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平凹 《社区》2008,(20):56-56
有一个字。囚,是人被四周围住了。房子是囚人的,人寻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来。这有点投案自首。过去的地主富农,买房买地,现在一般的农民省吃俭用,第一个建设就是盖房,活着没有盖所房子,好像一个总统没有治理好国家一样,很丢人的。时下的房地产很热,大款们也是广置房产。都要囚,囚了自己,还要给子子孙孙都有囚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观点     
《成才与就业》2014,(12):62-62
正我也明白,在家肯定什么都好,不用像现在这样,房子要合租,要去挤公交车。但我害怕回家后,人变得懒散,没有动力了,所以想先在外面磨磨。我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人。趁着年轻,还有时间,想闯一闯。回家帮父母就算做得再好,始终跟自己闯是有差别的。或许暂时不回家,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还需要磨炼。等我有了能耐,我会帮爸妈把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与爱人相处的时光中,我们可以没有自己的房子,甚至没有自己的床,但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床单。自己按照自己的偏好选的,颜色和花纹都是自己喜欢的。有了这条属于自己的床单,你就可以枕着所爱的人的手臂,在每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尽情地绽放。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只要我们手上有房产证和土地证,就能证明这套房子归谁了,也能证明这块土地自己有使用权。虽然说房子是永久归你了,这土地可是国家的,使用权只有70年,那到期了怎么办呢?现在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争得不可开交,也没有一个定论。说到期限问题,我们不禁会想,古代的房子有没有年限呢?因为在古代,土地也是属于国家的,那总有个  相似文献   

5.
高亮 《老友》2009,(1):18-18
老年人的幸福,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在平时谈论中,有的认为只要有钞票就是幸福,有的认为有孝顺的子女在身边是幸福,也有人认为要有房子、车子等较好的生活条件,更多的人认为是老年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异化”理论问题时,有些同志提出,异化劳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因此社会主义也存在着异化.我认为,这种错误观点,从理论上说,是同混淆异化劳动和对象化劳动有直接关系的. 怎样理解对象化劳动?如果我们从劳动的一般本质加以考察就会发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感到自然形态的物质对象还不足以满足或适合自己的需要,因而要对它们进行加工,把它们变成人工的产品,即人工了的对象.例如,自然界只有泥土而没有砖瓦,只有树木而没有桌椅,我们对泥土和木材进行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符合人们需要的新对象,于是客观的东西按着人的需要对象化了.所以,从广义上说,对象化劳动,就是人的一切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对象化,也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的“物化”.  相似文献   

7.
炒菜与刷碗     
赵彦伟 《社区》2005,(13):59-59
我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就是无论是大还是小,有睡觉的地方才算真正有了家。所以房子刚买好,自己就从家具店搬回来一张大床。然后,睡在床上翻腾了一个够。直到自己筋疲力尽,才算罢休。我经常思索关于床和房子的关系。当然,你不要以为我这是有恋物癖倾向。而是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以为床和房子是两者相依的。当你睡在一张能随便翻身的床上,看着平整的天花板,想像一下自己处在一种被包裹的温暖氛围里,感觉它们真的很亲近。在没有自己的房子之前,我经常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睡的床也各式各样。甚至一度在几米见方的屋子内放张破桌子当做床,上…  相似文献   

8.
《北方人》2007,(9)
我在国内从没有过自己的房子,不是指买的,租的也没有过。也没有一张自己的桌子,无限江山一箱装。到了伦敦,每次搬家,房子全是装修好的,也没有提前问我意见,我也没有多少意见,搬家也就是搬进新装修的房子,直接搬进去住,住下来就不想动。  相似文献   

9.
赵晓 《市民》2006,(6):14-18
房子越来越多的年代 房子越来越美的年代 居住,却成为焦灼的议题多少人在向往体面中受损 多少人在追求自由中就囚有人冷笑:活该!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8,(24):33-33
也许有人会问:有两套或两套以上房子的人,养老是没有问题的,只有一套房子的怎么办?其实,有一套房子也一样能够以房养老。为此,笔者还提供了有别于“倒按揭”的五种以房养老方案。方案一:可以采取“卖房”办法筹措补充养老金,但不是卖给外人,而是把房子卖给自己的子女。也就是说,老人可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子女。老人每月可从子女那儿得到一笔退休金补助,而子女也可以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父母的房子,这将更加增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中小公司发行债券都以它们的固定资本作抵押。在银行没有大的帐户的人,也可以获得贷款,但必须以自己的动产和不动产作抵押。战后,在这个借款人群体中,房产所有者得到最大最好的一份。以贷款购买房子,同时要签订认购房子的抵押契约,并支付的面额(通常是部分)要多于每年的利息。在无力偿还的情况之下,他的不动产即购买的房子就要转为债权人的财产。  相似文献   

12.
通常有两种人能够取得成功,一种把成功当成追求,另一种被生存逼迫,不成功就成仁。而剩下的那些人,则只能碌碌一生。到现在为止,我觉得,生存是一个人首先要面对的事情。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没有一个有钱的爸爸,因此在大学毕业之后,需要自己去找工作。首先是要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13.
刘若英说     
有歌唱还是好的,即使是自己唱给自己听。躺在床上也不知道多久了,但就是睡不着,终于决定不再倔强,起来喝杯茉莉花茶。半夜收到公司同事的一封传真,恭喜我快出片了,我的思绪掉到了过去两年中无数一个人的日子。其中有这么一天,我中午起床,突然发现房子里有另一个人说话的声音,我吓了一跳!这屋子里不是一直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吗?怎么会有人突然问我早餐  相似文献   

14.
接纳父亲     
因为房子动迁,搬进母亲的家,说是母亲的家,是因为那是母亲再婚后和另一个男人组成的家。不是身为现代人的我思想落后,而是父亲去世10多年了,一下子又有一个人要成为你的父亲,接受这些,我想谁都需要一些时间。看到母亲一天到晚快快乐乐,我的心也就随和了一些,但每当全家人团团围  相似文献   

15.
《人生与伴侣》2010,(10):53-53
一直认为,在当今这个年代里,女人嫁人要比男人娶妻难得多。一个男人无论自身多么丑陋,也不管其道德品质有多么败坏,只要他能在城市有一套房子,娶个女人回家那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并非如此。女人没房的就想嫁个有房的,若是自己有房,不是害怕男人冲着自己的房子来,就是害怕男人因为她的房子而影响他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也许有人会问: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房子,养老是没有问题的。只有一套房子的怎么办?其实,有一套房子也一样能够以房养老。方案一:可以采取卖房办法筹措补充养老金,但不是卖给外人,而是把房子卖给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老实人     
吴树 《今日南国》2014,(9):31-32
一 父亲去世3年后,你来到了我家.50岁的母亲需要一个老伴. 你是一个老实人。见面时,你深知自己各方面都没有优势-房子小、工资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而且刚刚结婚的儿子一家还需要帮衬,你诚恳地留母亲在家吃口便饭。  相似文献   

18.
善良的种子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相似文献   

19.
正远古洪荒、宇宙混沌,大地茫茫之中产生了一位女神,举起右手分开土地,左手抓起泥土形成山河,造一面大鼓把玛黑、玛妞放在里面,大鼓随洪水飘落到基诺山,兄妹走出大鼓成婚,繁衍了基诺,他们称自己是舅舅的孩子。这便是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的子民——基诺人的传说。巴飘寨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山寨,在国道边上,还保留着西双版纳基诺族的创世女神——阿莫腰北为他们搭建房屋基诺族传统房屋—干栏式建筑,这样的房子渐渐被一些  相似文献   

20.
常恕田 《社区》2005,(7):37-37
因住房动迁,我临时租了一处住房。租房时,就听人告诉我说,这房子以前的住户在这儿住的时间都没有超过3个月的,原因是与对门的邻居处不好,受不了他的气而搬走的。可我没当回事,心想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不好处不来往就是了。可事实上“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来往并不等于不相处,邻里矛盾会自己找上门来。搬家那天,对门的邻居就给我一个“下马威”。在搬家公司的人往楼上搬东西时,干活的人有时要喊话,上下楼走路的动静也很大,这本来是可以理解的,可偏偏这家邻居不理解。不一会儿,这对夫妇来到我家,那位中年男子不顾我正在忙着指挥搬家公司的人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