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尹遗说考——兼论关尹学说与《太一生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天下>篇云:"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有学者认为,关尹学说即以"太一"为核心.随着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的出土,一些学者认为此即失传千余载的关尹学说.本文辑先秦文献中的关尹遗说,较之<太一生水>,认为在更有力的证据出现之前,将<太一生水>作为关尹学说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及其完成的"天"的哲学,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董氏的<贤良对策>,从文化精神、政治方向、思想内容、表达形式多层面地影响了两汉政论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政治传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天"的理论系统,逐渐渗入文学理论之中,成为中国文学思想的重要命题.其中最突出的内容,乃是天人合一与气的学说.董仲舒的<春秋>学,乃是专制政治下经学的新发展,增加了对专制政治"适应"和"矫治"两种相辅相成的因素,直接了影响了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对中国文学的批判精神传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马克思学说性质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资本论>这部著作独特的内在结构和建构原则表明:马克思的学说既不是纯粹的科学(经济学)著作,也不是纯粹的哲学著作,而是对于"资本"的批判理论.在<资本论>中,哲学反思和科学研究完美地融为一体,构成了关于人类自由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素问>充分发挥五行的功能性并把它抽象化,把五行的"动"作为基本性质而发挥到生命论中.在<素问>的五行学说中,五行与五脏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相合,而其整体理念则是一体论的,生命的统一体是各个功能系统的融合.功能性、动态性和多元一体性构成了<素问>五行学说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5.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榕的作品反复体现了他对传统犹太宗教伦理的矛盾和困惑.<傻瓜吉姆佩尔>和<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体现了多元化家庭宗教环境和斯宾诺莎学说对他的影响,并揭示了辛格心中的两个迦南:精神层面上的迦南和世俗层面上的迦南.  相似文献   

6.
在康有为那里,孔子之所以成为教主与孔子的思想密不可分.正是在孔子之道具体内容的展示中,康有为完成了对孔子何以成为中国教主的论证:第一,孔子之道包括天道与人道两部分,天道表明孔子重鬼神,言灵魂.第二,孔子之道以仁为宗旨,这与孔子的救世初衷相印证,也是孔教与佛教、基督教的共同特征.在以仁为宗旨上,孔教与佛教、基督教完全相同.第三,孔子之道具有六艺与口说之分,六艺日以教人,口说择人而传,二者具有高低之别.第四,孔子之道注重变通,三世、三统兼备,后学中分出高级之大同之教与低级之小康之教.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后期则抛弃了这一思想;很明显,这一观点忽视了马克思<资本论>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立足于唯物史现、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8.
先秦诸子百家中,唯独墨家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科学精神,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探讨.后期墨家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自然视为独立的认知对象. <墨经>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首次展现了科学理性与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统一.在中国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分析墨家学说衰亡的原因、重估墨家学说的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善文 《东南学术》2008,(6):200-205
本文以中国易学史上颇为重要的学术命题"先后天学说"为例,从儒道互动的角度,揭示这一学说在学术史上的影响.全文先论"先后天学说"源于儒家经典<周易>的<文言传>,以及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密切契合;次述"先后天学说"在发展过程中学术义蕴的衍扩,尤其注意揭示宋代"先后天方位"说所体现的儒道思想融通互动的学术特色;最后阐明"先后天学说"之"体"盖源于<文言传>,其"用"着重展露于宋人的"先后天方位"之说,并指出"先后天学说"的本质,是以超越时空的博大思维理念,考察宇宙、大自然、人类社会的化生之道,此间穿插着儒家以有为本而有无相生的互补精神,与道家以无为本而无所不为的超脱宗旨.综此三端,得出本文的结论:中国易学史上出现的"先后天学说",是儒道思想互动的至为典型之例.文中评述"道法自然"的哲理取向,揭明宋代学术界潜藏着"儒道互动"的人文精神,比照"先后天方位"互转禅代的哲学内涵等,皆属作者较为精到的学术创获.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与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两人交往至深.在茨威格的小说创作中,能明显地窥探出他小说借鉴弗洛伊德学说的某些理论.而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就有许多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文本中存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学说.  相似文献   

11.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一时期,诸子学说形成争鸣之势.这种态势,对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庄子>一书对诸家学说均有所吸纳,亦有所遗弃.庄子人生哲学思想既得益于诸子学说正面的影响,也得益于诸子学说反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中尚无"仁"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已出现"仁"字.在郭店楚简中,仁的含义已经相当丰富.在<尚书>、<诗经>、<周礼>等汉代以前文献中,仁的含义主要涉及王者为人的品格与德性,爱人、亲人,并能够推之于物.与具体的人事相联系,仁或指一种能够见之于外的美善行为,或指一种深藏于内心的良好意识.爱人、把人当人、将心比心是孔子之仁的最基本规定,是儒之为儒的本质所在,也构成了儒家之仁的底线要求.把"爱人"置于仁的核心,也能够充分彰显出儒家伦理人性化、生命化和他者性的基本倾向与主体气质.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论述的关于君子美德、中庸之道、理性和公正等思想,对于西方的人文教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是必读的经典.本文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诉求和价值取向入手,对照中国孔夫子的中庸思想和伦理学说,讨论这些古典学说对于当代人文思想和伦理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系化的解读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必然要求.在所有权保留买卖、动产买卖等领域的孳息归属上,<物权法>第116条与<合同法>第163条有可能存在冲突.目前关于两条之间适用关系的学说相当混乱.从<合同法>第163条的立法意图、民法典构建的体系性原则、比较法渊源以及我国司法实践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同一法律文件中总则规定与分则规定的关系,与通常的法律规范冲突或规范不一致并不相同,两者发生冲突时,无需考虑其新法、旧法的关系,应优先适用<合同法>第163条的规定,而不应适用<物权法>第116条.  相似文献   

15.
想起两本书     
编完<2007中国文史精华年选>,忽然想起几年前读过的两本书,一本是向明所著<改革开放中的任仲夷>,一本是郭静秋自费印刷的回忆录<流放者之歌>.由这两本书,自然想起任仲夷和郭静秋这两个人.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马克思的立场与诠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分析和批判以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和使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马克思站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揭示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普遍性的立场上,对意识形态的真实根源和阶级属性、意识形态与科学理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17.
权力的力量来源于国家制度的安排,它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学者们提出了以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权力为内容的民粹主义的方式来保证权力的良性运行和公正使用.本文以<明夷待访录>、<社会契约论>和<政府论>这三本中西方有代表性的思想巨著为基点,对权力制约学说做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19年11月,瞿秋白与他人在北京创办了<新社会>季刊,1920年加入了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20年秋,瞿秋白以<晨报><时事新报>记者的身份作为赴俄特派员,并在苏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重译<国际歌>的歌词,参与<向导>周报的编辑、领导工作,筹办、主编中共中央理论机关报<新青年>季刊,创办、主编<前锋>月刊,还开创了党报注重实际的传统,并以<新青年>为阵地,坚持历史唯物论,彻底批判唯心主义的哲学,及时向民众介绍、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后他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文献学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朱彝尊<经义考>所载汉、宋<春秋>学著作条目及相关文本为依据,从著述形式、经传关系、三传关系、理论学说等四个方面,论析汉、宋<春秋>学的延变异同,以期有助于推进汉、宋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由教育部直属的"211"大学长安大学主办的"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究会于10月7日-9日在西安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韩国、巴西、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和香港的70余位学者.<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人文杂志>、<社会科学辑刊>、<山东社会科学>、<唐都学刊>、<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陕西日报>等杂志和媒体也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涉及的领域比前几次关学研究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有所扩展,其规模远大于前两次关学与南冥学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