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记忆的激活、解释、刻写、塑造一直是国家重构社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大寨妇女集体化时代经历的访谈,发现她们的记忆呈现清晰性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与典型村被塑造过程中妇女的身体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政治仪式的不断展演过程中合法性的固化密切相关。她们的讲述展示了政治权力怎样通过操纵记忆的生产实现对于女性的改造,而对于女性的改造本就是典型村国家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记忆"是一种极其普通的个体官能,但相对于个体记忆,还存在另一种记忆——社会记忆。那么什么是社会记忆?社会通过什么方式来记忆?这即是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族群的社会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记忆"在当代学术界,特别是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其单纯作为表述、建构、传承的方式,其价值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学科,这种具有反思意味的讨论明显兼有学术转型中的学理义涵。鉴于此,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兆荣与他的博士研究生围绕着这一话题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题研讨,大家集中就理论要件、记忆本体、记忆载体、记忆与认同等进行了研讨,以下为讨论综述。参加者包括:葛荣玲、朱志燕、罗正副、樊昀、艾丽曼、张卫红、谭红春、温春香(以发言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4.
金欣 《民族学刊》2017,8(5):55-62, 114-116
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沉沦》可以作为思想史文本来解读.小说的主人公"我"在空虚孤独中,发现了自然的身体,进而激发了欲望的身体,当欲望的身体得不到满足,"我"把原因归咎于欲望对象与自己不是一个民族,而自己民族所属的国家是弱国,因而得不到欲望对象的青睐.此时"我"的政治身体凸显,进而希望祖国富强,自己的身体欲望才能得到满足."我"在身体的煎熬中,以切身感受的方式,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和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个人身体始终被工具化的看待,身体(个人)必须服从于国家的富强和发展.对个体来说,民族国家观念可以通过"知识-权力"之下身体的自我规训的感受中产生.  相似文献   

5.
论壮族的族群记忆--体化实践与刻写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壮族族群现存的为族群或族群中的大多数所共享的记忆形态的历史性考察,以壮族族群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延续为背景,探讨在几千年的历史时空变幻中,壮族族群的集体记忆经历了怎样的传递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族群的自我表象施加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于20世纪80、90年代风靡西方民俗学界,是分析口头艺术和文化表演的一把钥匙。在美国民俗学界和人类学界享有盛誉的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uman)是"表演学派"阵营  相似文献   

7.
身体装饰是身体的文化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个特定群体的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至少包含四个层面:社会身份标记、族群文化记忆的身体再现、个体情感和自我的经验表述、历史和身体政治的折射。就第二个层面而言,红瑶通过身体及其装饰行为表达对族群历史记忆的认同,并使之以身体实践的方式一代代地得以传承和"再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身份标记——红瑶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身体装饰是身体的文化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个特定群体的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至少包含四个层面:社会身份标记、族群文化记忆的身体再现、个体情感和自我的经验表述、历史和身体政治的折射。红瑶通过仪式中的换装有着标记社会身份,进而建立起文化赋予的身份认同的重要意义,并成为红瑶集体意识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记忆并非完全仰赖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基于麻山苗族有关英雄亚鲁的仪式操演及口头叙事的人类学考察,社会记忆亦可通过丧葬等社会日常生活仪式的操演来表达,并且在表达的过程中,来自国家、学者、社会团体等外界他者的建构,使原本属于族群的记忆超越民族的界限而成为全社会的公共记忆。社会记忆的表达和建构与生态、历史进程、社会文化、人群互动等要素紧密关联,只有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才能把握它的运行机制与逻辑。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可以说从学科建立伊始相伴相随至今。几乎每位人类学家都关注仪式,因为它与人类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仪式之中,当然对仪式进行系统研究并在理论和民族志实践上多有创获的就更不乏其人。作为一个学科长期关注的话题,其成果可  相似文献   

11.
<正>游斌教授花费数年精力撰写的《圣书与圣民:古代以色列的历史记忆与族群建构》(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一书,是中国大陆学者有关《圣经》书写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就我的专业而论,他所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广西十万山华侨林场瑶族归侨的社会记忆与认同建构。本文认为,社会记忆以史实为依据。这些史实包含了一系列曾经为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此外,社会记忆的更新过程同时也是群体试图使传统的价值观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对过去的社会记忆可以使个人或社会群体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满足其在现实中的认同和相互之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阿燕 《中国民族》2012,(8):32-33
当舞剧《草原记忆》的大幕拉开,当遥远的马头琴低婉地弹奏,童年的口琴幽幽地吹起,一种爱与被爱的两条情感丝带温柔地相互萦绕抚慰时,我忽然想:如果此刻妈妈在身边,和我共同欣赏这个舞剧,该是多少美好的事儿。从渐渐长大到成熟,我开始越来越深地依恋妈妈,无论走到哪儿,看到美的风景,精彩的节目,有趣的活动,甚至于好吃的东西,我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妈妈。  相似文献   

14.
阿燕 《中国民族》2012,(8):29-31
王晓岭,词作家、一级编剧。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主要代表作有:《当兵的人》、《让我们舞起来》、《阳光路上》、《风雨兼程》、《祖国赞美诗》、《军中姐妹》、《夜色阑珊》、《深圳情》等。曾获多种解放军文艺奖,三次荣立二等功。  相似文献   

15.
以“祭丁巴什罗”仪式等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法会”已成为一种现代社会交流与旅游展演活动,并主要通过旅游舞台的建构、音声的展演、体化及行动实践三个层面来表达与展现东巴文化的认同与现代身份的转换、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的社会交往,同时在增进社会交流中获得所需资本和利益转换并稳固特定的社会秩序.而“旅游展演”则在旅游场景中建构起一套“音声行为 交流”舞台化呈现的活态机制,不仅透视出旅游社会生活的结构,也凸显出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对红色记忆的沁润与刻写是在共同体成员内部建立情感链接、固基集体认同的内在需要。作为内蕴政治心理叙事的集体映像,红色记忆是符号记忆、情节记忆和价值记忆共同作用的结果。红色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耦合,红色记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条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红色记忆建构的目标旨归。新时代以红色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唤醒符号记忆、沟通情节记忆、内化价值记忆三重维度着手,以此更好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7.
《礼物》①由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 1872~1950)完成于1925年。莫斯是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的第二代领导人,也是该学派创始人爱弥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 1858~1917)的外甥。  相似文献   

18.
19.
记忆并不都是为了认同,很多时候,记忆是人们借助于特定的事/物来呈现自我的方式,当承载记忆的物/事因为社会发展的原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时,一方面会出现群体集体记忆的断裂与自我的流逝,另一方也会因为事/物的少而珍贵,出现自我的叠加,更有可能出现文化的再生产,来重塑集体记忆,延伸自我。本文以滇越铁路文物为例,分析边民社会如何伴随着铁路的生命史进行自我的存在、流逝与叠加,从而引导社会对物质文化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本文就在<宣言>中提到的关于社会结构问题,谈谈中国现今社会结构的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