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守英 《东岳论丛》2003,24(5):104-107
近年来悲剧小说在相对平静的文坛上荡起了涟漪。首先,性格悲剧占据了醒目的位置。性格与愿望的冲突,性格与环境的冲突,都容易使矛盾激化,酿成悲剧。其次是命运悲剧。主要由出乎意料之外的偶然性因素所导致,创造的是一个为现代科学无法证实的神秘世界和审美意境。再次是生存悲剧。在生存的物质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之后,形而上的精神与情感的困惑是酿成生存悲剧的主要原因。悲剧小说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压抑的,但是悲剧小说对人类自身的净化、对社会问题的反思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新学术》2007,(5)
《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凄婉缠绵的爱情。诗歌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进一步研读后,我们不禁要问:焦母为什么非要赶走刘兰芝?男女主人公之间是否存在真爱?我认为前者是门阀观念的结果,后者是因焦仲卿的爱才唤醒了刘兰芝的爱。因爱被唤醒,两人真心相爱了,却又无法长相厮守,以至双双殉情,便成了悲剧。正是在焦仲卿夫妻的死亡里,我们感到了灵魂的震动。  相似文献   

3.
"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并非仅限于官僚统治欺凌等社会外在原因,同时还有"小人物"自身固有的内在原因,其中,因循守旧不思转变观念的思维模式是酿成"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思想原因,软弱怯懦、不思反抗的逃避行为是酿成"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性格原因.作者再现"小人物"保守思想和懦弱性格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小人物"灵魂的拷问,完成人格形态的批判,把他们从沉睡中唤醒.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一千五百多年来传诵不衰,也是中学语文课文中的传统篇目。但在学习这篇优秀作品时,师生们常常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像刘兰芝这样一个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女子,为什么竟会遭受被遣的恶运呢?被遣是焦刘悲剧的前提,如果不能正确解释刘兰芝被遣的原因,就不能正确理解焦刘悲剧,从而也就不能正确理解这首长诗的深刻思想内涵。多年来人们不厌其烦地对这一问题作了种种探讨,结果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兰芝无子”说,二是“兰芝不顺焦母”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自身性格和时代造就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指出主人公萨韦利悲剧产生原因,进而揭示出悲剧的深层价值。  相似文献   

6.
彭弥 《南方论刊》2014,(9):94-96
《寒夜》家庭悲剧的原因除了历来论者所提到的政治、经济、心理以及社会伦理文化等原因外,荣格性格哲学中有关"阿尼玛"、"阿尼姆斯"和"双重母亲"的理论为探究其悲剧原因提供了全新的角度。正是由于汪文宣自身与其"阿尼玛"消极特质的矛盾和受"双重母亲"人格纠缠的影响以及汪母和曾树生内在邪恶意念"阿尼姆斯"特质的相互斗争并联合形成对汪文宣"阿尼玛"特质的压榨,而共同形成了这一出令人扼腕叹息的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7.
曹启富 《天府新论》2006,4(2):141-144
西汉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从政时间只有11年,而他却以一个悲剧形象留在后人心目中,曾经引起历代文人的关注。从历史原因、政治背景、性格因素三个层面探讨,不难看出贾谊悲剧的必然性。历史原因:贾谊提出的礼治方案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汉初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这是造成贾谊悲剧的根本原因。政治背景:在朝老臣的嫉妒诋毁;汉文帝爱其才而不用其人。性格因素:志洁行廉,竭忠尽智;自恃其才,藐视大臣;感情脆弱,“不善处穷”。因此,其命运注定是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8.
蜀汉大将魏延出生入死 ,东征西战 ,最终却被杨仪所斩。魏延的悲剧是其“矜高”的性格 ,与杨仪“狷狭”的性格、诸葛亮“谨慎”的性格相互冲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假使魏延与蔺相如同朝 ,其悲剧应该能够避免。  相似文献   

9.
班固作为楚辞学者有独到的贡献.他的"‘露才扬己'说",揭示了屈原悲剧的性格原因.屈原性格是"露才扬己"与忠信爱国的矛盾体,而当时的楚国不具备让这种性格和谐发展的环境,因而屈原性格的冲突越来越尖锐,"露才扬己"的方面越来越突出,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不过,"露才扬己"说过于强调屈原的性格因素,对楚王及其群臣的批判不够.这种观点的产生与班固的性格及他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婚姻悲剧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情与礼的矛盾、青年尤其是女性缺乏独立自主的权利与封建家长的蔑视爱情、专制自私造成的,此诗也是汉末对传统思想怀疑批判、对真实人性、真挚感情日趋重视的思潮的一种反映,而且极具感染力,在中国古代爱情文学及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惠莲和庞春梅是《金瓶梅》中的悲剧人物。多数论者将其悲剧归结为正统思想与恣情纵欲的结果,并从道德评判上予以否定。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二者本真而复杂的性格,从社会思潮、时代风习、生存环境等方面探究其性格及悲剧之因,肯定她们的抗争与追求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性格与环境的冲突并不必然造成苔丝命运的悲剧,而正是苔丝本身时于爱情的追求与对爱情纯洁性的坚决维护促成了苔丝的选择,从而也毁灭了苔丝本人。  相似文献   

13.
樊晓君 《理论界》2010,(12):132-133
奥尼尔的《悲悼三部曲》是在古希腊悲剧的基础上改编的现代心理剧,主要围绕莱维尼亚情欲扭曲下的恋父,颠覆母亲,逼弟自杀展开剧情。奥尼尔在剧中成功塑造的莱维尼亚,犹如一朵在家族罪恶中绽放的恶之花,既阴险、残忍、冷酷、呆板又坚定、勇敢、热情、自信。本文将莱维尼亚的悲剧人生划分为:异化、癫狂、毁灭三部曲,说明其作为性格复杂极具魅力的恶女人的蜕变过程,阐释造成其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孔子学说及其性格的悲剧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子的学说是对社会与人生的完美设计和终极关怀 ,富有情感性和理想性 ,在本质上是不实用的 ,然而又非实用不可 ;而一旦实用 ,则必然发生质变。这种思想学说的悲剧性 ,决定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愚执 ,又使其性格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孔子思想学说与性格的双重悲剧根源于其学说与性格的双重错位 ,由此塑造了孔子泽被中华的伟大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5.
注定的悲剧命运——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丝的人生悲剧,是由命运、性格、社会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在社会恶势力与腐朽的道德礼教的共同残害下,在无法抵抗的命运控制下,天性纯洁的苔丝注定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张桂芳 《理论界》2008,5(5):150-151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叙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固守着诺言,拒绝了前来说亲的媒人。然而其兄“否泰如天地”一段话,迫使她答应了太守家的婚事。那么两桩婚姻究竞有着怎样的“天地”之别?“郎”与“吏”差别何在?相关问题如何诠释?本文试以相关语言及历史资料为依据对其加以科学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冲突和迷茫中凋零——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苔丝的悲剧是特定历史环境下人同社会冲突的产物,同时受到男权思维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的影响,又是她自己的性格悲剧,这和作者的悲观主义宿命论也是分不开的。但这些因素都源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融命运、社会、性格于一体的悲剧观既是哈代对悲剧的体验与思考,又是他对悲剧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刘恒的作品中有一种悲天悯人的精神。其悲悯精神体现在社会性悲剧、文化性悲剧、性格心理性悲剧、存在本体性悲剧等层面上。“直面惨淡的人生”使刘恒的小说获得了独特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易经》乃古之筮书,但它同时又是一部展示作《易》者悲剧理念的典籍。《易经》的悲剧理念主要通过以厉、凶为占断结果的卦爻辞得以体现,它与一般的悲剧艺术作品所体现出的悲剧理念有着明显的差异:一、书中所记乃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因而对世人的立身处世、言行举止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二、悲剧感简单、单一,唯有道德感的震撼或人生哲理的思考;三、对悲剧的性质、悲剧主人公的地位不加确定;四、全面揭示悲剧产生的原因,如环境险恶、性格气质的阴阳失衡、处世举止的失当、政治决策的失误等,并提出相应的避凶趋吉的方法。《易经》的悲剧理念对我国古代悲剧艺术的“多带有喜剧性结尾”这一特点的形成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
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了一位有着复杂性格的、有血有肉的悲剧女性—爱碧。本文以对杀婴做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心理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剖析了爱碧杀婴行为的动因,认为其根本动因是本能的驱使,直接原因是为了真挚的爱情,而妇女地位低下是杀婴悲剧发生的社会原因。爱碧的形象,不能简单地作为一个离经叛道的女性来批判,将其视为男权社会的反叛者更为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