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他域文化的冲击,加之湖湘文化自身的不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一系列因素,促使湖湘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型成为当务之急.湖湘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保护和传承自身精华的前提下与时俱进,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凝聚人心的作用,更好地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谢双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1):121-123
李达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政治宣传家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发展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湖湘文化对李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实践的认识论和辩证的方法论、强烈的爱国热情。湖湘文化在李达的思想和政治宣传活动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郭凤莲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2):68-72
同任何其它文化一样,湖湘文化也有负面性,这种负面性根源于其历史、自然的环境和自身的特质。湖湘文化对毛泽东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正面的影响是主要的,但负面影响也同样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晚年,毛泽东出现的失误都可以从文化因子上找到原因。分析这些并非否定湖湘文化或毛泽东的功绩,而是坚持一种辩证的、客观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隋秀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6-49
杜甫晚年流寓湖湘期间创作了150多首诗歌,这些诗歌所表现的爱国忧民情怀和经世致用思想,丰富了湖湘文化,并对湖湘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杜甫后,学习和继承杜甫的湖湘诗人和学者代不乏人。为纪念杜甫在荆湘地区传播文化的伟大历史功绩,湖湘人民在杜甫生活过的地方修建了多处纪念杜甫的建筑。这些遗迹和名胜本身就已经成为湖湘文化的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时期的曾国藩深受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影响,曾国藩的文化品性中打下了这两种相互交汇的地域文化的深刻烙印。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影响在湘军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挑兵选将还是治军打仗,其思想文化理念无不烙上了这两种文化影响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曾耀农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68-72
湖湘文化是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对湖南影视题材的选择、湖南影视人物的塑造、湖南影视主题的提炼、湖南影视情节的安排,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陶海洋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3):47-53
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以湖湘文化这一独有的区域文化作为基本支撑,奉经世理学为圭臬,形成特殊的集团个性。湖湘文化对湘军集团头魁人物的思维品质、人格定位、行为特征和彷徨心态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经济生长的土壤,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亦存在两面性,其优良文化品质为湖南经济提供强大精神资源、智力支持和发展契机;其“重理轻欲”“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传统价值取向养成的集体“道德人”和“政治人”特点,阻碍湖南经济发展。创新湖湘文化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反思湖湘文化精神实质,促成文化新合力;科学扬弃湖湘文化传统,实现文化重心大转移;同步推进社会体制创新,营造文化创新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熊英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4):53-55
湘军中的绝大部分高级将领和文员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军营里以文化促军事,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和诗作赋、编书重教、增广学额、捐建学校等,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曾长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1,(1):78-81
曾国藩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 :钻研义理之学、镇压太平天国和开创洋务运动。而这三件事都与对传统文化 ,尤其是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分不开 ,因为他起家词林 ,潜心经学 ,对理学有很深的造诣 ,并将读书与修身结合起来 ,即学术、心术、治术联通一气 ,向“修、齐、治、平”的境界努力。他所做的后两件事 ,其实都是学以致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91-95
民族文化要保存并强化其身份,就必须迎接全球化变革的挑战,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开展平等对话,在开放的环境中增加认同,既保持自身的文化性格,又能自我创新和发展,参与创建共存共荣的全球多元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的趋势凸显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要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并以此为创新根基,保证文化创新的自主性、民族性;文化创新要与外来文化互动,在合理的文化变异中求得创新,并为文化的连续创新提供动力,但要确保自身文化的安全性;文化创新的成果还要进行传播,在传播中验证成果、宣传成果,不仅为文化创新提供活力,也为世界文化的融合共生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皋艳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89-91,1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文化的多样化属性,然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王雪飞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2-85
校园文化赋予大学精神力量和独特的个性,在大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全球化开阔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视野,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改变了校园文化的理念,使新时期的大学文化变得更具包容性与时代性。与之同时,具有不同价值内涵的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变得越发激烈。本文通过对文化全球化影响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寻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丽雅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1):44-46
文化全球化将民族国家融入世界,呈现出文化同质化、一体化趋势,影响、威胁着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完整性,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的交流失去了平等性和交互性。全球性文化公共领域是各种文化的合力和张力形成的一种“场”,它为不同文化提供一个进入主流话语的途径,促进各国文化的平等开放、普遍交往和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复杂的联结",全球化是人类近代以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本质是文化全球化。异质文化的重新整合、东西文化互补趋势的出现、文化功能的多重性组合,是文化全球化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这种文化态势对西部文化创新的启示是: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走经济与文化互动共荣之路;以科学、民主、法制和优秀人文精神为内容,完成东西文化互补;以人为中心,把文化繁荣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以先进文化为目标,构建出符合西部民情、适应西部社会发展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先进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2):76-80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大趋势下 ,世界各民族国家、地区固有的传统文化 ,支撑主导意识形态的文化基础与其它文化形态、文化模式之间日益发生着冲突与磨擦 ,全球化浪潮及市场化过程对于中国文化的冲击尤其明显 ,这种冲突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先进文化建构及对未来中国社会整体走向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8.
霍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59-62
文化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世界各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中国要保存和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必须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国庆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文化人类学一直着眼于民族文化的研究 ,尤其侧重于文化的“无意识的传承”的研究。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 ,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不同国家、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其“无意识的传承”传统 ,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 ,常常为来自国家和民间权威的力量 ,进行着“有意识的创造” ,这种创造的过程 ,正是一种“文化的生产”与“文化的再生产”的过程。这种“生产”过程 ,利用原有的文化资源和新的文化创造来展示各自的文化特征 ,形成一种“文化 +文化”的现象。特别是当把文化的展示置于旅游体系中时 ,文化的生产、消费和文化策略之间已成为一个整体。在全球化过程中这一文化的生产 ,在一定程度上 ,又强化了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文化的多元需求,使文化全球化成为历史必然。它给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的民族文化必须立足自我,迎接挑战,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中创造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应该着重从民族文化的综合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三个方面入手,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