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1993)“全国徽学学术讨论会”和(1994)“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之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黄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微学学术讨论会”,又于1995年8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三次会议的连年举办,说明学术界对传统徽州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现象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也预示以此为课题对象的徽州学研究将会有不断的拓宽与深入。本次会议从“徽州社会专题”、“徽州经济专题”、“徽州文化专题”三个方面进行研讨,各论题要点,概述如下。一、徽州社会形态与变迁自四十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徽州社会科学》2005,(10):I0005-I0005,I0004,I0006
徽州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包含了中国明清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研究徽州文化的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称中国三大地方显学。随着徽学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大量的徽州文书被发现,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徽州税务文书,主要有黄册,鱼鳞图册,实征册,归户册,  相似文献   

3.
徽学与徽州     
徽学即徽州学。徽州,是徽学的命,徽学的魂。徽学的根。离开徽州,徽学越将丧其命,丢其魂,断其根。  相似文献   

4.
由《徽学园圃》改名《徽学春秋》,意指现在国内外徽学研究颇具“春秋气象”,同时想加大其纵深感。这一版块除发表一些正论文章外,还特辟了若干专栏,如“徽州人物”、“徽学名家”、“徽学新说”、“徽州说鳖”、“徽学动态”等。增加徽学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关“徽州学”的普及工作,是我们增设上述专栏的主要用意。对此,欢迎读者诸君批评指正,更期望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5.
朱万曙 《学术界》2005,(1):115-123
20世纪 80年代后 ,徽学逐渐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其兴起的原因有多种 ,但与当代学术潮流的走向相吻合 ,是重要的原因。其与当代学术潮流有四个方面的吻合 ,第一是新资料所带来的新学问 ,由于徽州保存了大量的文书和典籍文献 ,使徽学超越了一般地域文化研究的层面 ,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第二是随着历史学研究的深入 ,地域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徽州地域文化以其特色和丰富性 ,和宏观研究形成互动 ;第三是 80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史、经济史等专门领域的拓展 ,民间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徽州大量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民间社会生活情态 ,从而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第四是当代学术越来越注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徽学已有的成果体现了这样的交叉 ,显示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6.
10月20日,国内重要徽学研究机构杭州市徽州学研究会在浙江省老年大学隆重举行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徽学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会议,著名徽学专家、安徽省徽州学学会副会长、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张脉贤会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汪炜,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兆民,  相似文献   

7.
在重文本、轻图像和重道轻器的双重挤压之下,徽州图像在徽学研究版图中长期处于边缘位置。徽州图像的民间艺术色彩将徽学研究的重心下移至庶民百姓的寻常生活,这恰与来自徽州民间的文本形成照应,以形成文本与图像之间的徽学研究新走向。这种走向意在发现古徽州先民所栖居的图像空间中,儒学礼教观念和宗法意识如何为制像所编码,进而影响徽州社会群体的精神世界和行为结构。  相似文献   

8.
洪永平 《学术界》2012,(12):228-23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的研究勃然兴起,徽学成为一门新兴的显学,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术整理和总结。徽学研究是多方面的,仅在学理层面上而言,我们就可以追溯至先秦的山越文化。而自南宋以后,徽州更是以"东南邹鲁"而享誉天下。可以说,从朱熹、朱升到戴震,以及由宋明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村落研究对徽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友  贺飞 《学术界》2007,(3):168-174
关于徽州古村落的生态学、经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徽州古村落的多重文化属性和所蕴含的重大学术价值,而且因各自拥有独特的研究内容和理论范畴,在宏观层面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徽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徽州社会科学》2005,(1):38-38
2004中国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1月12日至14日在黄山市举行。来自意大利、韩国、日本和中国京、津、沪、皖及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90余篇,涉及徽学和徽州文化综论、徽州经济史、徽州社会史、徽州文化史等方面。徽州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徽商精神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徽州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是此次会议的三大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1.
徽州旅浙硖石同乡会与《徽侨月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新近发现的《徽侨月刊》等史料,研究民国时期侨寓徽商的同乡会组织——徽州旅浙硖石同乡会,并对徽商创办的这份报纸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作了初步的介绍和探讨,以期弥补此前“徽州学”研究中的一个缺环。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文书作为水云深处的历史记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重要文化财富”——这是著名徽学专家王振忠在《徽州文书与传统中国研究》一文中提出的看法,自然也给了我们徽州本土的后学来者增添了一份历史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方志、明清实录、徽州文书以及家谱中的有关史料对明清徽州社会的灾害概况进行了梳理,对当地所见的十余种灾害从危害形式、易发季节、灾害原因、当地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徽学研究的其他方面提供一个相关背景的注脚。  相似文献   

14.
我校徽州文化研究所方利山副所长的徽州学新著《徽商品谭》一书,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对徽州文化中的“徽商”课题努力求索的一个结集,共有“历史上的徽商”、“好儒的徽商”、“徽商与徽州文化”、“徽商与现代社会”、“徽商古今谈”等五个部分31篇文章。《徽商品谭》通过对各类史志、家谱族谱及民间文献的追寻勾辑,列举了多种类型的徽商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15.
<正> 叶显恩同志撰写的《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一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采取文献资料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内容充实,观点明确,结构严密、重点突出,别具一格,是近年来“徽州学”研究引人注目的一项丰硕成果.自一九八三年二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得到海内外同行学者的广泛赞誉,《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江淮论坛》等报刊,发表了书评、书讯和综述评论等十篇.著名历史学家王毓铨,在一九八三年芜锡全国明清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致开幕词时,逐章介绍了该书内容;厦门大学副校长傅衣凌教授撰文评论,认为该书是“后来居上,超越前者”之作;林  相似文献   

16.
刘伯山     
刘伯山,1962年生于安徽屯溪。198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曾在绩溪县委党校和徽州地委讲师团工作。1988年至2000年先后任黄山市社科联秘书长、副主席兼《徽州社会科学》主编。2000年6月调安徽大学工作。现任徽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徽学辑刊《徽学》副主编暨责任编辑,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政协黄山市一届、二届委员会委员,三届委员会常委兼文史委副主任。四届委员会委员和文史委委员;七届安徽省青年联合会常委。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20-23日.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与黄山学院共同主办的“徽州谱牒:家族与社会国际研讨会”在徽学故里黄山圆满召开。笔者有幸参与盛会,并提交了题为《徽商活动与村落、家族社区的历程——以〈星源西冲俞氏宗谱〉为中心》的论文。兹将当时写作这篇论文期间对于徽学研究的一点想法写下来,  相似文献   

1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9,(2):33-33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好徽学等地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深入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总体规划”,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式将徽州文化的承传弘扬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列入政府施政大事。  相似文献   

19.
徽学已日益成为国际性的学术研究课题。既往的研究 ,主要围绕拥有完整家谱和族产的名族来展开 ,有关无名的小同族的研究却并不充分。年轻的日本学者中岛乐章通过对现存的祁门凌氏文书所做的分析 ,廓清了清代徽州山区小同族的山林经营、纠纷处理、宗族形成等问题 ,中岛的研究无疑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清代中期社会经济变迁及农村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地处明山秀水、钟灵毓秀的新安江流域万山丛中的徽州地区,曾经孕育了一个独特的商人群体,其活动范围“几遍宇内”,所谓“山陬海涯无所不至”。当时,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然而这支活跃于明清经济舞台的徽州商帮,真正称雄于世,且对明清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首推徽州盐商。这些“治盐荚,家渐起”的徽州盐商在三百余年的荣辱兴衰发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笔者意欲对其剖析,从文化侧面对徽州盐商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