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省直管县"改革正在全面推开的,但"省直管县"不能自然解决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要顺利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兼顾其他层次和范围的行政改革,在实施时有所侧重,对苏南地区来说就是把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1983年开始的"市管县"体制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诸多弊端,对此,学术界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构想,其中占主流地位的是"省直管县"改革,认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政府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有助于缓解县乡财政压力。当然,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也面临着许多的难题。为此,应该充分认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系统性,不断完善分权化操作,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江苏三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扩权强县"的初步效果,但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与行政市管县体制之间体制性摩擦造成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从发展型、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目标,也是彻底解决上述两种制度摩擦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以各地深化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为宏观背景,澄清民族省区相关改革实践滞后的认知误区,分析省直管县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兼容性,并提出省直管自治县是解决民族自治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阻力及实现路径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而"省直管县"体制逐渐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有利于减少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发展县域经济等。然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必然面临许多阻力,如管理幅度问题、区域性产品供给危机等。只有全面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过程存在的各种阻力,积极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现路径,才能构建符合国情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国最早全面探索推行省直管县体制的省份,海南省经过不断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省直管县海南模式。20多年来,省直管县海南模式既有成功经验,亦有反思教训。在省直管县海南模式面临争议和困惑的背景下,如何评价海南模式的功过是非,如何抉择其未来走向,以及其启示省思等,都是需要直面的问题。从长远看,省直管县海南模式亟待从府际职责划分、合作机制构建、市县关系管理、配套改革等方面加以完善以砥砺前行。针对海南模式的分析表明,省直管县没有统一模式,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借助行政层级调整这一契机,合理定位政府职责并适时优化府际关系,推进府际治理,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7.
黄丽 《淮海文汇》2011,(4):20-23
2009年财政部发出推进省直管县的改革意见,改革推行后,对省、市、县三级政府既有利处,又有弊端,改革后可能出现两种趋势:"分省"、"合县"。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四个层面分析省直管县产生问题的根源,并对应的提出继续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改革以来我国省级政府财政状况的全面分析,发现在维持现有省级政府财政数量条件下实施“省直管县”改革是可行性。但是,可行并非不改革、不发展。为了顺应城市化发展要求,我国省级政府财政的未来发展路径可依近期“省直管县”改革和远景“增直辖市”改革两个大阶段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省直管县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省直管县改革在一些省区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分析省直管县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五个省区省直管县改革的最新进展,提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省直管县改革应转到促进县域城镇化建设和中小城市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大中城市行政区划还存在的诸多问题,实施"市-区-社区"式的"二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作为大中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一条路径,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这种模式中,"市"下设"区","区"是城市地区最小的行政区划单位,"区"下设非政府机构性质的社区管理服务机构。这种模式的顺利实施,要以省直管县(市)、增加省级行政单位等其他不同层级的区划改革为前提,并以大力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全面推行社区居民自治作为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发挥县(市)政府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避免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不合理干预。鉴于“匀质型”地区“市管县”功能已经失效;以及行政组织扁平化的改革的要求,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市管县”体制,实行“强县扩权”。即赋予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行政管理水平较高的县(市)更多的行政管理权限,并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变“市管县”为“省管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权力主体不明,行政不统一,自治政策不切实际,导致国民政府县政无为、无力、无效乃至失败。国民党第二次内政会议决定对县政制和政纲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国民政府初步建立起权力主体明确、组织充实有效、行政统一、政策适宜的县政。  相似文献   

13.
"省管县"是近几年来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受关注的改革模式,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是从分析我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存在的诸多的弊端入手,讨论推进"省管县"体制的积极意义,给出了可供选择的改革路径,并研究了"省管县"体制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有学者还对当前各地"省管县"体制的实践情况加以分析,指出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的省直管县改革是在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显著发挥、现代技术快速发展、有效政府和城乡分治理念被广泛接受的大背景下推进的,承担着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升行政效率的历史使命。作为经济强省的广东省必须在“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促进生产力发展。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走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两种不同模式和广东省自身条件探讨了广东省“省管县”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主要由环境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权配置、职权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有机组成。我国现行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环保管理体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以"地位独立、分工明确、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监督有力"为原则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改革,以期早日构筑我国科学化的现代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上看,城乡关系与地方行政体制尤其是县制改革有紧密关联。传统“郡县制”体制下城乡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近代随着城乡的突变式分离,地方行政体制亦频繁变动。改革开放后,旨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市管县体制在现实中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为打破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不少地方试行了省管县的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省管县已成为统筹城乡的重要改革方向。而要搞好省管县的改革,必须平衡和规范市、县公共权力的行使边界,合理界定其权责界限。同时,省管县改革要做大做实县作为一级独立政权所必需的政治、行政、财政等各项权能,赋予其相应的治理资源特别是行政权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规模经济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基于河北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县乡政府规模偏大,财政赤字严重的现象虽经过1998年严厉的机构改革仍未有根本的改变。通过对河北省县域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规模、公共支出等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在县域层次上存在规模经济现象,即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县政的管理成本会递减。因此,通过调整县政区划,扩大县域人口规模,有助于提高县政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变迁述略(1912—194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2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其前期(1927年前)是省、道、县三级制,中后期为省、县二级制。辛亥革命后沿袭清末22省,1913年起置绥远、热河、察哈尔、川边(西康)特别区,后遂改为省。顺天府改置京兆地方,旋并入直隶省。阿尔泰区域由外蒙直隶中央,继又划属新疆省,并新设宁夏、青海省,另置过东省特别区和威海卫行政区。抗战胜利台湾省回归,东北地区划建新9省。1946年初承认外蒙古独立。该时期还创设直辖市和普通市,增添不少设治局。1947年6月全国共35省,1地方,12院辖市,57省辖市,2016县,40设治局,3管理局,131旗。  相似文献   

19.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我国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政府层级精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当前我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