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以后,就在蒙古草原上逐渐形成了以阿史那氏族为核心的突厥族。受突厥汗国统治的回纥部落与突厥政权为敌近二百年,回纥不是突厥族的成员。公元744年回纥在唐朝支持下灭亡了突厥汗国之后,回纥汗国境内的诸部落逐渐团聚形成了回纥族,此后突厥族就逐渐消散了。回纥与突厥是不同的两个古代民族。当代世界约三十个突厥语族民族与古代的突厥在文化、体质特征上已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不是一个民族。土耳其在历史上与维吾尔族没有联系,它们从来不是同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2.
唐与回纥交聘礼仪的几个问题顾吉辰回纥自唐太宗贞观(618年)初遣使入唐朝贡至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回纥政权覆亡止,共存相处长达二百余年。期间,安史之乱发生,李唐曾借助回纥军事力量,讨逆平贼,一度助长了回纥势力的崛强。唐与回纥未尝不欲相吞噬也,而力皆...  相似文献   

3.
近世学者叙回纥的历史多始自骨力裴罗,《九姓回鹘爱登里啰旧没蜜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中叙其先祖亦仅追溯至骨力裴罗之父护输。其实,远在此前回纥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势力早已活跃于大漠南北,并同突厥、唐朝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应当视为回纥汗国正式缔建的史前期。其间贯穿了同突厥的激烈斗争以及同唐朝的相互依存。实质上考察,回纥初兴史就是回纥同唐朝并肩抗击突厥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漠北回纥政权始建于647年,是继匈奴、鲜卑、柔然、突厥之后的又一个较强大的游牧汗国。嗣于840年为黠戛斯所攻灭,漠北回纥就是指这一段时间的回纥而言的。在此期间763年,在粟特人的影响下,摩尼教取代萨满教被奉为回纥汗国的国教,于是,粟特人也以此将其影响全面地渗透进了回纥之中,他们双方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信仰摩尼教的角度对粟特人与回纥的关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东突厥阴山大败于唐朝。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东突厥终为回纥所灭。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九姓靖部,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回纥汗国。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回纥同唐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骨力斐罗先后被唐玄宗加封为奉义王、怀...  相似文献   

6.
从信仰摩尼教看漠北回纥与粟特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摩尼教是一种早已失传的古代宗教 ,它自公元 3世纪为波斯人摩尼创立后 ,到 3世纪末 ,已传入中亚并成功地使许多粟特人加入教中。 7至 8世纪 ,摩尼教又由粟特人传入漠北新兴的强国———回纥汗国境内。由于粟特人在回纥国内极重要的经济政治地位的影响 ,摩尼教于 76 3年被回纥尊为国教。这件事进一步密切了回纥与粟特人的关系 ,粟特人也对回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回鹘与吐蕃在公元789—792年间对别失八里(北庭)的争夺,是人所悉知的历史事实。这场争夺的结果如何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民族以往的情形。公元740年,回纥攻杀了东突厥的第二可汗,从而称雄于大漠之北。安禄山作乱反唐之际,回纥的强大援军对唐朝平定这场叛乱起了重要作用。自此以后,回纥国势盛极一时,其领土逐渐扩张到天山以东地区。至于吐蕃,它在唐朝全力对付安禄山叛乱的时候,乘机夺占了河西走廊上的东西诸州。  相似文献   

8.
杨圣敏著《回纥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一书,是一部研究维吾尔族古代史的新著。该书较详细地论述了自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后16世纪回纥的起源、发展、形成统一民族以及西迁的历史过程,探讨了回纥与现代维吾尔族、裕固族的关系。 该书的特点在于,对于回纥史中已有定论的问题、事件和历史线索,仅作简略的介绍,而集中篇幅深入地探讨和考证了学术界争议较多和较敏感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新材料和新见解。以下就对该书各章所提出的新观点择其要者作一简介: 该书第一章指出了中国历代汉文古籍中的翟、狄、狄历、丁零、铁勒等,都是该民族突厥语的自称Tǖrk或Tǖrǖk的不同的汉文音译。公元前11世纪左右进入南西伯利亚的北狄,由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差异,以后逐渐分化成了生产与习俗有明显差异的东西两个集团,即后来汉文史书中所称的“西丁零”与“东部高车”(北丁零)。回纥出自东部高车,而且最初是狩猎、采集为生的森林之民。 第二章,否定了中外学界流行已久的所谓回纥联盟分为内九族与外九部之说(冯家升  相似文献   

9.
在回回一词的语源问题上,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把回回看成是回纥(回鹘)一词的音转。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抵外国之音,皆无正字。唐之回纥,即今之回回也。唐书回纥,一名回鹘。《元史》有畏兀儿部,畏即回,兀即鹘也。其曰回回者,亦回纥之转声也”。可见,回回为回纥之音转说早在明末清初便已经有了。刘智的《天方至圣实录》、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屠寄的《蒙兀儿史记》,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等著作,无不采用此说。 例如,洪钧在《元史译文证补》中指出:“唐书称回纥之先本匈奴,则似与今蒙古相  相似文献   

10.
田卫疆 《民族研究》2006,5(4):75-83
古代回纥作为我国维吾尔族的祖先,其起源同漠北草原其他各族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诸多文献的梳理论证,对于同回纥有渊源的丁零、敕勒、铁勒、九姓乌护、九姓乌古斯,以及突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探索,全面论证了回纥如何在与周邻各族的密切交往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唐朝派往回纥的使者述论李大龙回纥是突厥之后兴起于我国北方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自天宝三年(744年)骨力裴罗称骨咄禄毗伽可汗至开成五年(840年)汗国灭亡,称雄漠北近一个世纪。期间,尤其是在安史之乱的平定和之后的唐代政治生活中,回纥一直颇受唐朝统治者的...  相似文献   

12.
回纥人是我国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一名最早出现于史书中是公元4世纪末。当时它还仅仅是一个“其众微小”的游牧部落。以后,它相继发展为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和草原汗国,直至最后发展为一个拥有数十万人口的民族。这个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年代。随着回纥人社会组织的壮大与进步,他们的宗教思想也不断地向更高的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13.
(一)鄂尔浑河流域时期回纥游牧封建汗国的建立及其组成 七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末,东、西突厥的政权虽表面上覆亡,但首领分散,势力仍在,特别是东突厥覆亡(630年)后六十年,其后人默啜可汗(695—716年在位)又恢复政权,建牙于鄂尔浑河流域,称为后突厥。回纥人民于是再次遭到后突厥统治者的压迫。716年(唐开元四年),回纥首领伏帝匐(吐迷度的第四代孙,715—719年在位)得到唐朝的帮助,奋起杀掉后突厥的默啜可汗,这是回纥人民首次反抗后突厥统治者的胜利。然而默啜可汗虽被推翻,但其侄默棘连可汗(又名苾伽可汗,716—734年)继位后,又立即兴复仇之师。于是回纥的一部分人民向南投奔于唐,唐朝把他们安置在靠近山西边境的振武军(今内蒙和林格尔西北)北,这是回纥人民第二次受后突厥统治者的压迫,并且迁  相似文献   

14.
745-840年间唐朝与回纥交往之弊及其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突厥、薛延陀而雄居漠北的回纥民族充分利用自身特点拓展生存空间。 8世纪中期以后 ,唐王朝的一系列作为加强了这种可能 ,从而也反映出唐由盛转衰的事实。百年漠北回纥汗国在与唐的友好交往中处于主动并一度左右唐的内政外交 ,由此交往中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消极影响 ;本文将从回纥助唐平叛、贡赐、市易、和亲与摩尼教得以盛行中国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存在和难以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高车王国(亦称高昌国)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崩溃之后,由薛延陀、回纥等部和在药罗葛氏族率领下的九姓乌古斯(即九姓回鹘)在近一个世纪的过程中,曾几度企图摆脱突厥和唐朝的统治。公元628~646年间,薛延陀首领夷男配合回纥等部,在沿金山(今阿尔泰山)至独逻河(今土拉河)间的广大漠北土地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从公元632年起,这个汗国曾经常侵扰唐朝和突厥汗国的边陲。到公元660~663年间,回纥部再度掀起反唐暴动。从713年到742年,回纥部同葛逻禄和拔悉蜜等部结成联盟,共同反抗突厥汗国的统治。当时,这一部落联盟得到了唐朝的支持,因为对唐朝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突厥汗国。在这一时期,回纥部分布在仙娥河(亦称娑陵  相似文献   

16.
到公元八世纪上半叶,回纥(即回鹘)部曾与突厥诸部族结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联盟。早从公元606年起,回纥部在药罗葛氏族的率领下就曾几度企图摆脱东突厥的统治,但都未能取得任何结果。公元八世纪上半叶,即公元734年,东突厥毗伽可汗死后,回纥部才开始日趋强大起来。他们同其他突厥部族一道进行的反抗斗争终于于公元745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从此创建了回鹘汗国。建立回  相似文献   

17.
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梦溪笔谈》与《谱双》中的回回 回回为回纥,回鹘的音转 对反对音转说的评论 蒙古初期汉族文人对回纥、回鹘、回回诸词应用的含混 元代称伊斯兰信徒为回回 《元史》中杂出回纥、回鹘、回回诸词的原因 回回一词另一广泛涵义 撒儿塔兀勒、撒儿塔黑台,大食与回回 哈剌鲁和阿儿浑人——不称回回的回回人 钦察和康里人的信教问题 绿睛回回——信奉基督教的阿速人 结语  相似文献   

18.
一自十三世纪起分布在甘肃西部的撒里畏兀(Sar Uyur)族,起源于十一世纪末宋代史料所记述的黄头回纥,而十四、五世纪明代史料中所见的撒里畏吾儿则是他们的后裔,这点已为布莱资施乃德和王国维所提及。我国的桑田六郎博士已将黄头回纥、撒里畏吾儿考证为迁移到甘肃一带的古代回纥族的一支。这些说法,大体上是可信的。可是,关于撒里维吾尔族的研究并非就此告终,最近又发表了两三篇重要的实地调查报告。根据这些资料对撒里维吾尔族史进行新的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喀喇汗王朝 (840 年~1212 年) 在我国漠北建立鄂尔浑回纥汗国之后, 以回鹘为主体西迁的”九姓铁勒”或“九姓回纥”部落在西域建立了地域非常辽阔、文化高度发展、统治时间比较长的强大王朝。本文概述了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族语言文化、科学文化、音乐艺术等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现有人口1万余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9世纪中叶,其中一支迁徙到今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张掖、武威一带,史称河西回纥。他们与邻近各族交往相处,逐渐形成一个单一民族。裕固族自称“尧乎尔”。据史籍记载,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黄头回纥”,元称“撒里畏吾”,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尔”。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裕固族。裕固族居住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草原辽阔,草质优良,是裕固族从事畜牧业的天然牧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