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日本,典型意义上的核心家庭(即一对夫妇与他们的孩子)所占的比例在近10年间日趋减少。一方面,三代同堂的家庭户继续减少:1970年占家庭户总数的16.1%,1980年占14.6%,1985年占13.9%;同时,一对夫妻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比例也呈下降趋势:1975年为42.5%,1989年为42.1%,1985年为40.0%。而夫妇二人无子女的家庭户由1975年的11.5%变为1980年的12.4%,1985年又增为13.7%。单亲家庭也有增长的趋势,尽管不很明显。由于核心家庭减少,日本家庭中小孩人数也急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婚姻家庭的固有概念,似乎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家庭的类型,由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变成仅有父母子女的核心家庭,在国外又出现了许多新奇的家庭形态,如:以成人为中心的“无子女家庭”,由两个离婚有孩子的人再婚的“合成家庭”,以及“独身家庭”、“群婚家庭”、“同性恋家庭”、“老人家庭”、“母亲—祖母家庭”和“母亲—姑妈家庭”等等。目睹这种繁杂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特征·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的变革,对家庭的影响是深刻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四世同堂、三代同居的传统家庭日益减少,核心家庭已居于支配地位;单亲家庭、单身家庭和丁克家庭悄然出现,并逐渐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等等,社会变革已引起家庭的变革。本文拟就从社会变革中家庭结构的变迁及特征作初步探索,研究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趋势。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群体,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的建立而产生的亲属间的社会生活组织,是最亲密的群体。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由性…  相似文献   

4.
亲子网络家庭──中国农村现代化变迁中的一种家庭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子网络家庭──中国农村现代化变迁中的一种家庭类型郭虹一、网络家庭的构成内容和功能中国社会学界近年普遍公认,核心家庭已成为中国农村家庭的主要类型。鉴于这种核心家庭具有其独特浓重的中国色彩,故而有别于概念中的核心家庭.作为后者在家庭结构中强调的是夫妻的...  相似文献   

5.
2000年以来中国家庭结构变动表现为:核心家庭比例明显下降,单人户显著上升,直系家庭没有降低反而略有增加。城乡家庭结构变动有别:城市核心家庭构成缩小,单人户明显增加,直系家庭稍有降低;农村核心家庭构成降幅较大,单人户提高,直系家庭上升。城乡二级家庭结构变动也不尽相同。人口流动、子女数量、人口老龄化、婚姻和住房情况对家庭结构及其变动有显著影响。在家庭结构小型化为主导的时代,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加强以家庭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建设;改进户籍制度,减少劳动者与其家庭成员的地域分割;为增进和改善家庭代际关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由于离婚、夫妻中一方死亡或婚外生子女而形成的不完全家庭,在苏联,特别是在波罗地海几个共和国都有增长的趋势。根据1979年的全苏人口调查资料,由母亲(父亲)与孩子组成的不完全家庭的比重,在全苏为11.8%,而在爱沙尼亚共和国则为15.6%,在拉脱维亚共和国为14.9%。不完全家庭在拉脱维亚共和国的比例仍在继续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婚生出生率的上升造成的。最近几年,非婚生子女在拉脱维亚共和国占出生人口总数的13—14%。在该共和国,领取单身母亲补助金的妇女1984年比1980年增长1.2倍。非婚生出生率在1979年为19%,到1984年已增至25%。在25—29岁和30—33岁这两个年龄组中,这个比例增长得尤其快,占40%。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视野中的“丁克”家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克”家庭是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较多地涌 现、近二十多年来日益兴盛的一种家庭形式。其英文缩写词为 DINK,意为 Double incomes nokids,即“双收入无子女”,音译为丁克。因此“丁克”夫妇的要旨是提倡夫妻二人世界,不要生育孩子。据美国人口普查局1994年5月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表明:1993年美国有6180万个家庭,其中3480万家庭无子女,即占51.1%,丁克家庭已超过家庭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我国上海市区1979──1989年间共有113.34万对男女登记结婚,其中约有16.48万…  相似文献   

8.
在 2 0世纪初 ,北美社会将核心家庭视为理想家庭 ,这是由成年男性、女性及其子女组成并被视为完美的社会、经济和居住单位。在 2 0世纪中期 ,这一家庭形式的长处仍能赢得各方赞扬 ,即使在婚姻已经不能令双方满意的情况下 ,家庭仍然“为了孩子的缘故”或是为躲避有损名誉的“离婚”称谓而维系着。然而 ,在几十年之后 ,理想家庭的结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研究者指出 ,单亲家庭所占的比例已从 2 0世纪 60年代的 9%增长到 80年代中期的2 4% ,他们认为这种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包括女性越来越独立 ,缺少稳定的伴侣以及对离婚的约束力减弱。此外 …  相似文献   

9.
时讯     
《今日辽宁》2014,(10):8-9
<正>依法生二胎享生一胎相同待遇9月22日下午,出席辽宁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建议,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享受生育第一个子女时相同的假期和工资福利待遇。因此建议:职工晚婚的,婚假增加7日;晚育的,产假增加60日,男方护理假为15日。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享受本条款规定的生育第一个子女时的相同待遇。  相似文献   

10.
“五好”家庭活动是五十年代妇联在一些城市职工家属中开展的一项活动。十年内乱,被迫停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五好”家庭活动才得以蓬勃发展。目前,这一活动已深入到千家万户。1982年,上海市评选出市“五好”家庭1638户,区、县、局及街道、社镇“五好”家庭四万多户。这些家庭,事迹感人,体现了我国人民高尚的道德品质。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时代在前进,家庭在变革,而我们的评比活动却拘泥于五,六十年代的传统观念,落后于家庭变革的步伐。因此,对“五好”家庭评比活动作一番分析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1 不久前,我们抽样调查了上海448户全国“五好”家庭,经过分类统计,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即“五好”家庭的比例随着家内辈数的增加而增加。家庭内辈数越多,评上“五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448户“五好”家庭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就有365户,占81.5%。而核心家庭仅有74户,占16.5%。不仅上海如此,其他各省市都有类似情况。去年北京调查了328户全国“五好”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共239户,核心家庭才77户。  相似文献   

11.
当代,“过日子”逻辑包括子女成才、延续后代、家庭和睦、经济宽裕四个衡量标准和子女成才、延续后代两个优先级需求.农民教育选择服从“过日子”逻辑的考量.“过日子”逻辑下农民教育选择呈现历时性变化特征,教育机会向教育前景明朗的子女及男性后代倾斜,教育前景而非经济因素是决定教育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农村教育政策要将农民的“过日子”逻辑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12.
核心家庭的生命周期是指一个核心家庭从其诞生伊始,经历了运动、变化、发展直到其本身分裂出新的核心家庭(或转变为其他类型家庭)的过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能把对家庭横向比较研究转变为纵向追踪研究,能解剖一个家庭从诞生、生长、发展到分裂(包括自身的转变甚至死亡),到被新的家庭所代替的全过程,这样就能使我们由宏观进入微观,比较细致地观察到家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使我们发现核心家庭演变过程中的许多新情况。如  相似文献   

13.
咨询服务台     
律师同志:我今年60多岁,与丈夫感情不好分居多年。现在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每月不足300元的收入不能养活自己及看病,要求丈夫(他每月有退休金1000元左右)给生活费,丈夫说孩子可以赡养我而拒绝给钱。丈夫的做法对吗?周大年周大年同志:首先要以肯定的是,周某丈夫的做法是错误的,也可以说是违法的。虽然我国法律是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但我国《婚姻法》第20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抚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抚养费的权利。”法律这样规定是因为夫妻是共同生活的伴侣,双方在经济上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供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社会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其中的家庭学更为千家万户所重视。用文艺的形式来反映家庭学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引导人们去正确处理各种家庭矛盾,是一件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在这思想指导下,我和陈可可创作了电视剧《一个女演员的烦恼》。该剧描写了一对知识分子夫妇,他们有理想、有才能,对事业有强烈的献身精神,对家庭也有很深的眷恋之情。可是因为家庭和事业之间不断产生的矛盾,使夫妇间出现了“感情危机”。男的认为在目前这阶段,只有“二保一”,他才能干出成绩来,这是解决夫妻矛盾的最佳方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家庭的闲暇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家庭社会学中的一个分支了。本文想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家庭的闲暇问题:从闲暇行为中的个人和家庭的关系来分析家庭闲暇的诸类型;在核心家庭形成、发展的周期中,考察核心家庭的闲暇行为的演变。西方社会学家在研究家庭闲暇问题时指出,个人生活时间可以分成劳动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和自由时间(除去劳动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剩下的时间),而家庭是一个对个人自由时间的活动起着更强的约束作用的集团。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家庭又是一个为个人闲暇行为提供场所、手段和机会的社会单位。法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跃生 《社会》2006,26(3):118-136
 世纪," 年代末城乡核心家庭虽相对减少,然而,城乡家庭结构的简化趋势并没有改变。在城市,其标志是单人家庭上升,核心家庭中夫妇核心家庭上升,直系家庭中三代直系家庭下降。乡村三代直系家庭增加,约占乡村家庭总数的!"- 以上,达到近!" 年的最高水平;单人家庭和夫妇核心家庭则处于增长状态。当代城乡家庭结构的变动特征与二十余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之下“少生”和“独生”环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经济转型中人口迁移流动加速也促使家庭类型变化。在这一背景之下,家庭养老资源进一步萎缩,这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自从墨顿提出核心家庭理论以后,国外不少学者认为核心家庭是工业化的产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家庭核心化是家庭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向。虽然国外也有不少学者曾经提出,在工业化以前,欧美不少国家都曾经是核心家庭,核心家庭与工业化无必然联系,但核心化理论仍然是国外学者的主导理论。我国不少研究家庭结构的学者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也强调这个主题,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婚姻家庭中,夫妻一方丧偶,自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人为的半路“分道扬镳”,也在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年轻夫妻中途离异,导致家庭破裂的事例日渐增多,由此而来的是无数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正受着支离破碎的家庭教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无可否认,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家庭,它是一种在特殊环境中进行的。由此,孩子们的心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把对他们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积极地“荒年保苗”?这就是本文诚挚地向单亲家庭的父亲们或母亲们提出的、需要冷静思考的重要课题。一、单亲家庭的不利因素及对子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进行的许多比较研究对制约当代社会中的各种家庭形式和类型的主要因素作了评价,得出结论认为家庭象任何社会制度一样,由于一系列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当代一大部分社会学家指出,今天的家庭变成了“孤岛”,在规模上大大缩小,主要是以夫妻为核心。家庭不再是昔日的生产场所,而成了单纯消费的场所。同时,它也丧失了帮助和照料老人或病人的传统功能,而它的子女社会化功能也由其他社会机构来分担。妇女社会状态的改变——进入家庭以外的职业活动导致了夫妇间的新关系的产生和他们在家庭内新的角色分配方式的出现。子女占据着以往所没有的中心地位,这意味着父母间关系的一种新的格局。同时,家庭群体成员的心态和态度本身也产生了变化,家庭越来越成为逃避外部环境“攻击”的情感避难所。在对这种演变具有重大作用的因素中,我们可以列举出以下几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人,生老病死都要与他人及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构成人的“社圈”。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三个“社圈”。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社圈。因工作、学习或日常业务与自己保持密切联系的人们构成人的第二社圈。因舆论和大众传播媒介而了解自己的人们构成人的第三社圈。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三个社圈,孤儿和流浪汉就没有第一社圈。白痴、瘫痪病人以及其它原因不能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人就没有第二社圈。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就没有第三个社圈。作为第一社圈的家庭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单身家庭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家庭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