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精神”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可能都注意到,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学人越来越多地从“财富”的角度抱怨社会的吝啬乃至不公平,社会人则越来越多地从“才富”的角度指责大学的缺席乃至失职失责。双方相互在抱怨着和指责着。其实,这种情形已然暗含了大学与社会有着不同的使命。如果说社会应该弹奏“财富主题”,那么大学则必须护守“才富主题”。后者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 相似文献
2.
李海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12):75-77
大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文化、社会和个体本身共同构成观念系统的“生态环境”.如果要构建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学教师要首先与自我“对话”,澄清自己既有的教育观念;要与理论“对话”,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汲取先进教育理论的力量;要与学生“对话”,反思教育交往模式,汲取学习共同体的力量;与同事“对话”,探究共同关心的话题,汲取职业共同体的力量.同时,大学作为大学教师成长的微观社会环境,需要营造民主、自由、信任与合作的文化氛围,为大学教师教育观念的建构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3.
任伟伟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54
综合性大学举办的教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它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如下缺陷:学术性和师范性难以兼顾,课程设置有待优化,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缺乏合作,教育专业与非教育专业缺乏双向交流等。要推进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综合性大学可采取如下举措:平衡学术性与师范性,推进教师教育创新;优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促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教师教育发展道路;加强专业间的合作,促进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教师所具有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特质决定了他们在“卓越计划”实施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有助于地方高校在“卓越计划”实施中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并创设出自身的特色,为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闯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2016年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总结此前卓越大学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经审慎论证决定,将“卓越计划”升级为“卓越战略”。德国卓越大学战略核心意义的举措在于,变革德国大学传统,通过“集群方式”打破德国大学长期存在的封闭弊端,建立起校、所、院、企等多元机构之间实质性的横向关联,赋予大学以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德国作为世界科学研究基地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遴选环节,在建立多元民主遴选机制的同时,注意凸显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形成卓越战略发展的纵向联结体系。德国“卓越大学战略”已深度触及并变革了德国的大学传统,赋予大学以效率及活力。探寻德国大学“卓越战略”的实践路径,对于中国正在开展的“双一流”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佳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6):86-87+90
新时代,实施“三全育人”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作为辅导员,应在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其在“三全育人”过程中协同者、陪伴者、开拓者的角色定位,彰显“三全育人”的时代价值。这就需要辅导员奋力转变,提高认识站位;树牢意识,提升育人实效;开拓创新,构建育人平台。唯如此,才能将“三全育人”理念转化为自身工作实践,落实到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一环节,从而开辟更优质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大厦赖以构筑的根底问题.教师教育史上的三次“飞跃”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线与内线,在教师教育大厦中处于奠基地位.传统教师专业成长观的主题是如何促使教师吸附教育知识,由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旧三论”,即指导论、迁移论与嵌入论.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本真交互关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势必领唱主角,倡导基于实践优先论、情景中转论、智慧涌现论的教师专业成长“新三论”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在“新三论”中,教育理论难以直达教育实践,非线性逻辑、情景中介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汤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2):157-159
通过对“两课”的特点及“两课”教师肩负使命的分析 ,可以肯定“‘三讲’是‘两课’教师素质修养的指南”这一命题。由此我们可以明确“讲学习”对提高“两课”教师的业务素质、“讲政治”对提高“两课”教师的思想素质、“讲正气”对提高“两课”教师人格素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大厦赖以构筑的根底问题。教师教育史上的三次“飞跃”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线与内线,在教师教育大厦中处于奠基地位。传统教师专业成长观的主题是如何促使教师吸附教育知识,由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旧三论”,即指导论、迁移论与嵌入论。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本真交互关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势必领唱主角,倡导基于实践优先论、情景中转论、智慧涌现论的教师专业成长“新三论”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在“新三论”中,教育理论难以直达教育实践,非线性逻辑、情景中介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历史和政治的特定传统,循吏既肩负了一种特定的"官"之职责,又扮演了一种独特的"师"之角色。在地方行政活动中,循吏通过其"官"与"师"的角色互动,积极推进了地方风化。由此,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一个特定渠道,也构成了中国古代行政伦理发展的一个特定向度。 相似文献
12.
大学管理"行政化"近年来愈演愈烈,严重压制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导致教师群体地位边缘化,关系功利化、世俗化,责任感淡薄化,教师身上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不良表现。大学管理"行政化"已成为损害我国大学健康肌体的最主要的症结。其改革的办法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要依赖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14.
“三个务必”是党及时将成熟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管党治党的科学政治理念。“三个务必”继承和发扬“两个务必”的核心要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本宗旨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伟大精神融入其中,形成“三个务必”理论体系,实现了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深刻认识“三个务必”的内涵、厘清其内在逻辑、积极践行“三个务必”实践路径,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阵营,重要特征之一是重视本体论建构。牟宗三由海德格尔的"基本存有论"入手,通过讨论康德关于"我"的含义,区分了以"真我"为核心的"三个我"。进而,他将"真我"与"良知"沟通,最终确立起"良知"的本体地位,为其"道德形上学"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谭晓玉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42-49
教师参与现代大学治理是高校教师的法定权利,这一法定权利的享有与行使是关涉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问题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教师参与的内涵与外延上都存在原则性纷争。教授治校论者认为高校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管理权的范围应该涉及全校事务;教授治学论者则主张将高校教师的管理权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其他事务不予干涉。笔者以为,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权力配置失衡,学术权力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塑现代大学理念,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与决策中的权威地位,构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治理结构,实行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教授治校。这应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持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做强教师教育必先做优“育师之师”。当前教师教育师资普遍缺少基础教育一线教学的工作体验和实践经历,缺乏师范教学的实践智慧,其专业身份难以获得认同。高校教师教育“全能型”教师兼具学科理论素养和师范教学智慧,具备学术研究性、教学专业性和实践指导性“三位一体”的价值内涵,是弥合教师教育者研究者、教育者、指导者“三重身份”的理性选择。要让三种角色特征内化于教师教育“全能型”教师,培育生成教师教育者的“全能”价值,必须建构起学术知识向教学知识的联结转化、学术知识向教学知识的内在转化、实践知识向教学知识的表出转化、实践知识向教学知识的共享转化的“四向转化”机制,最终以教师教育学科融合发展、创新专业能力联合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发展激励机制、深化教师教育教师评价改革、打造教师教育数字应用环境等“五维协同”,合力并举推动教师教育全能转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时代课题的提出,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以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要求为统领,为适应新时代对地方综合性大学设计学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地方综合性大学需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搭建学科交叉教学实践平台、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设计学类专业协同育人范式,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大学教师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师的群体特性以及大学教师与大学这种组织的关系是思考不同时空下大学教师的角色构成的两个基本维度;“网络时代”传统大学的转型和网络时代的大学对大学教师的个人教育权的解放,使大学教师的角色出现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