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经济增长中的“中心 -外围”结构  事实告诉我们 ,经济增长在地区与地区之间总是不平衡的 ,无论是在一国范围内 ,还是在世界范围内 ,经济增长都是由一种中心与外围的结构所推动的 (罗伯特·吉尔平 ,1987年 )。在这种既定的经济增长的结构下 ,中心与外围通常是按照以下的规律进行分工的 :中心是经济的增长极 ,而外围则是中心的辐射极。中心作为经济的增长极 ,既有集聚效应 ,又有扩散效应。所谓集聚效应是指各种要素与资源由外围向中心的流动 ;而扩散效应指的是商品、服务与技术由中心向外围地区的转移。外围作为中心的辐射极 ,通常只具…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与技术扩散效应——以上海ICT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非 《兰州学刊》2008,(2):79-83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上海ICT产业飞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章致力于研究上海ICT产业中的集聚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并发现上海ICT产业技术的提升依赖于跨国企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扩散,要增强ICT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广州集聚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了许多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极发展较好。在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推动下广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转换动力大幅度提升发展质量,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源。但广州经济增长极转型发展也面临着区域增长极支配效应不足、产业增长极乘数效应减弱、创新增长极扩散效应不明显等瓶颈问题。因此,广州应该从强化产业极、拓展区域极、深化创新极三方面着手拓展经济增长极,以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的功能定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由极化效应向扩散效应调整的过程,实现了由“农村服务城市”向“城市带动农村”的转变。强化扩散效应,对于扎实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阐析城乡共同富裕理论意蕴的基础上,梳理了城市对农村扩散效应的微观要素、中观产业、宏观发展三重路径,要素扩散与产业扩散是发展扩散的基础,城乡发展扩散表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城乡扩散效应的驱动体现在要素价格机制、产业链条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及政府调节机制等方面,且受到主体因素、客体因素、渠道因素与制度因素的影响。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需要强化城市扩散强度,提升农村承接能力,促进产业链条衔接与城乡融合,优化城乡制度安排协同供给。  相似文献   

5.
上海到 2 0世纪 30年代已成为全国的工业中心。作为发展极 ,由于地价、工资、竞争、水源等客观原因 ,迫使上海的工业开始向周边的苏南地区作梯度转移 ,由此形成了上海和苏南地区两个并存的工业区位 ,连进和竞争遂成两地重组后关系的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 ,无论是连进还是竞争都推动了两地工业的共同发展。所以 ,由上海辐射而带动苏南区域的发展不失为中国区域现代化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差距、因果累积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京津冀地区差距持续存在并在不断扩大,地区差距主要来自于政府行为推动的因果累积效应。极化和扩散是解析该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概念,极化强于扩散是该区域的典型特点。尽管极化在城市发展一定阶段有其必然性,但扩散优于极化。该区域资本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较小,GDP和资本具有自我累积效应,城市规模不具有自我累积效应。数据分析表明,文化和劳动投入等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性贡献,而城市化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性作用。整合和协调区域资源,发挥大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适当缩小区域经济差距,避免区域内部的极化和贫化,是“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时空跨度上把握浦东的崛起——姚锡棠著《浦东崛起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读后金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宣布了我国在世纪之交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明确提出了“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发挥上海及其浦东的“辐射效应”,将积聚的能量发散...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增长极扩散效应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别从产业、资源、企业、政府、社会、市场等角度,分析了增长极扩散效应实现与产业关联、资源要素流动、企业转移区位选择、政府行为、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市场机制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析了我国增长极扩散效应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增长极扩散效应实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二元经济结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均衡增长、非均衡增长以及非均衡协同增长三种战略中,非均衡协同增长战略是二元经济结构下经济发展的较优选择。非均衡和均衡是相对的和动态的,“非均衡”通过大大小小的发展极的聚集效应完成,“协同”通过发展极的扩散效应和落后地区的自身发展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中心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镇是指在村镇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比一般建制镇和乡集镇的聚集功能相对较强、辐射范围相对较广的建制镇。中心镇位于城镇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向基层农村,是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中心,是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初级集散地。发展中心镇就是要打造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集聚功能、集散功能、接纳功能、辐射功能和吸引功能。为此,就要按照发展极应具备的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集聚各种要素、企业和产业,实现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经济主导了国家的经济,城市化的进程、速度、水平是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速度、水平的标志。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是城市化的主要功能,城市化的聚集效应以一定的人口和地域为基础聚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和优势,形成高效低成本强扩张的产业群。聚集效应主要有规模效应、近邻效应、分工效应、结构效应、城市"场效应"。城市与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必然伴随着社会经济辐射效应的发挥,辐射效应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链的延长、产业规模的扩张来实现,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文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克刚、陆静波就城市化发展的设想和建议来稿认为,所谓点线面同结合,多元结构布局,就是既要注重大城市、特大城市──集聚点的规模增大,强化其辐射中心的集聚、渗透能量和传递扩散功能,又要重视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和铁路、公路、水路沿线发展城市带或城市群.在线型的延伸中,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结节和一个个新的发展极──增长点,进而为西式扩展和城乡网络的形成奠定坚固的基础。这种思路既符合大城市超先增年规律,又符合城市聚变引力定律和乡村裂变推力定律。要真正做到点线面网结合.多元结构布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的口岸城市,在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受外来文化影响甚深。人们在城市化、近代化过程中,逐渐由乡民转变为市民,在日常生活、社会心态、大众心理、思维认知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些变化在日常用语中有着生动的体现。随着大量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流入与传播,中国固有的城市用语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大批新的城市用语出现并流行开来。新的城市用语的形成,反过来又对城市及其文化的发展变化带来一定影响。大量新的词汇进入人们日常语言交流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时尚与流行,一些词汇沿用至今,成了汉语的新元素。作为口岸城市的代表,近代上海的城市用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些用语随着上海本身的辐射效应,有的扩散到中国其他城市,继而深刻影响了其他城市和地区城市用语的更新和变化,上海也因之成为了传播新的城市用语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3):36-42
随着国内要素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大,商品房价格在区域范围内的协同变动趋势已经越来越显著,房价的扩散效应成为导致一些地区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房价总体上由东部向西部扩散。其中,东部地区房价的内部扩散效应较强,而中西部地区房价更易受到东部房价的外部扩散效应影响。三个地区的房价对外扩散效应依次递减。房价扩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近年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的伴生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关注全国以及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对本地区的房价变动进行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判断,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有“三就地”型、“两就地”型、“渗透复合”型和“辐射扩散”型等.“三就地”型是面向本地资源和市场,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两就地”型是面对本地资源和自身加工能力,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产品远地销售;“渗透复合”型,取材、加工和销售远近结合,纵横渗透;“辐射扩散”型是建立在本地原材料丰富、独占的基础上,或有稳固可靠的大量外来原材料,本地加工规模大而集中,销售渠道通畅,销售辐射半径大.各地乡镇企业发展,采用哪种模式,应根据本地具体条件而定,决不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作为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对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所以,分析目前我国及主要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从理论角度探讨高技术产业扩散效应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对提高高技术产业的扩散效应、提升区域乃至于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谈山西城镇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城镇体系建设要强化“省城中心”功能的高层次极化与扩散效应;疏通增长极功能扩散渠道,完善增长极扩散的吸纳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任务将由上海和上海周边地区共同承担 ;沪浙经济关系并非单纯的中心与边缘、“吸纳”与“扩散”的关系 ,而首先是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的关系。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对浙江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接轨上海主要涉及市场规则一体化、交通设施一体化、产业分工与产业政策协调等三大议题。接轨上海应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接轨上海与接轨国际、“中心”与外围等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涵义深刻,设立背景与以往改革模式明显不同。其作为制度内生的增长极发挥相应作用的基本前提是足够货币资本的投入。构建的封闭经济条件下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的辐射效应及极化效应表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要构建制度长效累积创新机制,更要建立畅通的环境以实现制度的有效扩散,要通过制度变迁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区域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从Kanzig微区的概念出发,求得具有扩散相变的铁电体中序参量的温度分布,推导出铁电半导体陶瓷中晶界电阻率温度变化的的函数关系,讨论了扩散相变对PTCR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相变对PTCR效应的某些特征参量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明显地降低了电阻突变的起跳温度和变化陡变。对这种影响的程度作了数值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