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兆云 《理论界》2013,(6):89-92
海德格尔的历史性思想在《存在与时间》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与时间性内在勾连。时间性是历史性的依据,历史性是时间性的存在方式。另一方面,它是把握此在的本真的能整体存在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和存在也是历史性的,在此基础上,他计划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解构,以开敞出存在的意义。虽然这最后一部分工作并未完成,但却是《存在与时间》思路的一部分。此外,历史和历史学的根源也存在于此在的历史性之中。因此,历史性是基础存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赵长伟 《理论界》2014,(7):111-113
人类的时间概念是多样而不定的。海德格尔区分了传统的、流俗的时间概念和此在的时间概念,本真的时间和非本真的时间,具体考察、反思了哲学史上的各种时间观。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时间本身即为存在的视野,重在考察从源始时间到存在的意义可循之路。此在整体性的生存论存在论建构根据于时间性。我们应该依据此在的时间性所制定的方向探讨分析真正的时间概念。海德格尔所实现的从流俗的传统时间观到此在的源始时间观的转换使得我们能够更明确地在哲学层次上增强对人生时间意识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对死亡的解释可谓多矣,但海德格尔的死亡之思却能在众多的死亡哲学中独树一帜.原因就在于海德格尔是从存在论的角度来领会死亡的。存在论上的死亡不是一个事件.而是此在从存在之日起就开始承担起来的存在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此在的生存既可以说是“去存在”,也可以说是“去死”,但是“去死”并不意味着去实现死这种可能性.而是在对死的领会中.领会此在自身,进而让死亡之光亮烛照生存之道路。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对死亡的解释可谓多矣,但海德格尔的死亡之思却能在众多的死亡哲学中独树一帜,原因就在于海德格尔是从存在论的角度来领会死亡的.存在论上的死亡不是一个事件,而是此在从存在之日起就开始承担起来的存在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此在的生存既可以说是"去存在",也可以说是"去死",但是"去死"并不意味着去实现死这种可能性,而是在对死的领会中,领会此在自身,进而让死亡之光亮烛照生存之道路.  相似文献   

5.
邢亚玲 《阴山学刊》2005,18(5):78-81
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海德格尔建立了基础存在论。在关系世界中“此在”的存在状态、此在的本质是超越、“此在”的活动是包含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统一过程是《存在与时间》中“基础存在论”的思想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人的研究相比,海德格尔基本上是在强调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对立关系的基础上看待二者共存,将外物、他人当作个人在世的相关物,认为没有此在(个人)在世,就没有世界在此,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将导致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早期存在论思想对以此在为基础的生存论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 ,对此在存在情态的生存论追问成为存在论的中心任务。在此在的存在情态中 ,死亡及其涌逼而来的“畏”和异乎寻常的“纯粹的无” ,揭示了此在生存的秘密和存在的真谛。它奠定了海德格尔存在论最源始的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布尔迪厄对海德格尔从早先的迷恋到后来的批判,伴随着其学术上的羽翼渐丰。他们早年有着相似的寄宿学校经历,但各自对寄宿学校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这也催生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不同态度。在德国访学期间,布尔迪厄撰写的《马丁·海德格尔的政治存在论》引起了伽达默尔的注意,伽达默尔不断地为自己的老师海德格尔辩护,以至于两人之间产生了理论上的交锋。布尔迪厄试图还原一个不被遮蔽的完整的海德格尔形象,甚至希望用惯习和场域之间的关系来替代海德格尔现象学中此在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布尔迪厄和海德格尔的关键概念——惯习/场域、此在/世界,在当代思想宝库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惯习、此在为人之生存境遇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释向度。  相似文献   

8.
分析海德格尔关于人之本质的阐释,得出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人道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它可能性的解释奠基在他对存在的独特理解中。  相似文献   

9.
源始的、本真的时间就是此在“为了自身之故”的存在。在此在存在的过程中时间性才到时,当此在已经不再在此时,时间也就终结了。从生存论上来看,没有一个我们共属的时间客观地存在在那里,它只是源始的时间客观化的结果而已,源始的时间只是个人的时间。归根姥底,时间性的个人化源于死亡的个人化,此在在领会到死亡作为最本己的、毫无关联的可能性之际才能开始作为自身而存在。时间性也才能绽出为此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张芸 《南方论刊》2007,(1):49-49,48
从古到今,死亡的解释芸芸种种。而海德格尔的“向死存在”,能在诸多的死亡哲学中独树一帜,在于他从存在论的角度去领会死亡的。  相似文献   

11.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出版以后,尤其是1930年以后,他的文风和语言表达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思索重点也有了一定变化.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后期的哲学思想(以1930年为界)与前期相比并没有发生剧烈的"转向",准确地说是对前期思想的拓展与升华,"此在"、"存在"、"存在者"始终是海德格尔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存在"与"存在者"的差异问题也始终是海德格尔坚持的哲学的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出版以后,尤其是1930年以后,他的文风和语言表达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思索重点也有了一定变化。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后期的哲学思想(以1930年为界)与前期相比并没有发生剧烈的“转向”,准确地说是对前期思想的拓展与升华,“此在”、“存在”、“存在者”始终是海德格尔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存在”与“存在者”的差异问题也始终是海德格尔坚持的哲学的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和老庄都对"人"有深入的思考,两者之间存在异同.他们都否弃了现成观念,没有从实体化和对象化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但海德格尔论证了此在先行存在于世界之中,并以此在为基础,从此在身上追问存在的意义;而老庄则以贵身论为原则,把人放入宽阔的道域之中,提出人最佳的生存状态是契合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4.
吴雁飞 《阴山学刊》2009,22(4):75-78
传统人性论都主张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抽象的共同性。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普遍的抽象的“人”的特殊例子,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现成的、静态的、固定的抽象本质为前提。海德格尔正是在对现代早期人本主义扬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个人的存在对于其它一切存在的优先地位,宣布只有从个人存在出发,才能理解其它一切存在。他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此在的论述,实际上否定了那种先天固定的抽象人性,完成了对传统人性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海德格尔关于时间的探讨与现代物理学时空观念比照,试图揭示时间空间化在使存在之为存在中的作用,以及现代物理学时空观念所蕴涵的当代意义,并想说明:现代科学技术作为遮蔽的解蔽,本身孕育着拯救的升起.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强调“时间性” ,却以此在结构说明时间性。从表面上看 ,是在各种矛盾的陈述中东奔西突地把时间引入了存在 ;但从深层看 ,这是与海德格尔力图突破传统哲学的纯理论态度 ,在“以……让显示”的情绪现象学去追问存在的意义相一致的 ,在情绪现象学的观照下 ,人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就是定居 ,时间、空间 ,不再是“存在的框架” ,不再是无声的 ;它们对我们述说着什么 ,“在同一房檐下的不同时代的人穿越时间之旅”的黑森林农舍意向是海德格尔对人类存在的空间性时间性规定的存在论诠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批判.在这里,阿多诺试图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本体论进行一种所谓更加微观的精细的"内在的批判".在他眼里,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仍然在追求一种抽象本质,他的哲学建构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本质主义体制的内在强制,只不过,它曲折地表现为一种隐性的本质主义罢了.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与此在的相互共属关系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世界、时间、语言是构成这一共属关系的三重维度。通过对存在与此在相互共属关系的揭示 ,海德格尔达到了追问存在之意义的现象学目标 ,完成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克服  相似文献   

19.
20.
海德格尔独特的现象学观念的形成有赖于远取"现象"和"逻各斯"二语的古希腊词源,近则扬弃胡塞尔与康德的"现象"概念,最终迭至"现象学"与"存在论"以及"解释学"的贯通.本文以<存在与时间>"导论"为中心考察了代表现代西方哲学深刻转向的"现象学"观念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