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天枝 《社科纵横》2011,26(5):23-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家庭和谐是重点、难点,也是关键,笔者通过典型调查,找出农村家庭和谐的问题及原因,树立农村家庭和谐价值理念,以实现农村家庭稳定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我国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有上升的势头。本文从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家庭变迁及其对农村老人自杀的影响,并结合杜尔克姆的社会整合理论认为,农村老人自杀增多与由于转型期农村家庭的各种变化导致家庭凝聚力下降从而使传统家庭具有的自杀免疫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东省三乡镇的21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农村老年人丧偶后开始正式获得子女提供的经济供养;丧偶老年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其子女提供的经济供养,但获得子女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却很少;在失去配偶的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同时,丧偶老年人的家庭角色逐渐边缘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对丧偶老年人养老的承载能力止于物质层面,丧偶老年人生活、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亟待多元化养老主体的供给。  相似文献   

4.
罗喜江 《创新》2013,7(1):111-115,128
广西农村由于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历经变迁,至今仍与其他养老模式并存并居重要地位。需要全社会共同完善和创新这种养老模式,才能应对目前更严峻的挑战,以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的家庭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家庭关系的主轴已经发生了从父子轴向夫妻轴的重大转变,以情感为基础的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已成为现代家庭成立的基础。农村家庭关系的另一个重大转变是婆媳之间共同谱写着一首协奏曲,婆婆通过观念的变革与担当二度母亲来获得晚年的赡养资源,而媳妇则为了留守在家里的孩子得到好的照顾而与婆婆建立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的家庭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家庭关系的主轴已经发生了从父子轴向夫妻轴的重大转变,以情感为基础的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已成为现代家庭成立的基础。农村家庭关系的另一个重大转变是婆媳之间共同谱写着一首协奏曲,婆婆通过观念的变革与担当二度母亲来获得晚年的赡养资源,而媳妇则为了留守在家里的孩子得到好的照顾而与婆婆建立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家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以及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和慈善事业等以寻求解决之策。但令人遗憾的是,现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践侧重关注的是农村老年人的经济需求,往往忽略了其生活照料、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我地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广泛存在着“小学化”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失去了原本快乐的童年生活,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以防控。防控的途径与方法很多,就我地而言,我们认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极富效益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为中国的计划生育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一群体目前日益步入老龄化,他们的养老面临一系列困境,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普遍较重,附加于计划生育政策上的政策性保障有限,养老风险较大,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功能不健全等等。为此,建议设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专项基金,以减轻独生子女养老的经济负担;独生子女父母要加强自我养老意识,为自我养老创造条件;加大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应对未来不断增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挑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使其逐渐成为家庭养老的可替代性选择等。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现行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没有反映农民的真实需求,导致供给与需求错位.一方面造成不符合农民利益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过剩,公共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导致符合农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如何从农民自身的需求状况出发,建立科学的表达农村居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应做到:建立反映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状况的民主表达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立足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状况,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相似文献   

11.
邓曲恒 《浙江学刊》2012,(5):163-173
农村居民的收入通常处于波动状态,收入风险不仅反映在消费的波动上,而且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收入风险通常可以通过消费这一视角进行考察。本文利用2000年至2004年江苏、河南、四川、云南四省的住户调查数据,对农村家庭是否能够完全保险消费风险进行了检验。本文的分析总体上拒绝了完全保险假说。本文的研究表明,非外出打工户进行消费保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相关政策应向非外出打工户倾斜。食物消费尤其是经济状况较低的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应该成为政府应对消费风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13.
面对社会转型,农村家庭需积极进行经济资源、情感资源、照顾资源重构,以帮助老年入调整压力应对的方式,纾解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和疾病照护压力,维持精神健康.然而家庭资源的重构也并非一劳永逸,子女远距离的务工经商常常造成老年人照护资源的流失,难以应对疾病照护压力,精神健康受损.因此国家应通过促进农民工家庭城市化、增加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供给等措施,增加农村老年人应对压力的可得资源,切实提高其精神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11,(5):7-8
目前,辽宁农村低保家庭中的常年病人有11.5万人,其中精神病者4.5万人,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7万人。这些常年人不同程度地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开展集中养护和托管。对此,辽宁盛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从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着力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工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构建服务平台,创新运行机制,探索出一条解决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社会救助和托养服务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依据本人在济南唐王镇Z村家庭寄养基地的长期志愿服务,以及于2009年月7月对济南Z村家庭寄养基地调查的资料,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中孤残儿童社会适应行为效果以及给儿童身心发展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淳朴、自然、温馨的寄养环境、富有爱心的家庭氛围对孤残儿童生活中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农村的环境也促使其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等普遍加强,并在寄养过程中使他们找回了曾经缺失的亲情和社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6.
赵锦云 《社会福利》2002,(12):43-45
儿童福利事业转型经历三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50年代末期,是体制改造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开始接管“育婴堂”、“孤儿院”等旧式民间儿童福利机构,并对之进行改造,构建起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拨付资金、统一配置人力资源和固定资产的儿童福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方伟明  孟广宇 《学术交流》2012,(12):147-150
留守妇女是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新兴群体,她们的生存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对留守妇女的政治参与、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发现留守妇女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劳动强度大,家务负担重;夫妻聚少离多,婚姻不稳定,自身权益缺少保障;文化生活少,治安隐患增加,缺乏安全感;儿女外出务工,老年留守妇女问题凸显。鉴于此,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农村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留守妇女整体素质,创建和谐家庭;创造条件,尽可能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留守妇女生活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刘程  黄春桥 《社会》2008,28(1):118-118
基于2005年初在中西部五省所展开的调查,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民大批进城工作的流动经历对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分析发现:这种经历有助于推动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的现代化。而且,不同的流动经历所产生的这种影响的大小又有一定的区别。此外,流动这一单一因素对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现代化转变的影响又是有限的,要完全实现这种转变还取决于其他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企业用工荒、农村务工者求职难的问题突出,信息不对称是其关键致因.大量调查表明,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统线下求职仍是农村务工者最主要的求职方式.文章选取农村务工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农村淘宝平台线上投放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务工者的求职现状并对线上求职与传统线下求职渠道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线下求职渠道而言,基于农村电商平台的线上求职具有高效性、可靠性、信息透明性、信息匹配性四大优势.为更好地借用农村电商等平台发挥线上求职渠道的潜力,应从国家及有关部门、农村电商、线上招聘平台、农村务工者等层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关注的是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村家庭中不同年龄和代际间的社会平等问题。文章描述了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状况,指出农村老年人群体性的相对贫困现状,以及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化与农村整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认为农村以年龄和代际为界的社会分化业已形成。文章还通过对家庭养老制度面临的资源困境的分析,进一步解释了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是如何通过改变农村的家庭制度和家庭中的代际关系对老年人的生活及其权力和权利状况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