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效市场假说与市场适应性有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分类分析,指出原因不同的异常现象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同时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评述,介绍并分析了Daniel和Titman提出的适应性有效的概念,提出了适应性投资策略的概念,并对进行证券市场适应性有效分析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本市场低效率的制度分析 资本市场效率,一直是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在金融经济理论中,关于资本市场效率问题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应首推E.F.Fama在1970年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vpothe SiS)。该假说认为,若资本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地反映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该市场为有效率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陈健  贾隽 《经营管理者》2013,(23):13-14
本文根据随机游走理论、有效性市场假说、市场的不确定性下的预期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混沌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等理论的演变,总结了前人对于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心理因素的金融经济学解释。并结合当前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投资者心理预期为调控对象的股票市场稳定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拓展Pouget模型,考察了当所有投资者采用适应性学习(有限理性)规则更新信念时,订单信息的透明度增加如何影响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和福利配置效率.结果表明,透明度增加后,市场效率大幅降低,价格发现和福利配置都难以收敛到理性预期均衡.进一步剖析投资者的策略选择可以发现,透明度增加后,拥有信息优势的知情者倾向于提交对自己更加有利的订单,而放弃均衡的交易策略;非知情者为了规避由此带来的逆向选择风险,也会放弃均衡策略而倾向于提交更加保守的订单,最终导致市场效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业绩预告作为提示风险、调整市场预期的关键信息,从前瞻性视角为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提供了条件。面对我国投资者信息解读不足的情况,如何积极发挥业绩预告的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官方社交新媒体平台“投资者e互动”为背景、采用文本度量方法检验信息技术环境下,投资者信息能力对业绩预告市场反应的影响,以此来研究资本市场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投资者e互动显著降低了业绩预告市场反应,提高了资本市场效率,且在损失厌恶程度较高、信息环境质量较差时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投资者e互动通过增加投资者信息能力和交易行为,促进了盈余信息的价格发现过程。本文结论表明,社交新媒体是提升市场有效性、减弱信息披露市场冲击的重要制度安排,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微观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调查数据的证券投资者信心指数(SICI),运用有向无环图(DAG)以及基于有向无环图结果的递归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深入探究了我国投资者情绪、过度交易行为与股市波动间的同期及动态影响,进而为减轻我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现象,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提供实证支持.实证结果显示:就同期影响而言,我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与投资者情绪变化导致了过度交易行为;就动态影响而言,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与杠杆交易的兴起,我国投资者情绪、市场波动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机制,尽管近年来我国投资者情绪及交易行为日趋理性,但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尤其是牛熊更替暴跌时期,市场波动对我国投资者情绪影响将会变大,投资者情绪波动将导致非理性交易行为显著增加,此时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与交易行为也将对我国A股市场波动产生显著影响,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证研究,将公司规模风格与账面市值比风格进行综合,并基于复合风格的动量收益构建了套利组合,以考察风格轮动的演化过程。进一步根据中国股市风格轮动的特点,从适应市场假说的角度,指出投资者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投资风格,正是这种适应性的风格转换引致市场出现风格轮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茹华杰  吴承尧 《管理科学》2018,31(3):140-148
 机构投资者能否稳定市场是一个长期受到争议的话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高频交易被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采纳,机构投资者高频交易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这一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考虑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在市场中共存及其交互影响的情况,基于市场复杂性理论,从投资者行为的视角,构建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都采取低频交易的低频投资环境以及机构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个体投资者采取低频交易的高频投资环境,并建立了两类投资环境下机构投资者与个体投资者交互影响的动态投资决策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① 当市场处于稳定区域时,不论机构投资者采取低频交易还是高频交易,市场都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② 当市场超出低频投资环境下的稳定区域时,机构投资者采取低频交易不能为市场提供所需的流动性,市场会发生剧烈波动,此时机构投资者不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如果机构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将投资周期尽可能缩短到趋于零的状态,则能够通过带动个体投资者投资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因此,稳定市场的有效途径并不在于一次性注入资金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资金注入的频率是否能够保持连续。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高频交易和建立高频交易熔断机制的稳定市场的相关建议。        研究结果为从投资频率的视角回答关于机构投资者能否稳定市场这一长期争论提供了一些正面支撑,也为维护中国证券市场长期良好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俊霞 《决策探索》2014,(16):44-45
会计信息作为连接企业投资者与资本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投资者决策的最主要依据。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剧变,传统市场体制正经受严峻挑战。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需要哥质量的会计信息,不断健全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为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料,才能适应新形式下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非线性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资本市场种种“异象”的涌现和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市场假说和以之为基础的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体系与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一些研 究资本市场的非线性理论. 文章对分形、混沌、突变、行为金融学、协同市场假说等非线性理论 在资本市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当前它们存在的问题,并对资本市场非线性理论的 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已有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这一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相关性、非线性和适应性.本文以货币、证券及外汇三个主要子市场及构成的整体金融市场为对象,探究其在结构、作用和功能方面的演化机理与管理问题.具体提出了金融市场复杂性特征与演化机理间的表征关系,对各演化机理建立了模型框架,并依此应用分析股票市场中的泡沫现象.其中,针对相关性提出三体"束缚"模型,以描述各子市场间的复杂关系;针对非线性提出基于朗之万方程的动力学模型,以划分内生演进及外生随机两类非线性作用;针对适应性提出动态反馈模式,以反映不同非线性作用下金融市场演化的路径及动态适应的能力.进而结合宏观市场的时空演变结构,从金融系统的环境、组成、关联、演化、稳定、风险各方面构建起应对复杂性的宏观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险是否影响家庭在金融风险资产中的投资决策呢?本文使用两期家庭最优决策模型得到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险不仅能够提高家庭在风险资产中的投资广度和深度,而且对于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承受更强家庭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省级层面得到的宏观实证检验结果和基于2011年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得到家庭层面的微观实证检验结果都支持了上述理论结论.本文的发现对于协调社会保险发展和建立多层级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市场2015年出现的股市异常波动,在金融活动中属于一类由严重流动性缺失而导致的恐慌性踩踏现象,探索其中的机理具有典型的学术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情景-应对”型风险管理思想、利用计算实验生成各种风险“情景”,揭示了高杠杆融资在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和中国市场微观机制作用下引致股市流动性踩踏危机的机理.计算实验的结果刻画了2015年中国股市流动性危机中连续单边暴跌、流动性缺失大面积传染和危机后持续震荡的三个典型特征.实验表明融资杠杆在投资者的技术分析策略和适应性转换动态资产配置作用下,对市场泡沫的形成与破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引起个股板块联动和流动性缺失传染,最终导致连锁强行平仓,从而引发了流动性踩踏危机;连续竞价的订单簿撮合机制和涨跌幅限制在股灾中加剧了流动性踩踏危机.据此,本文提出了保持低融资杠杆、引入临时做市商提供紧急流动性、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收购强行平仓头寸等应对措施来缓释流动性踩踏危机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证券市场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形市场假说的基础上,运用R/ S 分析方法、BDS 检验对中国证券市场收益率波动 的长记忆性、易变性的期限结构、非周期性循环、非正态分布等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分 形市场假说比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更好地描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关于股票市场有效性测量与风险侦测的研究都是基于有效市场假说。从分形市场假说出发,本文首先应用小波领袖多重分析法刻画市场波动的多重分形特性来衡量市场的有效性,然后提出一种应用市场最大波动点集的分形维数(D(hmin))及其奇异性指数(hmin)的演化特征来检测金融风险的新方法。实证结果表明:中、美、日三国在不同时期市场的有效性具有明显差异,中国市场的有效性正逐步提高,而美日两国市场的有效性水平与金融危机的发生更为密切。研究发现该方法不但可以正确地定位出金融危机发生的时点,还可以较准确地对风险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对于如何提高市场有效性,提升不同投资期限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一直都被视作资产定价的主体。但在个体投资者众多的中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谁左右A股股价的变化?则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视角,构建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未预期交易量两个异质信念测度指标,对比分析二者与股票收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与股票当期收益显著正相关、与未来一期收益显著负相关,但个体投资者异质信念的作用更强;进一步,异质信念对小公司、价值型公司收益的影响更明显;当控制了规模、价值等风险因子,以及不同时间区间和是否可以卖空等市场影响因素后,结论依然成立。表明在现阶段的中国A股市场,个体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仍是左右股票定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recent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political and corporate representatives demanded for stricter regulations of short sales to limit the risks of price manipulation and potential stock price crashes. In autumn 2008 regulators of most industrial countries decided to implement temporary short sale restrictions to prevent a further collapse of the capital market. While some countries restricted only naked short sales and increased their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other markets like the USA and Great Britain implemented a full ban on short selling. The analysis of these two markets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temporary bans are unlikely to prevent or limit large price drops in the affected stocks. Instea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mplemented emergency measures led to a temporary overvaluation of stock prices and to a deterioration of market efficiency. These results become even more prominent for stocks with high dispersion of investor opinion.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市资金流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1991年成立证券交易中心到目前 ,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整整发展了10年时间。在这段时期中 ,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 ,股票市场不仅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更在整个宏观经济的资金流动结构中占有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资金进入股市改变了宏观资金的结构 ,这种结构相应的将影响到宏观经济中各市场主体的行为。本文拟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资金流的估算 ,分析进入股市的资金来源和股市中资金的分布结构 ,以勾勒出我国10年来宏观资金结构的变化;继而分析流入到股市中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侧面揭示宏观资金的这种变化所暗含的经济效益;最后分析股票市场资金流向引起的这种宏观资金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各主体的市场行为的影响 ,即“财富效应”、企业融资和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雷曼破产日至2009年1月底这段时期内上证综指、恒生指数以及S&P500指数的日内高频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跳跃显著性检验方法和扩展HAR模型,对波动跳跃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雷曼危机导致股市波动的显著提高,但中国内地股市受到的影响最小;中国香港股市成为波动跳跃发生频率最高、跳跃幅度最大的市场,且波动跳跃主要发生在夜间休市时间内;雷曼危机使得波动率模型的预测精度大大降低,股市风险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对于新兴市场来说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马尔科夫机制转换结构的MS-MHAR-DCC模型,并选取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的高频日内交易数据为样本,对多个股票市场波动相关性进行研究。通过引入包含马尔科夫结构的外部随机矩阵,本文识别出金融市场波动相关的截断时期,正态分布设定下相比在t分布设定下识别的截断时期更多且持续时间更长。在模型的截断时期内,多个股票市场的波动相关结构主要受到正向冲击,即在截断时期内的波动相关性大于平常状态的波动相关性。本文还发现,相同地域的股票市场间的动态波动相关性在大部分时期内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美国股票市场和其余5个国家股票市场波动的动态相关性在大部分时期都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表明美国作为全球巨头在世界金融市场波动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