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这一专栏发表三篇文章。《一个独特的创造》认为,茅盾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创造》,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方面在当时都是独步文坛的。在内容上,它深刻地表现了革命到底的问题,为当时一般表现妇女解放问题的作品所不可比拟;在艺术上,它既吸收了“三一律”的长处,又富有独创性。《在真实的基础上显变化》探讨茅盾中、长篇小说情节的审美特征问题,认为真实而又富有变化正是其中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海外文坛消息”看茅盾的早期文艺思想》则对茅盾编写《小说月报》的“海外文坛消息”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2.
(1) 略论吴王夫差——读史随笔吕式毅《安徽日报》1962年3月31日。(2) 卧薪尝胆的故事吴晗《光明日报》1961年1月11日。(3) 从卧薪尝胆谈到历史剧创作的几个问题张家驹《上海戏剧》1961年第3期。(4) 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从“卧薪尝胆”的许多不同剧本说起茅盾《文学评论》1961年第5—6期。(5) “卧薪”别解舆薪《文史》第三辑1963年。(6) 发奋图强——读吴、越斗争历史札记索夫《求是》1961年第6期。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茅盾同志的追悼会上指出:长篇小说《虹》是茅盾创作的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这一评价符合实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虹》第一至三章连载于《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六、七号(一九二九年六、七月份)。作品发表前,该刊以记者名义向读者推荐,指出,“这一部《三部曲》(指《幻灭》、《动摇》、《追求》)以后的新的创作,别的都不管,在艺术上也比《三部曲》有了显然的进步。”(《最后一页》,《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五号)《虹》刊出后,即于一九  相似文献   

4.
对茅盾的中、长篇小说创作的研究,已经有了可喜的收获,而对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却除了《林家铺子》《春蚕》等少数几个名篇常有提及之外,还缺少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实际上,茅盾开始中、行篇小说创作不久,也就开始了短篇小说的创作,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五十多篇短篇小说,成为他的整个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作品,以生花妙笔揭示了各式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情绪,从各个侧面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时代面貌及其发展进程。它们是作家思想探索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从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来看,我认为可以把茅盾的短篇小说创作大致上分为三个阶段(以198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为据):从1928年2月完成第一个短篇《创造》到1929年2月完成的《昙》——即《茅盾短篇小说集》中的前五篇,属于第一阶段;从1929年11月完成的《陀螺》到1930年10月完成的《大泽乡》——即《茅盾短篇小说集》中的第六篇到第九篇,为第二阶段;从1931年10月发表的《喜剧》到1948年完成的最后一个短篇《春天》,为第三阶段。下面对这三个阶段的作品分别作一些简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少哲学史工作者都在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范畴体系问题。有的同志认为: “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逻辑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两者辩证统一的认识史”。也有的同志认为:“哲学史上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围绕着对某些基本的概念或范畴的解释展开,从而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参阅陈俊民:《论中国哲学史的逻辑体系问题》,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汤一介:《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诸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这些看法给我们很大启发。我认为应该把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需要再补充的一点…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以来,尤其是七十年代后,港台地区随着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文论和著作的涌现,有关茅盾研究的文章也续有所见。港台地区对茅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成果都是一些资料和单篇文章,还没有研究专著。本文引录的资料主要见诸已出版的七种书中:苏雪林的《文坛话旧》(1967年3月台中文星书店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赵聪的《五四文坛点滴》(1964年6月九龙友联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和《现代中国作家列传》(1975年10月香港中国笔会出版,后改名为《新文学作家列传》,1980年由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周锦的《中国新文学简史》(1980年5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出版),司马长风的  相似文献   

7.
(一) 一九三五年二月一日出版的《文学》四卷二期上,发表了著名理论批评家茅盾(署名“江”)的儿童文学论文《关于“儿童文学”》。一年之后,他的中篇儿童小说《少年印刷工》在叶圣陶等编辑的儿童文学刊物《新少年》创刊号上开始连载。如果说《关于“儿童文学”》是茅盾的儿童文学观和对“五四”以来儿童文学发展历史的纲领性的论文,那么《少年印刷工》则是他的儿童文学观在创作方面的具体实践。两者出现在这个时候是有深刻的时代历史原因的。一九三五年顷,中国儿童文学正经历着从沿袭古代、照抄外国阶段向全面创新的阶段过渡。有一大堆积存的问题急需解决,创新的路子又亟待摸索。恰在这时,表面来看儿童的需要似乎引起了当局的关注。不是吗?一九三三年十月,经上海市儿童幸福委员会呈  相似文献   

8.
庄钟庆同志研究茅盾的专著《茅盾的创作历程》(以下简称《历程》),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与读者见面了。《历程》具有不少新颖独到的见解,并用丰富翔实的材料,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全面、具体地阐述了茅盾思想和创作的历程,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力作,是茅盾研究方面带有突破性的新收获。《历程》收集的材料丰富充实。书中在论述茅盾的创作及生平思想、文艺观时,不仅广泛引用了茅盾自己的有关论述,而且旁征博引了国内外有关茅盾研究的有价值的资料,诸如叶圣陶、宋云彬、黄果夫、沈志  相似文献   

9.
读罢王嘉良先生的新著《茅盾小说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我不仅为新著那大胆的构想,绵密的论证和深刻的体认所折服,更为作者那种为学术研究心醉神迷、呕心沥血的坚韧精神所感佩。对于一部个人的学术性著作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学术个性。《茅盾小说论》就显示出独立不羁的学术个性。在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具体学术观点的阐述诸方面,都可窥见其用心之良苦。就选题而言,作者一开始就被推入二难处境。从旧的一面观之,茅盾学术园地已经众多研究者所耕耘,在茅盾小说领域,除吴奔星的《茅盾小说讲话》外,单篇论文相当多。从新的一面观之,以往的几乎单一的社会学批评模式,正面临新的挑战,各种新观念新方法对复杂的茅盾现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这不仅带来了茅盾研究的复杂局面,同时也造成了众多中老年研究者的困惑,我们的作者也感到了这种心理迫压。然而,作者最终还是在这领域里“傻乎乎地干了七八年之久”(《小引》),并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本书同样显示出具有主体性特征的学术个性。由于新观念的不断更新,致使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方法一度受到疵议,但作者不为时尚所动,坚持认为“无论是新观念还是老观念,新方法还是旧方法,只要切合研究对象本身,有助于  相似文献   

10.
刘敏中同志在《论人的本质和文学》(见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五期)一文中对毛星同志发表于一九七九年第二期《文学评论》上的《关于文学的阶级性》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毛星同志读了刘文并写信给他,对一些问题又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和探讨,我们认为这是有利于百家争鸣的。经征得毛星同志和刘敏中同志的同意,将毛星同志的信发表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一) 茅盾塑造了一系列“时代女性”形象以后,再经过《路》和《三人行》的创作,从《子夜》开始,塑造了一系列民族资本家形象,如吴荪甫、唐子嘉、何耀先、王伯中、阮仲平、林永清、严仲平等,达成了茅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有贡献。冯雪峰曾说:“要寻找一九二七年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除了《子夜》,依然不能在别的作品中找到。”我们不妨进一步说,在现代文学史上象茅盾这样以深沉的思想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塑造出一系列民族资本家形象的,还找不出第二个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史瑶先生《论茅盾的小说艺术》一书从艺术角度切入,对茅盾小说艺术的整体作了系统而翔实的论析与评价,特别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了凝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被称作“时代女性”的形象,茅盾的周定慧(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梅行素(梅女士)是其中的突出者。说来也怪,除梅女士是《虹》的主要人物外,其他三人着笔并不很多。茅盾自己就曾说过,慧女士在《幻灭》中是作为静女士的陪衬人物出现的。孙舞阳在《动摇》中只第九章占居重要地位,其他各章着笔都不多。章秋柳在《追求》中倒是重要人物,但也可说与胡仲昭、张曼青机会均等。但作品一问世,这些人物就被人们刮目相看,今天仍为读者所重视。茅盾自已称这几个人物为“特异的女子”,大概正因为这“特异”才使她们得到如此厚遇,因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创造是不宜平凡的。那末这些人物如何“特异”,有何意义,就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出生于明朝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逝世于明朝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享年五十七岁。王阳明出生在余姚,祖籍在绍兴。成长、生活也主要在绍兴。据《明史》载:“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第195卷第5159页)。他的再传弟子李贽在《续藏书》(第14卷第255页)中也执此说。其实不尽然,《绍兴府志》和《山阴县志》都说他“本山阴人,迁居余姚后,仍还原籍。其故居在山阴东光坊谢公桥之后,祠亦在焉。”(《嘉庆山阴县志》卷首·皇言·第61页)王文成祠“在府北二里东光坊。明嘉靖十六年,御史周汝贞建。”“初名新建伯祠,后改为王阳明先生祠”。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府李铎修之”,又改为王文成祠,“有司春秋动支地丁致祭(《府志》入防护条》),薛应旗有告文,马如龙有碑记。”  相似文献   

15.
茅盾的小说创作是从长篇起手的。在写了《幻灭》、《动摇》和《追求》后,方写出短篇小说《创造》。他曾说,短篇小说的作法是和长篇不同的,它应该是横截面的写法,但由于觉得自己熟悉的题材都是恰配做长篇,无从剪短,因此作起短篇比长篇还要吃力。结论是:“我不会写短篇小说”(《我的回顾》)。综观茅盾的四十余篇短篇小说,我们的印象是如下几点: 首先,作者还是坚持了文学要反映人生、改良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始终把文学的社会意义放在首位。因之选择题材就显得十分重要。他反对那种把一眼看见的题材“带热地”使  相似文献   

16.
朱玉辰 《创新》2007,1(4):121
朱玉辰(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于2007年4月23日在《学习时报》382期撰文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金融业迅速发展壮大,金融资产规模大幅增加,金融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金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金融安全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一些人在探讨温州经济格局的市场体系时,认为温州已经形成了一个资金市场(见李红:《温州农村的资金市场及其管理问题》,《浙江学刊》1986年第3期;方崧、罗吼:《温州农村资金市场调查》,《经济学动态》)1986年第6期)。其主要依据是近几年温州出现了多种融资形式和多层次的融资机构:(1)私人钱庄和“银背”开始出现;(2)各种“聚会”和“标会”蓬勃发展;(3)非金融机构出现了从事存放款的信用活动;(4)社会集资面广量大。这些融资形式和融资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空前发展,利率随着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动而上下浮动。基于这些分析,认为温州已经形成了一个由上述四种形式构成的资金市  相似文献   

18.
杨启先 《创新》2007,1(4):119-120
杨启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于2007年7月16日在《学习时报》第394期撰文认为,搞好技术创新的办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政府组织创新,一种是企业自主创新.在实践中两种办法都十分重要,切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有一种否认茅盾在文学史的地位及其巨著《子夜)的倾向。本文不同意这种倾向。要正确评价《子夜》的成就,必须摒弃政治学的批评模式而采用社会学的批评模式。文章认为,《子夜》成功地表现了个人与社会冲突的永恒母题;《子夜》抒写了现代意识;《子夜》的客观立场保证了它艺术描写的真实性,保证了它在今天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王会生(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在《求是》(2007年第9期)上撰文认为,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动力。国投公司(国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