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当代西方元小说并非一味沉溺于语言嬉戏的艺术实验,而是文学批评、艺术实践和文化事件三个维度的动态综合。它首先是一个源自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批评建构,其中所体现的文本自反意识,与当代西方人文领域的反人本和反本质思潮具有同构性。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实践,它又逃逸于刻板的理论归纳之外;它将内存于文学的悖论前景化,在艺术的自律和他律之间虚构了一个极具张力的诠释空间。然而,当艺术实践进入历史文化的辩证过程,以当代西方元小说为缩影的先锋意识开始与资本主义大众文化工业产生暧昧的互动,其原本蕴含的意识形态颠覆性则变得悬而未决。惟有对当代西方元小说进行辩证的多维度阐释,才能规避当下相关研究对其形式实验性的过度渲染。  相似文献   

2.
从艺术自律及其丧失,以及唯美的放逐开始,艺术的堕落就日益突显出来,这种堕落在当代达到了它的极致。在当代,艺术的堕落主要表征为艺术从美的表现到对丑、恶心的卖弄、炫耀,对市场的讨好与对大众的献媚,深陷暴力、色情的诱惑与颓废的情绪难以自拔,以致具有导致人性的丧失与道德底线失守的可能。在当代艺术中,这些堕落的乱象需要得到救赎,而西方当代艺术正处于堕落与救赎的尖锐冲突之中。同时,这也揭示了西方当代视觉文化的根本困境。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文化的反映及其组成部分。中国当代艺术是对当下社会文化、政治等问题的思考、追问和个人生存经验的结果,更是中国文化的当下诉求。然而中国当代艺术是在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语境中产生的,或多或少受西方当代思潮的影响。而在能指的表现和所指的表达中,文化形象是现代美学结构中一个突出而敏感的现实问题。审美、非审美、泛审美和审丑,都成为文化形象由内向外的投射。这不仅是艺术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形象学的问题。形象学跳出了艺术形象范畴,它直接指涉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形象,因此形象学是与他者关系中进行比较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的输出和跨文化视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行为艺术家采取反创造性、反权威、反常规的手段,通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模仿,以期换得西方艺术界的认可,这种艺术模式违反艺术创作的原则。尽快运用中国文化元素,创作出符合中国文化语境的作品,是中国行为艺术,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是当代全球化进程的一个衍生物,它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同时又涉及文化间关系.从文化角度而言,它可谓是某些"非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战略的极端化、暴虐化、反人道的反攻.与它外显的暴虐性相对应,在全球化语境中出现的亨廷顿式的"文明冲突论",也具有尖锐的进攻性.在这种对峙中,安南、哈贝马斯等人所强调的文化间对话,既显得很有必要,又显得十分困难,甚至已经处于危机状态,因为文化间对话的前提是彼此有诚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高科技和发达的传媒作用下,当代艺术既可以借助媒体进行广泛和快捷的传播,也可以运用新媒体直接进行创作。当代艺术与新媒体的互动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每一种新媒体和新艺术形式的出现并不能降低或取代传统艺术形式的价值和功能。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和世界美术的发展并不是简单按照进化论模式所描述的线性发展的轨迹前进,更不是以西方艺术的发展模式为指向不断趋向统一,而是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基础之上艺术家自身对当代文化语境的独特体验和感受的表述。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既深受自身文化传统的浸染和影响而表现出其地域性的特色,同时也处在国际文化大背景的当代性(同时代)之中。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审美文化多元共生的语境中,各种艺术文本呈现出的全面低幼化、粗鄙化、欲望化和平面化表征促使我们开始将反思和批判的目光对准长期高居神坛的艺术受众.考察当代书写文本的受众——读者、视觉文本的受众——观众和大众审美文化的受众——消费者的内在景观与审美症候,揭示当代审美文化的堕落趋向和其广大接受者的精神病变之间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可以引起学界将关注的重心由审美文化的制作转向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景观雕塑介入公共空间的有效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当下,艺术的接受者较之以往发生了巨变.以当代景观雕塑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在介入公共空间时,就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介入公共空间的有效方式的问题,即怎样有效介入公共空间更有利于当代景观雕塑的策略化生存,并使其艺术传播力达到最大化.于是,关注公共视读效果,实现艺术家与公众、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互动,已成为当代景观雕塑有效介入公共空间的趋势,今后可能成为一种普泛化现象.运用接受反应理论、传播学等方法论来阐述和诠释这种有效的介入方式,可以使当代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的语境当中,在不断扩大其艺术传播力的过程当中,真正有效地实现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在当今世界艺术文化语境下,与不同国别或民族的异质艺术形态、艺术观念相互碰撞和影响,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艺术现象和艺术观念。中国当代艺术中艺术与非艺术形态的界限模糊不清,审美与非审美观念混淆的现象,引发出"精英、严肃、高雅"与"大众、调侃、戏谑"的混杂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倾向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文化逻辑,而不是中国自身的文化逻辑结果。由此提出在世界艺术文化语境中,用中国的大文化思维的方式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创作自述中国油画的当代性要体现新的生活美学境界。当代油画的发展还不单纯是从对西方现代和中国传统的关注研究中,构建自己的艺术语言,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而更为关注当下的中国文化和社会,关注当今社会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以及与人密切关联的现状和环境,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中寻求油画艺术新的突破。因此,当代性是需要艺术更贴近生活、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信息科技支持下崭露头角的数码艺术具备迥异于传统艺术的诸多特点。有一门学科从本质上为之定性,这就是数码艺术哲学。它具备漫长的前史,在当代语境中是哲学、艺术学与信息科技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数码艺术哲学将"艺术世界"作为自己的主要视角,将文理融合作为这种视角的依托。由此出发,数码艺术的特色在于:通过数码编程创造艺术世界,通过非物质性的数码文本展示艺术世界,通过联机性的数码媒体扩展艺术世界,通过可计算性的数码文化建设艺术世界,通过超中介性的数码现实进入艺术世界,通过人机共生性的数码进化丰富艺术世界。在从事数码艺术哲学建设时,既要汲取数码艺术所提供的新鲜经验,又要超越数码艺术具体实践的眼界;既要关注哲学与数码艺术相互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又要注重培养跨领域感受性,推进数码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双向思考。  相似文献   

12.
艺术文本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生成 ,这样就要求以多元的文化视野对待文本的不同语境的阐释。这种阐释的目的不是对过去艺术之梦的重温 ,而是消解艺术研究中的知识论立场 ,解放艺术文本从而感悟艺术的生命意义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3.
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后现代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艺术展演作为当下中国广泛可见的审美文化文本,是一种受制于全球化消费文化观念影响而勃然兴起的文化现象,其文本特征不可避免地在外显形式和内在结构上凸显后现代意蕴。这是一种具有典型后现代特质的审美文本。该审美文本的生成是民间传统艺术于消费社会中对后现代文化逻辑的回应而进行文化重构的结果,在结构组合上,表现出以去生活、去语境的方式将作为生活样式的民间传统艺术符号进行符合消费主义文化逻辑的拼贴、重装和压缩,具有鲜明的混杂体结构特征;在审美特征上,表现出全球化想像、原生态悖论和审美范式转型的后现代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多元话语并存的文化格局中,各种形态及类型的艺术不但相互抢占与争夺,也相互借鉴与置换,以致有些作品的语言系统已边界不清,很难确定。传统的现实主义艺术在这样的语境中难免受到冲击与影响,这也使它面临创新与重构的问题。在重构中如何既应对挑战又要坚持自身的本质规定性,特别是其中的价值立场,这些都有充分展开讨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陶艺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它的“反叛意识”为中国当代陶艺进入90年代末期的后现代主义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中国当代陶艺的发生和发展包容了强盛的根土意识,并且成为现代艺术的有力载体。它的媒介状态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艺术品格,在全球性文化的背景中,中国当代陶艺着力架构和诠释出对当代艺术的批判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6.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文化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消费社会的到来相应,思想文化领域也会发生深刻转型。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文化具有显著的商品性、大众性、娱乐性和弱意识形态性。当下中国消费社会性征日趋显现,公益性文化向盈利性文化转型、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文本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三大形态的文化转型,在当下中国尤其值得关注,文化转型和重建呈现"和合"趋势。与此同时,文化启蒙、文化纬度提升成为文化发展的强烈欲求。在消费社会语境下,推进当下中国的文化转型,需要着力做好繁荣大众文化、振兴文化产业、改革创新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性存在.文学的文化呈现则指涉着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的重新历史化特征,它意味着文学实现了从纯粹审美自律存在向社会性与文化性存在的转型,重构了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历史之维.作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地表达着文本语境理论的意义诉求.  相似文献   

18.
非理性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时代所具有的视觉信息丰富化表征,使视觉媒体直接干预人们的信息摄入.作为传达手段的平面设计,无疑是制造视觉信息环境的有力载体.受社会发展及各时期艺术发生背景的影响,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表现在当下审美语境中发生新的诠释形态.就今天的视觉文化而言,各种思想不断碰撞,平面设计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表现出明显的非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电影对陕北民歌的两次演绎和传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后的中国电影创作中,曾出现过两次比较集中的对于陕北民歌及其地域文化的演绎和传播现象,先后在银幕上出现了"红色陕北民歌"和"原生态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其全社会流行热潮;与此对应,陕北民歌及其地域文化又对中国电影的审美特征、文化指向具有反向渗透和影响作用.两者互动融合生发,最终塑造和建构了特定时代下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以及民族文化的当代性、大众性,并在当代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全球化视觉文化语境下,这种大众电影与民族艺术文化互动传播的现象与模式,值得我们继续关注、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仍显现出无穷的魅力,然而与古代艺术相比,今天的设计更多的是过度推崇视觉冲击力及工业化的表现特征,只取其形而未传其神。针对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这种普遍现象,从具体表现形式、意境审美和创作精神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批判,提出当代设计艺术应从传统文化当中的文化意蕴、艺术精神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借鉴其精髓,并与当代设计文化水乳交融、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