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倾向于根据不同的信息管理自己的指令提交策略,信息在交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信息性交易显著地影响了市场价格行为及交易状态.基于不存在做市商的中国指令驱动的证券市场,本文构建了拥有不同信息的投资者其订单策略的选择模型,我们研究了信息性交易者采用组合指令提交策略,在交易的第一阶段结束时,仍有部分信息未为公众投资者所知的二阶段模型中,考虑非信息交易者在交易一个阶段后存在学习信息过程,其订单策略的最优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订单持续期的投资者订单提交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ACD模型,采用2003年12月深成指43只成份股共计1 825 415条的逐笔委托记录,通过对订单持续期的实证检验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订单提交策略,研究发现:1)价差假说、深度假说、波动性假说、交易强度假说、信息透明度假说和订单积极性假说被证实,说明市场微观特性、市场状况、信息和订单提交者成交愿望等都影响投资者的订单提交策略;2)涨跌假说得到支持,说明股票价格涨跌影响该股票的订单持续期;撤单是机构投资者制定订单提交策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股票市场透明度是交易机制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关系着资本市场能否有效促进价格发现及其效率。2003年12月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买卖盘揭示范围由三档变为五档,股票市场透明度增加。基于信息份额模型,本文研究了市场透明度的增加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增加的两档报价向市场传递了边际信息含量,有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投资决策;同时,交易价格偏离有效价格的定价误差显著减小,收益自相关性程度降低,交易价格更加趋向于有效。因此,市场透明度的增加促进了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及其效率的提高,为今后市场透明度的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投资者对相关系数的认知存在暧昧性从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了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有限参与现象。为了研究如何从市场微观结构设计的角度降低投资者的认知暧昧性,提高其市场参与程度,本文假设所研究经济体中存在两个证券发行市场:投资者认知暧昧性较低的A市场和较高的B市场。当两种风险资产分别在不同的证券市场上发行时,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决策将会不同,从而各市场的均衡状态和风险资产的均衡价格也不相同。考虑公司上市成本和收益,理性的公司管理者将选择均衡价格较高的市场来发行证券。本文的研究发现,最大相关系数暧昧性、投资者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公司选择证券发行市场有重要影响,说明了通过市场微观结构设计来降低投资者对市场认知的暧昧性具有重要意义。市场微观结构特征,如严格的证券发行标准、充分的信息披露等旨在提高市场透明度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的认知暧昧性,提高其市场参与程度,以提高金融市场流动性,使公司股票的市场均衡价格更好地反映其资产的真实价值。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为满足不同特征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需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假定透明交易者对额外投资机会回报率的标准差(方差,投资风险)存在暧昧,这种认知暧昧性抑制了透明交易者的投资行为,会导致风险资产溢价过高及社会福利损失.透明交易者是暧昧厌恶的投资者,其投资决策依据光滑暧昧厌恶模型,需求函数呈现连续且光滑的特征.而不透明交易者,通过支付一定的信息获取成本获得私有信息而具有信息优势,他们是标准的风险厌恶的投资者.通过构建理性预期均衡,本文的研究发现:初始资产严格为正的透明交易者将获得严格为正的超额收益;提高信息获取成本将减少不透明交易者的比例,从而增加风险资产溢价,降低福利水平,因而不是一项好的管制措施;而旨在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交易者暧昧性的举措总有利于提高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6.
投资者信念异质与证券价格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  谢赤 《管理学报》2009,6(10):1361-1367
投资者信念异质更能反映现实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真实特征,反映投资者的非完全理性.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所具有的异质的人格特征、风险偏好,市场信息认知、态度和情绪等,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反馈于市场并产生互动效应,对证券价格构成影响.从异质信念角度出发,分析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形成机制及异质信念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并以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投资者信念异质与大盘价格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互动影响,且显著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和信念所表现出的复杂和混沌特征也在脉冲响应分析中得到间接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异质主体经济跨期模型, 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研究了主体异质性对市场理性预期均衡的影响,进而发现了异质主体经济下的市场价格稳定条件由技术分析者对历史价格的敏感程度、技术分析者所占市场份额以及无风险利率三者共同所决定.研究表明, 若分析策略不能严格地满足所给出的特定条件, 则技术分析会长期影响价格水平及波动性.此外, 价格序列的发散表征了市场泡沫的产生, 而造成价格发散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理性投资者与技术分析者异质性较高, 技术分析者对历史信息过度敏感.针对此类泡沫,小幅度提升无风险利率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票市场透明度变革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3年12月8日我国沪、深两市提高交易前市场透明度这一"自然实验",考察市场透明度变化对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交易前市场透明度提高后,沪、深两市的市场质量总体上都得到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价格信息效率显著提高,市场流动性显著增强,价差中信息不对称的成分呈逐月减少的趋势,股价波动性先升后降.研究结果表明:沪、深两市提高交易前市场透明度的改革举措有助于改善市场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王良  冯涛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9):116-123
基金经理运用声誉及信息操纵来获得超额利润的现象频发已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明晰其中的博弈演化机理以减少基金经理道德风险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数理模型从声誉及信息操纵两个维度研究了基金经理持股策略演化博弈过程。研究发现,如果非明星基金经理树立声誉的净收益大于市场平均收益,那么经过长期演化博弈,具有有限理性的明星基金经理选择继续维护声誉策略,非明星基金经理选择建立声誉策略。当强势明星基金经理信息操纵的收益小于信息操纵的成本时,无论外部投资者是否监督,有限理性的强势明星基金经理均会选择如实披露信息的策略。当外部投资者监督的收益小于监督的成本时,外部投资者选择不监督策略;当外部投资者监督的收益大于监督的成本时,外部投资者的策略选择依赖于强势明星基金经理的策略选择,强势明星基金经理选择信息操纵策略的概率越大,外部投资者越可能选择监督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在Kyle型做市商市场中,假设知情交易者对私人信息的实现值存在认知偏差,研究知情交易者的交易策略、相互竞争及资产定价结果,并比较有认知偏差与无认知偏差时交易者策略行为和资产定价结果的差异。通过贝叶斯更新理论和投影定理求解模型,发现信息认知偏差在一定范围内,市场存在唯一完美贝叶斯均衡,且:(1)理性知情交易者仅基于其私人信息进行交易,非理性知情交易者既基于私人信息,还基于其与理性知情交易者的认知偏差进行交易;(2)理性知情交易者对共享信息的交易强度、期望交易量、期望收益均大于(小于)过度悲观(乐观)认知的非理性知情交易者;(3)过度悲观(乐观)的认知偏差下,市场流动性、资产价格发现效率小于(大于)无认知偏差下的市场流动性和资产价格发现效率。同时,进一步探讨认知偏差与资产定价泡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非对称信息下,综合非知情交易者对资产价值的预期、私人估值及资产价值波动,构造指令驱动市场价格形成的动态模型,给出非知情交易者指令提交策略的解析解,并依此描述了非知情交易者对资产价值预期的动态更新过程.研究发现:私人估值和资产价值波动通过影响非知情交易者最优策略,使得市场进入不同均衡状态;在每个均衡状态下,非知情交易者根据资产价值的预期变化更新交易策略,进而引起知情交易者策略调整,特别地,使得知情交易者被挤出市场成为可能.进一步分析表明,私人估值、资产价值波动及知情交易者比例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依赖于每个均衡中限价指令执行风险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竞争性理性预期均衡的框架下,建立起非知情交易者异质信念下风险资产定价模型,推导出关于风险资产的贝叶斯线性均衡价格函数,并基于此研究内幕交易者市场操纵行为,揭示操纵手法。研究结果表明非知情交易者的信念偏差对交易需求、均衡价格以及内幕交易者的操纵策略均有重大影响,而对市场深度没有影响。内幕交易者通过散布虚假消息使得非知情交易者成为虚假消息的跟随者可实现获利;内幕交易者在散布虚假消息时需要考虑非知情交易者的整体信念偏差;在线性均衡下,均衡价格与内幕交易者散布的虚假消息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人工股票市场效率不高,对投资者的异质性假设缺乏经济学含义,更没有考虑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的影响。本文以国外期权市场异质信息交易者模型为基础,结合互联网金融特点在传统人工股票市场中引入异质信息策略与动态无标度人际关系网络刻画的羊群行为构建出新的人工股市模型,进行投资者的信息策略与羊群行为演化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机制的引入所带来的影响,揭示动态关系网络环境下信息策略演化结果。研究发现:一方面,信息策略演化机制的引入加快了市场均衡速率并提高了市场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投资者财富水平并拉大了财富差距;信息策略与羊群行为的演化并不会导致投资者完全向内幕信息交易者聚集,高、低信息档次投资者明显居多且其他信息档次投资者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动态关系网络下羊群行为的引入增强了投资者的被传染程度,并进一步缩小了财富差距且显著提高了内幕信息的扩散质量与效率。所以,互联网关系网络环境下高、低信息档次投资者占据相对优势,但其他信息档次投资者并不会被挤出市场;监管部门在努力寻求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应在投资者财富与社会总财富等方面进行适当权衡。  相似文献   

14.
假设风险资产出清价值由多个基本面组成,比较分析了同质与异质信息结构下交易者策略的相互作用及对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交易者人数增加所导致的竞争会提高市场流动性及市场信息效率,同时对同质交易者产生挤出效应和对异质交易者产生促进效应;异质知情交易者在私人信息质量方面的竞争则会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市场流动性;异质交易者间通过信息质量的竞争决定收益分配。理论上,市场流动性存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指令驱动市场中,交易者对委托指令的提交和撤销往往表现出非平稳性和集聚性特征。量化评价限价指令簿事件间的激励关系,是探究限价指令簿动态演化的基础,指导交易者行为决策的重要参照。本文利用我国股票逐单委托数据重建了实时演化的限价指令簿,基于状态依赖Hawkes过程分析了不同市场状态下各类限价指令簿事件的自激励和互激励效应。共采用三种不同设定的状态依赖Hawkes过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了我国股市中交易者的行为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股市中限价指令簿事件的自激励效应强于互激励效应,且不同市场状态下存在显著差异。激进事件所产生的互激励效应更为强烈,通过激进程度划分事件类型更能反映事件冲击和交易者的信息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特有的机构投资者私有信息搜寻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搜寻、透明度与私有信息套利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搜寻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降低了私有信息套利,而且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信息披露透明度在私有信息套利严重的公司对降低私有信息套利的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与信息披露透明度对私有信息套利存在交互效应,随着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对私有信息套利的边际效应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刻画异质交易者并存证券市场的演化动态,分析非理性交易者在市场中是否会最终灭绝,建立了一个随机动力系统模型,将新进入者对市场演化长期均衡的影响纳入模型,描述作为开放系统的证券市场演化轨迹。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讨论了模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分析了市场演化系统的长期发展动态,证明在一定条件下,非理性交易者也可以在市场中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8.
A simple model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which inventory holders or traders submit demand curves to an auctioneer, has a unique partially revealing equilibrium. We wonder whether the agents can plausibly coordinate on this equilibrium through “eductive” reasoning relying on common knowledge. The analysis stresses the role of two effects, sensitivity and amplification, whose product should be small enough. The property is obtained whenever the equilibrium excess demand is steep enough, i.e., when the search for information does not distort demand too much. Neith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informed agents nor that of noise trading are monotonic. Real‐time learning has strikingly different features. (JEL: D82, D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