲学上的历史观,也不是离开历史谈抽象实践的实践唯物主义,而是将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历史的、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回答人的活动的客观性问题,从而也实现了哲学的真正变革。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艺术的审美进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讲,艺术、宗教、哲学同属于解答世界和人生之谜的思维方式。可传统西方却只重视对世界和人的逻辑、宗教解说,艺术反被排除在可能解说世界和人本质的领域之外,艺术思维也被说成人类意识形式的最低级形态。进入现代,西方对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的评价却发生了逆转,艺术摆脱了只能模仿表象世界和取悦感性生命的恶名,从人类意识的低级形态一跃而升腾为最高级形态,它代替逻辑和信仰成为了真正能揭示“存在”的思维方式。对艺术思维评价的转变,导致现代西方审美观念的变迁,进而现代西方艺术的审美观念也出现了新的进向。表现为:艺术文本,从观念的客体变为实在的客体;艺术功用,从唯美愉悦转向功利实用;艺术语言,从感性形象转为抽象思辩。  相似文献   

10.
认识论的各种问题都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各种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因此,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不能不是认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问题。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有的同志已经指出,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互相滲透、互相转化等等。用对立统一观点去说明主体—客体关系,方向无疑是对头的。但是,如果满足于这种一般的理解,人们对主、客体的关系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抽象的水平上。为了使我们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不断由抽象到具体,还应深入探索这一关系的具体特点。本文试图从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三个方面,对主体—客体的具体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主体—客体关系根源于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主体为了利用客体,必须改造客体;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主体为了利用和改造客体,必须正确反映客体。  相似文献   

11.
高云涌 《学习与探索》2006,4(1):113-116
国内哲学界先后提出的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物质运动的逻辑"、"认识的逻辑"、"历史的逻辑"、"实践的逻辑"和"人的存在的逻辑"这几种理解方式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提问方式前提什么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真实根基和真正载体?这个提问方式是实体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以实体思维去解读马克思的辩证法,就会把马克思辩证法理解成一种"实体的逻辑",就会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以关系思维去解读马克思辩证法,就会把其理解为"关系的逻辑",这种理解相对于"实体的逻辑"的理解来说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是可知论者,更确切地说,是注重逻辑思维的唯理主义的可知论者;他认为凭借表象和概念(主要是概念),人们可以认识现实世界。不过黑格尔始终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把现实世界看作是绝对理念的化身,看作是思想内容。他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表述了人类认识的意义。恩格斯把他的思想概括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认识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思想内容,也就是使世界成为绝对理念的逐渐实现的思想内容,……思维能够认识的内容,一开始已经是思想内容”。这就是首先要把现实世界同绝对理念联系起来,认清绝对理念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变革。从认识论意义上讲,主体是指具有认识能力的理性存在者,他是信息的发送者,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占据着主动地位,而客体在主客关系中被动地接受信息,主体客体的位置不能换。而在康德哲学中,对象要去符合的知识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在认识客体时所使用的知识,而是人在认识客体之前就拥有的先验知识。作为经验存在者,对象必须去适合的就是人作为理性存在者的这种先验存在方式,即先验知识。一切现实的对象都是先验知识构造的,这样,先验知识就成了本原,对象就成了派生物。所以对哥白尼式革命不应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解读,而应从本体论的角度去解读。  相似文献   

14.
山菊同志在《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对于启发人们思考问题很有意义。但对他的“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这一看法,我们认为值得商榷。真理属于认识的范畴。一切认识都是由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而形成,它既非纯主观,也非纯客观,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真理就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这里客观的是真理的内容,而反映客观内容的主观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真理的形式。列宁在谈到真理的客观性时指出:“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列宁的这段话启示我们:第一,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事物,这就是真理的客观性;第二,真理的内容存在于“人的表象中”,这就是真理的主观形式。因此,真理是借助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具体地说是借助于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来反映的。没有人类这种特有的思维反映形式,就没有认识,就没  相似文献   

15.
周克庸 《浙江学刊》2004,(2):193-197
逻辑思维中灵感的发生,乃是参与大脑思维回路建构的两个子系统--思维系统与"类思维"系统、两套回路--语言/逻辑回路与非语言/逻辑回路、两种活动--意识阈限上的理性思考活动与意识阈限下的非理性"类思考"活动,在一系列前提条件下的对应互感,协同攻关,并最终经由"警戒点",以突变形式接通思维"断路"的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16.
真值浅议     
(一) “真值”是个表示认识的价值的概念,但它也是逻辑科学所普遍使用的概念之一。形式逻辑是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它并不研究思维内容即认识自身。所以,“真值”并不是属于逻辑科学对象语言系统内的概念,而是属于用以研究对象语言的元语言系统内的概念。真值是仅属于命题的,是命题与事实的关系的抽象。这正如罗素所说:“真理是……表示信念的句子(即命题——引者)的一个性质。真理是一个信念与这个信念以外的一件或更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实践观念模型是关于实践过程的构想,其关键性要素是对理想客体的规定;理想客体规定合理与否,预先决定了实践过程的最终成败。建构实践观念模型不能只以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发展为依据,而必须以包括对人的需要和主体力量等的认识在内的多种认识为依据。但实践观念模型不是这多种认识的组合,而是思维以多种认识为材料进行再创造的产物。它不是一种认识观念,不是对现实的“超前反映”;它是对认识观念的扬弃,是认识向实践转化必经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8.
电视揭开了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映像逻辑。有关映像逻辑的专文,国内似未见。我们作一引玉之论,敬请专家和读者诸君指正。1 为了能对映像逻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我们有必要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先来考察一下此前的几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所谓“基本的思维方式”,指的是有全人类性质的、日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样就可以把某些专业性思维和超常性思维排斥在论题之外。1.直观逻辑所谓“逻辑”,亦即思维的规律。直观逻辑,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 客体——感知——表象——思维……自然存在的思维对象——客体,被人感觉知觉后,通过记忆和想象,形成表象。“表象沿着两条路线对客体进行概括:一条路线是本着形象进行概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反映是其内在的诸多规定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范畴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层次性和过程性等丰富内涵。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的本质视为排斥主体性的“反映”,这是片面的;唯心主义把认识的本质归结为主体性而否认认识的客观性,这是错误的;今天有些同志把认识的本质仍旧归结为“主体性”,这是重复哲学史上唯心主义的老调,因而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晚年思想集中于对欧洲文明危机的关注,他深刻地分析了危机的本质,并试图为处于困境中的欧洲人寻找到一条出路。在他看来,危机的根源在于实证主义理性观,也就是把理性片面理解为认知理性、工具理性,而将价值、意义等问题斥为形而上学而予以清除。针对于此,胡塞尔提出总体性的理性观对之进行批判,其核心是将思维与存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看作是内在统一的,这种哲学理念揭示了人的天人一体本性,为人类理解自身展现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