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亦雅亦俗褐褂儿古色古香铜灯盏──互助土族部分服饰、生活用具简介褐褂儿(图一)土族是世居青海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生活在由畜牧到衣耕,乃至二者融合的自然经济环境中。因此,除了土地,牲畜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不仅乘骑驮曳,劳作使役离不开它...  相似文献   

2.
凤凰点头裙子飘三寸金莲显婀娜──民和土族妇女部分服饰简介凤凰头(图一)亦称“包头”,民和土族妇女头饰。它是在宽5—6厘米,长约50厘米的黑布条上加放一层较为厚实的里子,在黑布条上、下部级以红色珠串,中间部分等距离地扣五缝连有直径约之厘米的梅花形镌花银...  相似文献   

3.
土族语、古蒙古语对照词表(一)李克郁,李美玲土族是我国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建国前,文人史家对土族的一些情况很少有报道,因之人们对其很陌生。建国后,在五十年代,国家曾一度组织工作队深人到土族地区,对其社会历史及语言进行了调查,但正...  相似文献   

4.
拨开蒙在土族来源问题上的迷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族土司计17家,其祖多数为蒙元皇室诸王。这些诸王又分驸马系和宗室亲王系两个系统。个别土司是非诸王系的行省官。同仁土族为元文宗图帖睦耳时期从甘州派往吐蕃地区守边的蒙古军队的后裔。  相似文献   

5.
土族不论男女,都讲究服饰。也许正是这种缘故,土族妇女精于针黹,擅长刺绣。土族的服装大都是自己缝制,而且制作非常精细。例如男子身上穿的绣花高领衣衫,领口图案优美,花纹细腻,色泽醒目。还有腰上系的宽布腰带两端也绣有精美的花纹图案。青年男女初恋时,姑娘送给小伙子的信物,往往是一条非常精致、漂亮的腰带。有的腰带需要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绣制一年多才能绣好。妇女所穿的各色斜襟长袍,领口有三、四层绣花的加领,每层加领都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绣成千姿百态的花纹图案,以及花草  相似文献   

6.
关于土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吐谷泽说、蒙古说、沙陀突厥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于1981年5月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一书中倾向于蒙古说,这也是五十年代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队土族调查组经实地调查和研究编写而成的《土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中阐述的观点。其后,我们没有看到有份量的具有论证意义的文章,但在1982年11月出版的《土族简史》中不知何故,突然换了一种说法,认为土族与历史上的吐谷浑有关。这以后,《辞海·民族分册》、陈永龄编《民族词典》等…  相似文献   

7.
土族是世居青海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勤劳朴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看看这些造型各异,端庄大方的“扭达”,就足以令人深思遐想,肃然起敬。(图见封三) “扭达”是土族对其已婚妇女头饰的称谓,系古老的头饰。分别有形似圆饼的“托欢扭达”(也叫绊绊切扭达),汉语称“干粮头”(图一);有形似三支箭的“捺仁扭达”,汉语称“三叉头”(图二);有形似簸箕的“适格扭达”,汉语称“簸箕头”(图三);有形似铧尖的“加斯扭达”,汉语称“铧尖头”(图四);还有形似漏凹槽的“雪古浪扭达”及其他形状的“加木扭达”、“索布斗扭达”等八、九种之多。 这些称为“扭达”的妇女头饰,分布于互助土族聚居地区。基本上是一个地方一种“扭  相似文献   

8.
试谈《土族格赛尔》中的腾格里李美玲《土族格赛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部土族英雄史诗。藏族有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有蒙古族的格斯尔,孰不知土族也有自己的格赛尔。这是英雄史诗格赛尔之大幸,土族人民之大幸,也是格萨尔研究的一大进展。《土族格赛尔》拥有1700...  相似文献   

9.
勇于探索 独树一帜《土族(蒙古尔)源流考》评介魏绛在我国56个民族中,很少有哪一个民族的族源象土族那样,引起过众多史家的兴趣,长时辩而不休、争而不决。李克郁教授的新著《土族(蒙古尔)源流考》新近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探索土族族源问题的一部力作。该...  相似文献   

10.
土族的伦理道德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族的伦理道德文化席元麟土族先民自唐宋以来由中央王朝管辖,与其他民族人民共同开发经营祖国西部边陲,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土族社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伦理道德亦然。土族人民在缔造伟大祖国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创造了自己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们...  相似文献   

11.
土族人民世代生息繁衍在辽阔广袤的青藏高原,他们不仅有着高原人粗犷豪放的精神风貌,也有着美好的心灵,细腻的情素。特别是土族妇女们历来擅长刺绣,工于针黹。土族男女的传统服饰均出自她们的手。且剪裁得体,做工精细,大都有图案优美,花纹细腻,色彩鲜明的刺绣在上。从封三的各图中便可窥其一斑。 热照儿(图一)又叫热照子,是前额遮光之物,其作用如同帽檐。互助土族青年男女乃至老年人兴时系戴热照儿。其做法是用格褙剪6条同样宽窄(大头为三角尖,条宽约3厘米,小头呈圆形或方形,条宽约1.5厘米),长约18厘米左右的格褙条子,在其外面蒙一层略宽大并专为此而绣有花卉图案的白布条,其里用兰布或黑布做里子,然后将6支花条大头朝  相似文献   

12.
土族地区的忧与思──来自互助、大通土乡的诉说吴承义我对土族有特殊的感情,围绕当前阻碍士族社会发展的因素及对应措施的研究,于8月2日至12日先后到互助、大通土族乡镇进行实地调查,现将凋查所得之思考简述于次。一、土乡巨变互助土族自治县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3.
土族是全国56个民族中人数相对较少的民族之一,"班斯纳得那"是土族民间信仰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有些土族聚居地,还保有这一古老的文化遗存.几年来,笔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思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班斯纳得那"的文化蕴含进行了分析、整理,认为现在的"班斯纳得那"中尽管有其他民族文化的成分,但仍保留了大量古老的土族文化成分,对土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海土族婚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土族婚俗文化婚礼作为人生大礼,是一种最庄重严肃的礼仪。它意味着一个人的成熟,有组成家庭和生养子女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土族婚俗不仅最具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而且有着十分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旧时,土族人民坚持民族内婚和氏族外婚,尽量从异姓氏族择妻,而不与...  相似文献   

15.
藏汉民族对土族宗教信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聚居区处在藏文化圈和汉文化圈的结合地带 ,土族文化是一种典型的连接地带文化。这种文化在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 ,又大量吸收了藏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土族的宗教信仰深受藏、汉民族的影响 ,藏传佛教、汉族民间信仰和萨满教在土族的信仰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但藏传佛教和汉族民间信仰对不同地区土族的宗教信仰影响程度各有所异。  相似文献   

16.
土族惯用语浅析──兼议惯用语的土译汉问题席元麟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有其有别于其他民族语言的一整套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律及语用习俗,同时还有一系列因思维方式、构词心理和语用习惯等因素形成的独特词语。本文仅就土族惯用语作一初步探讨。土族语虽然在历史上无书面...  相似文献   

17.
口头传统作为具有悠久传承和较高艺术造诣的语词艺术涵盖了诸如神话、传说、故事等诸多传统语言艺术门类.世居于青藏高原的土族在历史的演进中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却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隐含了土族历史的部分真相,是土族历史中被边缘化了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包含了土族民间信仰、族群来源和婚嫁仪式的口头传统文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土族人民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诗意思考;承载着土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其传统文化的象征,有利于形成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一、土族人关于“死亡”的认识以及研究土族丧葬习俗的意义。互助土族对人的故去忌说“死”,称为“亡人”,此称呼是对活人的安慰是对逝者的尊敬。在土族的丧葬习俗中,对早年夭折者、青年暴病亡者、各种意外死亡者,对终生无偶无嗣或改嫁妇女亡故等,其处理方法都有别于寿终正寝之人的葬礼。在文中将此五类亡人界定为“特殊亡人”,对与“特殊亡人”有关的丧葬文化作一民俗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一位文学家曾经写道:“为土族创制文字,对土族的发展插上了起飞的翅,按上了前进的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为土族创制了民族文字,得到了土族人民的普遍欢迎,亦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国际有人认为:为土族创制文字,对于人口较少的民族如何发展自己的书面语,具有国际意义。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孙竹、吴安其二同志专程来青海就土族文字的推广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对11年来土文工作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以《从试行到推行的土族文字》为题,发表在《民族语文》1990年第2期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我们特将此文转载,旨在鞭策土族语文工作者不辜负党和政府以及广大土族人民群众的期望,戒骄戒躁,奋发努力,使土族语文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0.
青海土族丧葬文化丧礼乃人生最后一次大礼。历史上,土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丧葬文化。葬仪甚为隆重,认真操办。每遇着老及有嗣者亡故,无论贫富,皆举行3、5、7天不等的葬仪。置莹地,坟莹由“普日格安”(神佛)或风水先生(老师傅)择定。土族有为死者服丧之制,凡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