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研究——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个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IV/AIDS危机不只是一个大众健康问题,而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挑战。艾滋病是在势不可挡的当代全球化风潮及中国改革启动后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入、传播并加剧蔓延的?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吸毒者、商业性工作者、同性恋男性等高危人群向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一般人群大规模扩散的临界历史关口。伴随性接触传播日益走向前台,妇女的易感性和脆弱性也就愈加凸显出来了、然而.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绝非只是妇女的问题,而是深嵌在地区、城乡、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制度与结构性不平等之中的权力问题,因而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人权和社会公正问题,实现不可或缺的社会公正尤其是社会性别公正——在立法和国际政策框架内确认边缘群体的权利并进行赋权——已成为根本预防和遏止艾滋病的关键所在.男女不平等的政治特性呼唤我们对HIV/AIDS挑战做出超越保健部门的以社会公正为原则的政治回应。  相似文献   

2.
HIV/AIDS危机不只是一个大众健康问题,而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挑战.艾滋病是在势不可挡的当代全球化风潮及中国改革启动后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入、传播并加剧蔓延的.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吸毒者、商业性工作者、同性恋男性等高危人群向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一般人群大规模扩散的临界历史关口.伴随性接触传播日益走向前台,妇女的易感性和脆弱性也就愈加凸显出来了.然而,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绝非只是妇女的问题,而是深嵌在地区、城乡、社会群体及两性之间制度与结构性不平等之中的权力问题,因而从根本上讲是一个人权和社会公正问题.实现不可或缺的社会公正尤其是社会性别公正--在立法和国际政策框架内确认边缘群体的权利并进行赋权--已成为根本预防和遏止艾滋病的关键所在.男女不平等的政治特性呼唤我们对HIV/AIDS挑战做出超越保健部门的以社会公正为原则的政治回应.  相似文献   

3.
"政治正确"是美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关键词,指在学术观点、政治、社会生活中遵循扶持弱势和边缘群体如黑人、妇女和同性恋,尊重各少数族裔文化即多元文化主义的"总路线"。"政治正确"在美国开始于1960年代,是左派运动的产物,自19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话语。"政治正确"在美国曾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争议,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坚守社会道德底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从政治实践向文化领域的退守。  相似文献   

4.
新保守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一股主流政治哲学思潮,它对美国当今的内政外交起着理论支撑作用.进入21世纪,尤其是9·11事件发生之后,小布什政府出台了新的帝国战略,大搞单边主义,对现存国际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本文拟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视角来对当今美国的新帝国战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社会上同性恋群体的逐渐扩大,同性恋问题已成为当今伦理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异性恋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开始为争取自己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而做努力。拟从伦理角度,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根本准则,分析同性恋的当代境遇、同性恋的伦理关系和同性恋现象的伦理评价所遵循的原则。在伦理领域中,剖析当代中国的同性恋现象。  相似文献   

6.
社会排斥理论是弱势群体获得国家帮助,体现公平与正义的一种理论,它为我们发现、解释以及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保障同性恋的发展权是保障同性恋者平等享有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成果、减少公众对同性恋群体社会排斥的重要路径。保障同性恋的发展权是我国提出的重视和谐发展、包容发展的国家发展趋势所决定的;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之必然;是同性恋者摆脱世俗精神控制、解决现实具体问题的需要;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机制、出台保障同性恋发展权的相关措施及培养公众同性恋"常态化"的意识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7.
《帝国》的错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麦克尔·哈特与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奈格里合作撰写的《帝国》是近年来具有全球影响的一部书,它探讨的是全球化浪潮中的政治新秩序。该书认为:一种新的主权形式已在当今世界出现,它由一系列国家和超国家组织构成,这就是所谓的帝国。从现代到后现代,从帝国主义到帝国,人类在新世纪将迎来大同安康还是压制束缚?未来的关键,就在于帝国极其抵制力量互动的结果。本文对《帝国》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首先,文章考查了《帝国》所涉及概念和理论的有效性;其次,分析了当代全球范围内帝国主义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文章认为,围绕《帝国》而起的争论,其关键问题就在于:资本主义是不是真的像哈特和奈格里所说的那样,已进入了“后帝国主义”阶段;或者说,资本主义是不是巩固了帝国主义的新阶段。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高四梅 《学术探索》2004,(11):74-79
"新帝国论"的出台既是基于对美国所面临的现实的国际秩序状态的考虑,同时又与美国的历史发展轨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国际上来看,伴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都出现了权力真空.因此,美国面临着掌握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主导权的巨大诱惑和机遇.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牛刀小试就大获全胜,这不仅扫除了美国越南战争失利的阴影,而且增强了其建立帝国、控制世界的信心.从国内来看,美国巨大的国力为其"帝国"理念提供了基础,同时,"新帝国论"是美国右翼和新保守派所推崇的一种理论,他们在政坛的得势无疑加速了"新帝国论"的孕育以及它从理论迈向实践的过程.从历史来看,美国早期的国家认同对"新帝国论"的出台具有潜在的影响力.从现实原因来看,"9*11"事件提醒了美国,恐怖分子无处不在,防不胜防,而"失败国家"极易成为他们的庇护所,反恐因此成为"新帝国论"大行其道的借口.  相似文献   

9.
黄杰 《兰州学刊》2010,(7):23-27
君主制是中华帝国的政治体系下的一个支柱性的正式制度安排,它同帝国体系本身的维系以及帝国的国家治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对有效的国家治理起着支撑和杠杆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对帝国体系下存在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危机负有重要的责任。文章主要从君主制中君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等角度对君主制同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认为:正是以君主制为代表的帝国体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相应的权力结构导致了帝国体系在近代西方的冲击下面临“总体性危机”而最后走向崩溃,而难以实现向现代性的制度转型。所以,彻底终结君主制,最终建构起一种政党主导、各个阶级联盟的共和政治是帝制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战争与其说是与民族国家的领土战略目标有关,不如说是与全球治理的新自由主义计划有关。因此,政治评论家常常认为作为冷战时代显著标志的、可导致世界末日的核威胁已经结束。然而,尽管当代的战争看起来是有限的治安行动,但世界上依然存在着庞大的核武器库。本文对认为核武器依然有着重大政治意义的少数研究成果之一——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三部曲——进行了考察。通过集中展现他们假定的核武器与"帝国"全球生命政治关联的各种方式,本文认为,在两人的著作与先前对核威慑的后现代分析之间可以看出显著的连贯性,后现代分析曾将核威慑视为后现代生活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吸取作为当代主权思想关键人物的卡尔·施密特的思想,同时通过早先一代理论家对施密特的思想进行重新解读,作者考察了空中力量、原子武器和全球律法的政治秩序化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当下核威慑的概念。本文认为,这种关于核威慑的后现代思想对于理解"帝国"的生命政治仍有很大意义,同时说明核威慑原理让"帝国"形成了比哈特和奈格里所认为的更为不确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政治心理学在世界上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在我国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全新领域。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现状,揭示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存在的问题,从主客观两方面探析了当代大学生不良政治心理的形成机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健康政治心理的相应对策。即大学生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增强政治行为能力,加强和改进高校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公平的政治经济环境氛围;加强对大学生家长的思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沈琬 《理论界》2012,(7):177-179
霸权一词,是意大利思想家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所提出。所谓"霸权国",是指无论在军事、政治、经济以及天然资源等方面都具备有压倒他国优势的国家。二战后由于科技工程技术的领先优势,对海、空及外层空间的独领风骚,致使美国综合国力一直居于强国的地位。美国曾为盟国担当起保护的责任,并提供军事武器,与盟军并肩作战,真正提供了霸权国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对于美国这样一个世界超强国家,成为世界商业帝国前,它早已替自己的帝国规画出美好的蓝图。美国就是一个能在变动的世界局势中,不断自我修正符合世界趋向的超强霸主。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积极利用媒体影响公共舆论.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媒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保守主义知识分子对部分媒体的独立控制、新保守主义势力与默多克等媒体帝国的联合以及保守主义思想对自由派主流媒体的渗透.虽然不能统一意识形态,但这些媒体利用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垄断了在反恐、对伊政策等方面的政治话语权,从而影响公众舆论并间接对政策决策者和重要的政治活动分子产生压力.  相似文献   

14.
铸币是拜占庭帝国统治者向社会各个阶层呈现皇权的重要载体,在拜占庭帝国的政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拜占庭帝国时期,皇室女性分别以皇帝配偶、幼帝摄政、女皇、或过渡皇权的中间媒介等身份出现在各类铸币上,这些铸币见证了拜占庭皇室女性在政治生活中所能实际掌握的政治权力的演进过程。向受众清晰地传达着皇权的传递指向,抑或解释着皇权的合法来源,成为观察拜占庭帝国皇权运作、皇权交接等问题不可或缺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5.
在后结构主义时代,社会权力沿着多重轴线分布,人民因具体问题和利益而结成联盟,并以在地权力抵抗帝国权力.菲斯克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结构的新变化,试图寻找社会变革的新动力,为当代大众文化理论提供了新的概念和阐释视域.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问题何以成为政治问题--西方生态政治哲学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以生态政治哲学视野探讨西方生态环境问题为何成为政治问题.作者认为生态环境问题是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环境与政治在本质上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在政治实践活动中经历了一个由中心-边缘-中心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生态政治实践在当代西方绿色运动中呈现出了五大基本特征;当代西方生态政治不仅改变了西方的政治格局,而且正绿化着全球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是:越南男同性恋的社会结构与艾滋病流行情况下对同性恋者的歧视。鉴于用我们的、具有西方民族中心主义色彩的术语不能精确地描述越南的“同性恋者”,本文的主要目标在于,阐明介于传统和全球化之间的越南同性恋文化。越南社会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不仅改变了同性恋行为的模式,也改变了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在整个20世纪,同性恋者丧失了其崇高的社会地位,并面临污蔑和歧视;随着艾滋病的流行,这种局面被进一步强化。对越南和东南亚性文化的更好理解,有助于在该地区减少对同性恋者的污蔑和歧视。另外,对同性恋文化的更好理解,将牵涉到进一步的HIV预防战略和对“性少数”权利的提倡。本文探究了赫特所定义的“性文化”的功能,同时,提出了对歧视进程的一些解释和回应。  相似文献   

18.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紧接着,人们发现美国的对外政策"大变",先后出兵攻战阿富汗和伊拉克,随之而来的是"新美利坚帝国""新帝国""新帝国主义"和"新罗马帝国"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似乎美国已经走上了帝国的不归之路。美国各派学者亦撰文发表自己对帝国、对"美利坚新帝国"的看法,他们或支持或批判,对此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热潮至今不衰。密切关注美国的中国学界闻风而动,对"美利坚新帝国"做了大  相似文献   

19.
在新保守主义的推动下,“新帝国论”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关注的思想和政策。三年过去了,“新帝国论”并未能实现其预言的世界新秩序。今天的国际环境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已经向人们表明,“新帝国论”无法成为确保美国霸权长盛不衰的妙方。  相似文献   

20.
生态的政治化与政治的生态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从生态问题到政治关注这一全球发展态势的透视 ,以及对当代我国社会生态与政治交互作用的分析 ,强调生态问题和政治的紧密关联度。揭示了生态问题对我国政治层面的影响 ;从理论上厘清了我国生态政治化过程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解决生态政治化问题的途径是采取综合性措施 ,努力促进政治生态化 ,从而提高我国政府、群众、个体在政治维度上对解决生态问题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