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光炎 《领导科学》2000,(10):24-25
领导干部运用权力、履行职责,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实践。反过来,其所得的利益的多少,又影响着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实绩的优劣。显然,权力、责任、实绩和利益,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应该形成合理的比例配置,否则就会造成一种错误的导向……  相似文献   

2.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既是组织指挥者,更是带头实干者,必须做到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会干事.会干事是一种本领和水平,体现干部的"能".科学发展强调又好又快,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有会干事的本领.  相似文献   

3.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既是组织指挥者,更是带头实干者,必须做到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会干事。会干事是一种本领和水平,体现干部的"能"。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理应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人民谋利、助人民解困,但有的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灰色化,当成了为自己、为亲属、为身边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科学发展、加快民生福祉改善,都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领导干部灰色权力的表现 领导干部的灰色权力有很多表现形式,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用人不问规则.根据《公务员法》、《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等规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用人必须坚持“凡进必考”,领导干部选任需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但有的领导干部视这些规定为儿戏,随心所欲用人,包括“身边人”和“同僚人”.前者如其亲属、司机、秘书和志趣相投的人,后者如上级、同级、下级或其相关人员等.随心所欲用人的方式一般有两种:“本地指定”安排,即领导通过授意,违反程序、原则,不避嫌地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安排到领导“说得上话”“说了算数”的指定单位指定岗位上;“相互交流”安排,即两个不同地区或不同单位的领导,出于避嫌的考虑,你把“我的人”安排到你单位、你辖区,而我把“你的人”安排到我单位、我辖区.而且,领导干部安排的人通常情况下会在分工、待遇、考核、晋升等方面受到特殊关照,普通干部群众敢怒不敢言.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如开会时突然群情激愤、化解矛盾时反遭众人围攻、突发性安全事故等,若处理不当或解决不好,就会使问题闹得更大,甚至引起更大的纠纷,而不可收场。因此,出现突发事件,作为当事者的领导如何正确对待突发事件,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善后工作,是领导干部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项本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对权力的监督和控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必须有效防止和控制公权力的异化,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7.
正调研是领导干部熟悉情况、查找问题、正确决策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掌握一些调研技巧,其中有三个规律是领导干部应该高度重视的。一是领导干部要主动带头。对领导者而言,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有利于掌握真实情况,减少由于逐级汇报而带来的信息流失和信息失真,确保理性分析、科学决策;对其他干部而言,一把手带头会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大家以更加亲民务实的作风,克服懒惰心理,主动开展调研工作;对群众而言,看到领导干部亲自上门,就会更加重视,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8.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领导干部具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水平,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很高的境界。如果没有很高的境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成为口号。  相似文献   

9.
彭美云 《决策导刊》2005,(12):14-16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期,把“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到领导活动之中,领导干部就必须从领导素质、领导方法、领导能力和领导体制诸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决策探索》2009,(21):7-7
底线就是底色。党的纪律是我们党对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自身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具体体现。一名其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能在党的纪律中找到根本准则。事实证明,谁的党性坚强,他就一定是遵守纪律的模范;谁出了问题,他就一定是在某些方面违反甚至践踏了党纪国法。在各种诱惑面前,我们必须时时处处用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控力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全党同志提出的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因此,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如何就成了当前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胡银红 《领导科学》2012,(26):63-64
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左右和决定着我们的事业,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对领导干部来说,操守、责任和担当是必须认真面对的三个命题. 重操守是领导干部的第一品质 操守就是人的品德和气节,它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和安身立命的基石.它既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智慧;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财富.领导干部用坚定的操守做基础,可以增长才干、知识、本领和胆魄,开阔人的胸襟和眼界,可以提高办事的成功率,因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可信的、可敬的.反之,没有操守,领导干部就是一个变色龙,甚至会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工程建设中,工期、安全、质量、投资四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的影响。就工期单因素而言,在合理的情况下提前工期,工程建设中的安全、质量不变,投资能够节省;如果拖延了工期就会加大投资;但一味的压缩工期,安全、质量就会下降,投资也会增加。所以我们不可忽视不合理压缩工期给工程本身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思想境界,体现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怎样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正视和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多市场接触(MMC)如何影响企业竞争?以往的研究大多表明,由于跨市场报复的威慑,多市场接触减弱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强度。但是,要真正了解竞争的全貌,只关注产品市场会使企业战略存在盲点。本研究将视角延伸到要素市场,考察企业价值链下游的多市场接触对上游技术范围的影响。通过对全球医药行业2007—2018年12年间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与“多市场接触降低竞争强度”的传统研究结论不同,产品市场的重叠会加剧企业在要素市场对多元化技术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效应受市场集中度和相对市场地位的调节。该结果表明,虽然多市场竞争企业在产品市场相互克制,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背后暗流涌动,只是将竞争转移到隐蔽的要素市场,企图“暗度陈仓”——通过多元化技术竞赛打败竞争对手。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相互克制理论并不适用于要素市场,是对多市场竞争研究的有效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弱势心理是一种消极的不正常心理,对领导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不利影响,如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不高、牢骚满腹,对工作消极应付、顾虑重重,缺乏创新和应有的责任感等,因此领导干部存在弱势心理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造成领导干部弱势心理的原因很多,如果我们对这些原因归类分析,就会发现领导干部弱势心理在有些特定心理情境下是可以理解的,对其应该采取引导措施,领导干部自身也应该加强心理调  相似文献   

1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领导干部具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水平,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很高的境界.如果没有很高的境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成为口号.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境界的高度决定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入程度.作为部队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大力提升政治境界、理论境界、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自觉实践者、积极促进者.  相似文献   

18.
侯磊 《领导之友》2013,(6):31-33
解决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天职与使命。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领导干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你不强大,问题就会强大。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想解决问题的人。(1)实践告诉我,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天职与使命。工作是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推进的。要做一名称职乃至优秀的领导干部,必须注意提高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  相似文献   

19.
<正>领导干部是单位的引领者,领导干部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整个单位。领导干部心理和谐,单位就出战斗力。如果领导干部心理不和谐,就会成为单位最大的污染源,因为情绪具有传染性,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情绪传染性更强。因此,内心和谐不仅是领导干部自身的一种需要,也是其对单位、下属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专业化分工,使工人掌握的是整个生产过程中一个“极小”环节的技术,缺乏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彼此协调,这样的工作是造成工人偏执、孤僻、麻木心理和自我为中心意识的一大诱因,使员工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更会造成彼此之间猜疑、嫉妒和仇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