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Nord对翻译失误分类为依据,通过对国内部分企业简介的英文版本进行翻译失误分析,将常见的翻译失误归纳为语言翻译失误、文化翻译失误和语用翻译失误等三类.并指出,企业简介翻译应遵循目的原则、译者主体性原则和以译入语读者为导向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翻译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确定翻译的目标探讨了翻译的三个原则以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遵循这三个原则,提高翻译的质量,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英语读者的角度对杭州市一些常见的重点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语翻译状况进行分析。课题组搜集了共357条公示语样本,并请30位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士对译文作出等级评定。结果表明:杭州市公示语翻译整体情况尚可,但错误表达仍较多。在各类场所中,涉及医疗卫生和商业服务的错误译文较多,旅游景点和道路交通的错译较少。错译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为遣词不当、文化差异或背景知识缺乏、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不地道、乱译、赘译、死译及漏译。其中因文化差异或背景知识缺乏、乱译和死译使外籍人士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情况较多。本文还分析了几个典型错译的实例并提供了可行性参考译文。文章深入探讨了在跨文化视角下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的公示语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4.
不同文体类别的翻译要求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这是由译文预期的目的和功能来决定的.广告文体的目的和主要功能,即诱导和说服顾客接受其产品和服务,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把目的语言和译文读者放在首位,实施归化式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翻译补偿研究现状分析及不同层面的翻译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多如语言、文化、翻译目的、读者及译者主体性等主、客观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决定了翻译文本相对于原文而言某个或多个层面损失的必然性。为了降低损失对译文价值及译文读者理解的影响,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就有必要根据某些特定的标准对损失进行补偿。目前,国内外译界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翻译补偿的重要性,并对翻译补偿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其研究主要局限于文化、审美等层面,缺乏全面与系统的认识。本文从目前翻译补偿研究的现状出发,指出翻译补偿研究存在的不足,并通过一些英汉互译实例,分别从语言、文化以及审美三个层面分析翻译补偿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翻译目的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运用目的论的三个主要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分析了内蒙古通辽市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错误,并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本类型理论是德国学者莱斯与英国学者纽马克根据语言功能对文本进行功能划分的理论。根据此理论,旅游资料属于以感召功能为主的特殊文本。文本服务于译文读者,翻译时应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实现旅游资料对译文读者感召和信息功能的交流。文章分析了在此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这一特殊实用文体的翻译所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译文目的论为基础,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主要原则.针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翻译教学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束缚,不断发展、敢于创新这一形势,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原则为我们的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遵循的功能主义的翻译标准.根据功能翻译理论,本文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的原则对译文风格的定向和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在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有时没有或不考虑翻译的指导原则,结果造成了翻译的无目的性和译文风格的过于译者化。诗歌的翻译应坚持前瞻与后顾的原则,在一定的翻译目的的导引下,运用严式或宽式的翻译方法,并且根据翻译目的定位译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递信息,因此新闻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化交流.在新闻翻译中,信息接受者即译语读者是译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因而能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  相似文献   

11.
对认知主体而言,存在着三个世界,即客现世界、认知世界和语言世界,其中认知世界是客观世界和语言世界的中介。翻译研究与翻译涉及的互动的多重世界,主要是两种语言语篇的语言世界及其反映的客观世界、认知世界,紧密相关。语篇翻译译者应深入分析原文文本的微观语言世界,主要在预测目标读者所具备的认知世界知识和解读译文时可能获得的译文识解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语言在语篇表达上的异同,坚持译文与原文在语篇微观认知世界上的最佳相似性这一语篇翻译的认知啄刚,构建译文语篇的做观语言符号世界,借此译文读者便可能获得译者所期待的对译文语篇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12.
从汉语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表征结构分析入手,并用等效翻译原则重点分析了汉语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认为在隐喻汉译英时,在追求译文与原文等效的过程中典型地表现为:等译、过译和欠译。  相似文献   

13.
文博翻译尤其是展品解说词翻译在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方面都有重要地位,然而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文博展品中语言、功能、文化等各类翻译失误仍然存在,翻译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翻译目的论突出译语读者的感受,对文博展品解说词翻译等应用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指导,着重剖析其文本的语言翻译失误问题,论证了译者缺少翻译的目的意识是产生这些失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翻译标准之争持续至今,没有定论。从一开始的"忠实论"、"对等论"到后来的"读者反应论",原文的主体地位逐渐削弱。人们意识到忠实原文很难做到,翻译和改写的界限开始模糊。再往后,解构主义翻译学派提出"作者‘死’了",原文的主体地位彻底被颠覆,翻译根本无法还原原文,翻译和改写的界限更加模糊。根据维根斯坦家族相似性理论,翻译和改写同属创作范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具有家族相似性,很难彼此区分。因此,翻译也很难用"忠"与"不忠"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15.
回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活动,以译文或相关素材为翻译对象,以考证原文的表述为旨归,涉及源文本到译文再回到源文本的双重过程。在回译涉华文献时,译者始终要做到有理有据:一方面,符合拟译文本的意思,另一方面,要考证中国文化中或历史上确有其人其物其事。这一过程类似"猜谜",需要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拟译文本的"谜面",猜测可能的"谜底",然后查找文献验证其真实性,直至找到最佳的"谜底"。  相似文献   

16.
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及词义差别,有些比喻在翻译到目的语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持原作的意境,在翻译比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直译、代换、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节译等译法,加以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翻译市场刚刚开始正规化,对其主体即译者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目的论将所有翻译失误自上而下分为四类,即功能性翻译失误、文化性翻译失误、语言性翻译失误以及文本专有性翻译失误———在翻译实践中如何避免这四类失误也正是译者自我完善的方向。要在翻译实践中避免所有这四类失误以提高翻译质量,译者就要具有责任意识、重视文本功能、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翻译能力和树立文本意识,此外在翻译市场化时代还要注重对具体翻译要求的研究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目前评论界关于赛译《水浒传》之翻译目的的各种评价可以归为文本目的和超文本目的两类.探究赛译的真正用心更应关注超文本目的.赛珍珠翻译《水浒传》的目的不仅在于向西方介绍、阐释、传播中国文化,更在于实现其文化和合主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但使赛译的文本目的与非文本目的实现了高度统一,而且是赛珍珠从事翻译、文学创作和社会实践的最高指向.  相似文献   

19.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是对翻译原则中的“信、达、雅”,“形似与神似”,“直译与意译”的传承和超越.卞之琳的“信”继承了严复“信”对原作对译作诚信的要求,但所指范围比后者广,尊重原作的程度比后者高;卞之琳的“似”继承了“形似与神似”对维系译文与原文的适当关联性的强调,但破除了“形似”与“神似”之间的无谓争论,为译者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更好的理论支持,同时对译者创造性的发挥在范围上作了限定;卞之琳的“译”继承了“直译”和“意译”对翻译与创作关系的定位,但破除了“直译”、“意译”理论的二元对立,为译者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