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李卓吾对《水浒传》的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自问世后,就被封建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看作是“诲盗逆书”,受到各种歪曲、毁谤和摧残。长久以来,从事《水浒传》研究的,往往言必称金圣叹,甚至于对金圣叹挖空心思诬蔑歪曲《水浒传》的评点文字也加以美化,硬把金圣叹看作是“同情农民起义”的文学评论家,称他作“封建文化的贰臣”、“封建政权的叛逆”,等等,而对于在士大夫文人中间第一个大胆肯定这部小说的明代的杰出思想家、通俗小说评点家李卓吾(公元1527—1602年)和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则几乎被湮没,很少有人加以研究和重视。关于李卓吾是否评点过《水浒传》,他评点的是哪一部《水浒传》,他是如何评点这部小说的,以及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占什么地位等,这在我国学术界是有过不同的意见的。这篇文章想就李卓吾对《水浒传》评点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希望得到读者和专家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2.
《晋阳学刊》去年第1期刊登了吴大英同志《三权分立与反封建斗争》,作者在第二节介绍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些主张三权分立的思想家时,把卢梭与洛克、孟德斯鸠等人相提并论,认为“法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的政治观念比孟德斯鸠更前进了一步。”我觉得这里关于卢梭政治思想的提法有几点不妥,在此提出来与吴大英同志商榷。其一,卢梭并不主张分权。卢梭是法国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家。他对封建专制制度嫉恶如仇。在许多著作中(如《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爱弥尔》等),他对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3.
李亚农同志最近发表了新著《中国的封建领主制和地主制》一书,內容是和他过去四部著作——《中国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殷代社会生活》、《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氏的前封建制》、《西周与东周》连贯的。有许多方面进一步阐释了他自已的看法,同时重点的探讨了中国历史上领主制转变  相似文献   

4.
省历史学会付秘书长沈嘉荣同志的《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探索》一书,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收进了沈嘉荣同志近二十万字的论述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文章十篇,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作了剖析:他认为无论从其政治及其经济制度来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建立的就是一个封建政权”。理由是:“在新的生产力没有出现之前,不可能实现生产关系的改变”,“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上,不可能建立非封建或超封建的上层建筑”。《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是没有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从《法经》到《大清律》历代成文法典的权衡比较来看,留存比较完备而又有代表意义的,主要有《唐律》、《宋刑统》、《大明律》和《大清律》。《宋刑统》主要是照抄《唐律》,《大清律》是照抄《大明律》,实际上只有《唐律》和《大明律》是真正独立的“典范”。人们一般都肯定《唐律》是我国封建法  相似文献   

6.
<正> 在巴金笔下的反面形象中,最成功的要算高老太爷了。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人物画廊里,作为封建专制制度趋于崩溃之际的“封建统治的君主”的艺术典型,能够具有久远艺术生命力的恐怕也少有比得上高老太爷的了。这个属于彻底批判、完全否定的人物形象,是作为封建叛逆者觉慧的对立面出现在《激流》之一的《家》中,作者对他的刻画描写,着墨并不多,直接写他的情节不过是管教觉慧、训斥克定、临终发善等几处。但由于作者对这一类人物非常熟悉,对这种人物研究认识的非常透辟(他的祖父就是一个高老太爷,他在《谈<家>》中就有对其祖父的很切要的分析),把握住了这种人的神魂,所以在不多的笔墨中就勾画出了他的典型性格,使他活立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7.
封建文人给曹植加上“忠君”的桂冠;而现代,又有人以为他不过是个“才子”而已。本文从分析《洛神赋》入手,认为这两种提法都失之偏颇。曹植是一位既有理想又有才华的诗人,《洛神赋》是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抒情杰作。  相似文献   

8.
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五种杂剧,现保存下来的有十八种。其中最著名的喜剧有《望江亭》、《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调风月》、《拜月亭》(后二者科白不全)等。他无论写悲剧或喜剧,都能站在那个时代的进步立场,无情地揭露与鞭打封建黑暗势力,热情地歌颂在封建黑暗势力重压下的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及其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喜剧的美学特征是笑。马克思说:“历史合乎规律地运动着。当它把陈旧的生活方式带到坟墓里去的时候,是经过很多阶段的。全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阶段是它的喜剧……历史为什么这样运动呢?就是为了使人类笑着同自己的过去告别。”①斯大林也说:“社会生活处  相似文献   

9.
<正> 吴敬梓对释道“异端”颇为不满,在拙作《吴敬梓修先贤祠考》(载《南京师院学报》78年4期)中已曾提及。但因该文重点在于考证吴敬梓修复、祭祀泰伯祠的事实经过,以说明他的崇儒思想,而对他在《儒林外史》中不满释道的表现并未详加阐述,今再为文论说。在我国封建社会中,释道二教虽不断被封建  相似文献   

10.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与婚姻自由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程朱理学和元代的黑暗统治更是使人性受到最沉重的压抑。大胆歌颂男女纯洁爱情的《西厢》在这样的时代里出现了。喜欢它、仇恨它的人,那阵营是分明的。但是,其中却有一个与《西厢》有牵连的金圣叹,得到了极不相同的评价。过去,一些具有封建思想的人攻击他评改的《西厢》“是诲淫之书也”,“惑人心,坏风俗,乱学术,其罪不可胜诛矣。”另一方面,在解放后,一些同志也攻击他,说“他批改《西厢记》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宗法礼教,反对自由婚姻”。差别竟是这样地悬殊。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在公元前138年前后,和其宾客集体撰写的一部书。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少子淮南厉王刘长的儿子,文帝时被封为淮南王。据《汉书·淮南王传》记载:“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他在当时封建贵族中,是最有学问的。他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为《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但留传下来的只有《内书》二十一篇,就是现在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祝福》是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是悲剧人物,其悲剧根源,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将祥林嫂的悲剧归结于鲁四老爷,认为他是“封建政权的化身”,“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好象没有他就不会产生祥林嫂的悲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封建“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是扼杀祥林嫂的四把屠刀。笔者却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最深厚,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源乃是作者一贯发露和攻打的国民劣根性,在《祝  相似文献   

13.
简又文在他的巨著《太平天国全史》和《太平天国典制通考》的导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理论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说:“我遍寻一切可能有的史料,找不到太平天国内有任何资产的或无产的阶级性质或意识之存在。不知他们究竟如何能断定这(按:指太平天国)是‘阶级斗争’?”“岂以其太平军兵员多农民出身,遂称之为农民革命乎?然攻灭太平军之反革命的湘军兵员又何尝不是湘乡一带之农民?分明是农民打农民也。何况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等辈皆当时的特大地主乎?”“又如他们的思想和建设仍是传统的封建的,不过以封建代封建罢。这又奚能说他们是‘反封建’?”简又文研究太平天国史半个世纪,把他这些观点不断发挥和宣传,至今仍有颇大影响,值得讨论和辩释。  相似文献   

14.
沈家本,号寄簃,清代浙江归安(今吴兴)人.他在光绪及宣统年间曾任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及修订法律大臣等职,对清末的法律改革作出过重要贡献.沈氏对法律和法学的研究极为精深,所著《寄簃文存》、《历代刑法考》等是中国法律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他根据世界法律制度的新趋势,看到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法律制度的落后与野蛮,从而竭力主张改革旧的封建法律制度,以迎合世界历史的新潮流;在这一过程中,他对刑法领域中的许多基本制度潜心研究,推陈出新,使自己成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变化时期的刑法理论的先进代表.其中他对封建刑律中犯罪主观心态的研究,就是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15.
傅山是我国十七世纪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注重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思想以及背离封建伦理纲常的道德学说,在当时确有其光辉之处。傅山力图跳出宋明理学的空浮圈子,提倡“济世”和“救时”之学,批判“腐儒”的“空言”。全祖望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说他“思以济世自见,而不屑为空言。”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四年,曹禺把他苦心酝酿五年的话剧《雷雨》奉献给社会,社会立刻报之以热烈的回声。次年,他又高屋建瓴,写出了第二部杰作《日出》。《雷雨》描写了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家庭的黑暗糜烂,《日出》则登上新的高度,变换视角,调整焦距,对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光怪陆离进行了观察,思考和显示。也就是说,较之  相似文献   

17.
<正>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中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在宋夏战争的陕西战场上,他选将练兵,整修堡寨,有力地抗击了元昊的侵扰;在担任参知政事期间,进行政治改革,主持了《庆历新政》;在文学上,他写出了《江上渔者》、《岳阳楼记》等优秀作品,至今脍炙人口。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我们认为,范仲淹的功绩固然值得称赞,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他在个人修养及从政方面,有一些好的品质作风,也是应当加以肯定并予以批判继承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的南京诗人金和(1818—1885)经历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他出于封建偏见,对农民革命抱着敌对的态度,曾阴谋与清军里应外合,事泄几乎被杀。他的诗长于叙事,收入《秋蟪吟馆诗钞》中的,类多抵毁太平天国之作,如《原盗》《痛定篇》《江宁死事诗十四首》等。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生活在大陆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不知道和未使用过"封建"一词的,如称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社会为"封建社会",称各种落后、腐朽、反动的制度、思想、习惯乃至人物为"封建专制""封建阶级""封建帝王""封建官僚""封建军阀""封建文人""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封建迷信""封建愚昧""封建糟粕""封建头脑""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封建习俗"……然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在其新著《"封建"考论》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如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并展开"封建论".  相似文献   

20.
汉武帝(前156——前87年)是我国历史上继秦始皇之后的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政治家。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里,对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了杰出的贡献。由于汉武帝的地位崇高与活动范围极广,致使后来各地留下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汉武君山觅酒就是传说之一。现就这一传说及其有关问题,谈点浅见如下。 (一) 汉武帝有求仙的思想。这点在《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笔下曾有披露。如说他对待方士李少君,听其巧言,相信李可化丹沙为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