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电视谈话节目越来越多的受到观众的关注。观众主动发表言论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作为语言类节目,电视谈话节目为专家学者也为普通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其中辩论式谈话节目因其话题有可辨性、参与人数多、现场辩论激烈,汇聚的观点丰富多彩而倍受欢迎。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辩论式谈话节目受欢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电视人文谈话节目是20世纪末出现的电视谈话节目之一种,它的出现体现了身处电视文化沙漠的人们对文化绿洲的向往和追求。《大家》于内涵丰富而客观理性的叙事中展现嘉宾伟大的家国情怀和动人的人生性情,《开坛》则在自由不羁的讨论中穿越时空、张扬人文精神,为观众奉献精神大餐。他们独特化、个性鲜明的节目制作艺术和共同化的人文内涵追求,是电视人文谈话节目成功的必备条件。但纵观当今电视人文谈话节目,人文精神的缺失正是扼住其发展咽喉的瓶颈。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找到市场与文化的最佳合力,既注重节目艺术个性的形成,又重视节目文化底蕴的挖掘,是电视人文谈话节目成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特点主要包括:混合传播,"场"式传播,双层反馈。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分别承担了不同的角色和功能,话题、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关系到节目质量的基本元素,叙事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4.
电视谈话节目最早起源于西方广播谈话节目,被称作“Talk Show”(脱口秀),通常是在固定的场所,以某一时期受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中心话题,主持人、嘉宾及现场观众展开讨论.在美国,电视谈话节目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节目类型,由于其零距离和即兴谈话的特点,在电视节目播出总量中占据过半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近年来发展迅猛且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很受大众欢迎。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节目缺乏个性、话题缺乏深度、现场缺乏互动、主持人综合素质不高等。电视谈话类节目应树立节目品牌形象、注重选题策划、充分调动观众的临场感、提升主持人的综合素质,采取综合措施提升节目质量,以回应我国大众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电视谈话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样式,很受观众青睐。它不同于日常谈话,有其独特之处,即每次谈话的话语话题一般是事先设定的,而且为使谈话节目圆满进行,谈话参与者更加遵循合作原则,从而给电视谈话的话题层次和推进模式带来影响。根据话题辖域的大小,电视谈话的话题可以分为语句话题、轮内话题和轮际话题三种,而话语话题的推进模式包括连贯式、并进式和嵌入式等。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谈话节目的起始,主持人常常会运用"开场白"的语言方式进入话题。主持人的开场语通常经过精心的设计,设计一个漂亮的开场,能够使谈话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将观众带入特定的谈话交流情境,营造积极的交流氛围。  相似文献   

8.
谈话节目(talkshow)源出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河的栏目。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6日开播《实话实说》,成为当时全国影响最大的谈话节目。在《实话实说》的影响带动下,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开办谈话类节目。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经过了最初的躁动与热闹之后,渐趋稳定,而弊端与不足也开始显露。让我们以央视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对话》等栏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此类节目的现实与发展。一、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本质是人际传播正因为人…  相似文献   

9.
电视谈话节目的诞生缘自"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传播理念.目前,大陆电视谈话节目普遍不景气,而凤凰卫视和阳光卫视的谈话节目却越来越火,主要原因是大陆在电视传播理念、内容和主持人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电视谈话节目要走出误区,必须树立正确的传播理念.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要打造自己的影响力,靠的是独特的视角、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想、新颖的见解.在这个泛娱乐化时代,电视谈话节目应该是社会的良心,社会的守望者,它为社会提供的应该是自己的观察、发现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方脱口秀节目的广泛传播,中国本土脱口秀节目——中国谈话类节目应运而生。谈话类节目的出现,使中国的电视传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当代电视谈话类节目出现的原因、特点、产生的社会意义,以及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的过程和参与形态的转变,指出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产生的良好社会功能,进而探寻如何能使节目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并让受众自觉、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最终达到促使电视节目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赵子剑 《南都学坛》2011,31(5):115-118
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主要以人生、婚姻、家庭、生活等日常问题为探讨对象,在主持人和嘉宾的引导下,通过普通人之口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话题的普遍性和相对轻松的节目形态使得电视谈话类节目显示出比较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然而,2008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各大卫视及地方台下发的一则要求各电视台对旗下情感类节目进行"自查"的整改令,让不少曾经火爆一时的情感类谈话节目陷入绝境,一些节目由于低俗化而退出公众视野,一些节目不得不改版。经历了几年辉煌的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盛极而衰,发展陷入瓶颈。在消费主义语境下,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何以名正言顺地走入公众视野?如何秉承电视节目服务受众的本位,突破其发展瓶颈,这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内部还是外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都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但它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电视谈话节目;将更加注重节目的整体策划和包装,积极打造著名品牌;话题将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受众进一步细分,雅俗分赏与雅俗共赏的局面并存;节目样式更加丰富,表现手段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近年风靡美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值得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研究。作者运用话语分析理论,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起始话步的英语口语,发现:(1)电视谈话节目提供了丰富的英语会话语料;(2)从话语分析的视角研究这些语料,为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语料输入拓展了视野,并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输入的质和量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问是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最常用的语言手段,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针对不同的交流目的、交流对象和语境,常会选择不同的问题类型进行提问。文章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提问形式对它们在谈话节目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由西方"脱口秀"借鉴而来。但这种节目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发展得还不够成熟。"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文章提出了作为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故事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实话实说》开播以来,电视谈话节目一时席卷全国,迅速抢滩中国电视黄金档。2002年谈话节目在对中国电视观众的第一轮攻势过后,进入了沉寂的深入探索时期。本文试图对谈话节目在中国为什么会一时成风,背后存在哪些隐忧以及前景在哪里等问题作一浅析,以求获得冷静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电视谈话类节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电视节目样式.谈话节目在我国的风行,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谈话节目在丰富国内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呈现出诸多问题.提升谈话节目的品位,培育出更多的品牌节目,是谈话节目今后发展中要积极面对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电视谈话类节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电视节目样式。谈话节目在我国的风行,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谈话节目在丰富国内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呈现出诸多问题。提升谈话节目的品位,培育出更多的品牌节目,是谈话节目今后发展中要积极面对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新型的节目样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在电视谈话中,话题接续是会话发展的无标记形式;相对而言,话题转换则是有标记的,话题转换在电视谈话中并不少见。话题转换包括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话题转换形式形成一个由高到低的序列,该序列受到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电视谈话节目,和一位清宫秘档专家讨论慈禧太后的养颜术。我去参加这么一个听上去有点"八卦"的节目的目的,是为了用科学常识分析一下历史记载和传闻的可靠程度,这毕竟是一档科普节目而不是历史戏说。不过在现在以和为贵的风气之中,用批判的眼光和怀疑的态度是不合时宜的,被过滤剪辑的结果,倒让看了这期节目的观众误以为我也很认同慈禧太后的养颜秘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