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 ,在中国小说园地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有着传统笔记小说神韵的小说作品 ,即“新笔记小说”。新笔记小说极大程度地继承了古代笔记小说的文学精神和艺术旨趣 ,同时又包蕴了不少新的质素 ,新笔记小说是古代笔记小说潜移默化的产物 ,也是新时期以来特定人文环境激发、催生出的一种小说体式和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园地出现了有着传统笔记体小说神韵的作品,这就是“新笔记小说”。新笔记小说是古代笔记小说潜移默化影响的产物,也是新时期特定人文环境中激发、催生出来的一种小说体式和文学现象,它极大程度地承续了古代笔记小说的文学精神和艺术旨趣,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鲜明的传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笔记小说是古代笔记小说潜移默化的产物 ,也是新时期特定人文环境激发、催生出来的一种小说体式和文学现象。新笔记小说在承扬传统的同时 ,又包含了不少新的质素 ,即现代性特征 ,在不重“实录”、具有理性深度与现代感、手法之“新”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新笔记小说在文坛上逐渐兴起,随着各种外来文化的介入,新笔记小说不仅深得传统小说之精髓,同时也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外来文学的影响,不少作品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中国新时期小说园地因而具有一道奇异风景线。文章从魔幻的世界、魔幻的手法和魔幻的基因三个方面论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新时期新笔记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笔记小说"概念的发生植根于清代学术传统,也是"中体西用"思维模式下的产物。它始于清末时期梁启超"札记体小说"名称的提出,而其文体的探讨至民国时期的郑振铎、王季思、浦江清等方趋于完善。通过历时性(1902—1944)的考察可知,"笔记小说"拥有自身的特质和品格,它并非能为目前学界之现代小说观念下的"小说四体说"所藩囿。  相似文献   

6.
漫游在自然与心灵的堤岸——关于小说发展的几个断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新小说"对传统小说创作方法的颠覆,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合理性问题得以突显,也使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有了重新构造的契机.小说样态从现实主义小说到心理小说,再到"新小说"的变迁,一方面体现人类运用语言把握对象方式的变迁,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诗意在人类不断循环往复的文学创新中向历史深处的积淀.诗意在"新小说"艺术探索终极处的呈现,应被视作文学在面对混沌与深邃的世界时又一次向诗性的皈依.  相似文献   

7.
清代小说家佟世思以其亲见亲闻之故事,撰成笔记小说集《耳书》。小说内容以志怪、志人为主,篇幅短小,多果报情节,劝惩意识显明。这与佟世思的小说观有直接关系。佟世思既承认小说的虚构性,又主张小说"非同臆说",同时更强调小说的社会教化功能。佟世思的小说及其小说理论不但为辽宁小说史的书写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中国古代小说及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的发展,由上古神话传说的萌芽,至魏晋六朝笔记小说的雏形,而至唐人传奇,渐趋成熟;宋元话本的出现,又走向繁荣;至明清,则成为文学的主流。三国题材的小说也有大体相近的发展过程,它始于魏晋六朝笔记小说(即古小说)。元末明初成书的《三国志演义》是历代三国题卡才的民间艺术与文人创作的集大成。过去,研究《三国志演义》的继承关系,首先都谈到平话,其次论及元代三国戏,对于古小说,几乎未见有人作系统论述,故不揣浅陋,作此初探。听谓古小说,专指魏晋六朝文言笔记小说,包括志怪与志人小说。鲁迅《古小说钩  相似文献   

9.
晚清"新小说"的类型划分,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小说题材作为标准进行的划分."新小说"类型与题材的变化具有同一性."新小说"的题材经历了从"大"(政事、国事)到"小"(家庭、儿女),从启蒙新民到娱乐消闲的变化.反映在小说类型上,就是政治小说等的衰落,社会小说的流变,写情小说的崛起等;期刊作为"新小说"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其宗旨与理念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了"新小说"类型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笔记小说作为小说之一种,其性质"介于文史之间”(参见周勋初<唐人笔记小说考索>第107页),它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宋代笔记小说是在唐代笔记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受着宋词繁荣局面的影响,其中有不少文字是关于词学研究内容的,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词学价值.
  对宋代笔记小说的词学价值,前辈学者曾予以重视并利用.如唐圭璋先生在编撰<全宋词>时,"辑佚的渊薮”中便包括了"笔记小说”(参见<全宋词>编订说明).当然,宋代笔记小说的词学价值不囿于此.它还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一)词人评骘;(二)词作鉴赏;(三)词学文献考辨.
  ……  相似文献   

11.
唐末五代天水作家王仁裕的笔记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较高地位,其文学价值应予关注。王仁裕笔记小说明显体现出唐代传奇向宋代传奇的蜕变,其笔记小说集《玉堂闲话》、《开元天宝遗事》、《王氏见闻录》、《唐末见闻录》等的纪实性明显增强,但也有许多依传说渲染虚构的痕迹,在情节生成和人物、场面、环境等方面体现出修饰和描写细腻的特点,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晚至清末民初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重新认知“五四反对派”的正面价值是全面理解“五四”的题中应有之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首次与新青年交锋的林纾,是被文学史固化乃至丑化的“反对派”,其小说《荆生》和《妖梦》更是新文学史上的经典“反动文本”。实际上,这两部小说乃是林纾的游戏笔墨,体现了林纾“好谐谑”的性格面相,也呈现出中国传统笔记小说“资谈助”的特征,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严肃“小说”。这两部小说由小报上的“游戏文字”升级为新文化战场上的“反动文本”,成为五四新青年批判林纾的关键一击。重回历史现场,考察这一“反动文本”的历史生成过程,有益于深化对“五四”的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13.
笔记小说是介于“笔记”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阿城的《遍地风流》可说是新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主要通过这部小说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风度和语言特色等方面,探究其呈现出的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晚清小说杂志<新新小说>在对"侠"的建构与创新方面有所着力.它在侠与时代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且在侠的内涵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侠在国家救亡、人种改良方面应有的作为.翻译小说的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新小说>中的侠的表现.<新新小说>杂志所提倡的"侠",从整个中国的侠的发展史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实验性.  相似文献   

15.
新与旧的问题实质是价值观的变化问题,激进的现代性也是激进的崇新主义。新世纪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新景观,作为应"世"的小说,就不能摆脱以"标新"的姿态来面对这些新的价值特征及其新的文化格局,但在具体操作上,小说又往往以"后退"的姿态在内容与形式上蕴含着立旧情怀,不仅局限于基本的创作方法与审美立场上,更有小说大环境下的类型化创作倾向。文章就新世纪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民间立场、文学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整体性归纳分析,从而展现新世纪小说标新与立旧的双向旨归。  相似文献   

16.
"笔记小说"这一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混乱的不足,这一概念的使用造成了小说概念上的混乱、目录学的混乱。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表象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理论研究落后于时代的变迁,没能正视小说界已经发生的古今之变和中西之辨,实际上则体现了古今小说概念的冲突、古今主流思想的冲突、古今学科分类的冲突。文章针对以上现象和原因,提出了将笔记类作品划分为"小说类笔记"、"历史类笔记"、"考据类笔记"和"杂俎类笔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学术界对曾风行文坛的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的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的评论有所偏颇.其实,根据作者本人及同时代学者的有关论述,并结合该书深入研讨,纪晓岚在艺术上是故意不走唐宋传奇小说的道路,而刻意模仿魏晋笔记小说"粗陈梗概"的面貌,忠实地继承魏晋志怪的质朴简淡的风格的.因此,<阅微草堂笔记>并非"结构松散粗糙,人物形象苍白呆滞"的作品,而是清代拟魏晋小说的文言笔记小说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作为从中国近代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型过渡标志的《老残游记》,长期被重视的是它在描写上的艺术技巧,以及它在思想上的进步意义.而它在小说审美形态上的"革命性"贡献,尤其是在从文人文言小说、传统白话小说以及晚清各种类型的社会批判小说向五四新小说转型过程中的"过渡阶段"的标志性意义及文本贡献的意义,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者深入探究.而汉学家普实克、华裔学者夏志清等人对《老残游记》上述"革命性"贡献的阐述,也依然存在着诸多不明晰甚至含混的地方.事实上,《老残游记》在叙述者与小说主题之间所达成的"高度统一性"或者"整体性",是由该小说文本在主题、人物、语言以及艺术技巧诸多方面的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所共同构建出来的一种叙述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桥词典》在文体形式上,是对笔记小说的发扬,在文学理念上,是向古小说观念的复归。其词典外衣则为笔记小说零散无拘的形式给出了一种长篇小说文体所需要的整体构成性,从而成就了一种不同于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全息性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形式是与这部小说对于人类文化的探讨本质联系在一起的,若采用全景长篇小说文体,作品中活跃而舒展的思想便会残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笔记小说开创了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共存一体的先河,实现了此后的两种文学互动影响的机制化,并催生了第三种文学通俗文学的形成。这也是中国文学之所以始终保持主体鲜明、形态丰富、承续有序、不断创新的生命活力的最根本原因。基于此,本文选取晋代的一篇笔记小说 峡口道士 作个案研究,对其进行叙事解读,探讨作品的叙述语态、角色模式、叙事程序等,发掘出这篇笔记小说的深层结构为主体的确认,折射具有文学媒质功能的笔记小说的叙事特征,进而为中国文学的叙事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