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贫困人口的增多有力证明了即使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增长也不能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新的政策应该着重考虑不平等问题,尤其是城乡差距问题。本文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从远期或近期看,贫困增长与不平等的相互关系.最后表明,我国政府只有鼓励城市化的长期政策才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在我国高校中出现了以无力支付学费为主的表现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在这些学生中又出现了另一种贫困现象——"心理贫困"。针对高校学生"心理贫困"的各种表现特点,本文探讨了解决这种"心理贫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后扶贫时代缓解农民主观相对贫困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使用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通过A-F法对农民主观相对贫困进行测算,并构建logit模型等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主观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农民主观相对贫困发生率为30.25%,获得感维度以及经济地位、社会参与、文化活动等指标对主观相对贫困贡献度最大。(2)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农民主观相对贫困,且可以通过扩大收入效应与消费效应缓解农民主观相对贫困。(3)村庄方面,数字乡村建设缓解农民主观相对贫困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相对落后地区;个体方面,数字乡村建设缓解农民主观相对贫困的作用效果对老年群体和风险厌恶群体更为明显。鉴于此,要加强农村民生、文化设施建设,提升乡风文明水平;打造农村数字环境,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组织公益性技能培训,确保数字乡村建设成果共享。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表现特点及成因的分析,结合笔者从事大学生“助贷困”管理工作经验,从精神解困的基本原则、解决对策等方面尝试对贫困生“精神解困”工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在我国高校中出现了以无力支付学费为主的表现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在这些学生中又出现了另一种贫困现象--"心理贫困".针对高校学生"心理贫困"的各种表现特点,本文探讨了解决这种"心理贫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新的贫困现象和贫困群体,老年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失地农民陷入贫困、大量农民工处于救助的真空地带、单亲家庭及其儿童贫困日益严重;在职贫困凸显。这些新贫困现象及其新贫困群体的出现,使我国目前社会救助制度面临新的挑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积极应对新挑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与社会要求,为全体社会成员织好最后一道安全网。  相似文献   

7.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1981年~2004年贫困发生率、基尼系数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指标,从时序雏度考察贫困人口的变动与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3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长期协整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基尼系数能够预测贫困发生率的变化,反之不能成立;误差修正模型显示,贫困发生率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系数为正,对基尼系数的弹性系数为负.且前者大于后者.由此认为,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是促进贫困减少的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减少,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积极效应大于收入不平等对贫困减少的消极效应.因此,在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时期,确保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努力缓解收入差距是贫困减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对缓解贫困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问题。以江苏南通为例,新一轮扶贫中低收入人口仍然占到4.02%,属于富裕地区的贫困。这一类型的贫困有何表现,产生因素又有哪些,在当前还缺乏理论的探讨和现实的分析。针对富裕中贫困产生因素和表现,从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户、社会力量四个方面有针对性提出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消减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最主要的短板。贫困主体主动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则成为摆脱贫困的"拦路虎"。最大限度发挥贫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由贫困主体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由基层党组织肩负起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使命,是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系列矛盾的关键。探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运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领域;创新"党建+智力扶贫"模式转变发展观念;分类指导平原、丘陵、山区脱贫;因地制宜规划产业经济强化造血功能等途径,能够激发夯实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切实帮助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今天,区域贫困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区域贫困的治理关系到区域均衡增长与和谐发展。本文从能力贫困和地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出发,结合武汉城市圈的实际情况分析区域贫困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张龙 《决策探索》2011,(6):39-39
对河南农村来说,贫困户脱贫一直是个不轻松的话题。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发育滞后,贫困农户的生产性资金缺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成为长期以来贫困农户致富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11,(13):32-35
中产阶层群体的频频告急,让各国政府意识到,这一阶层的危机可能导致经济复苏后继乏力。而受挫的中产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愿景:是跟随国家经济的停滞而重返贫困.还是有能力在挽救全球经济上承担更大的责任?中产阶层的“身份倒退”如今美国中产阶层曾经普遍拥有的优越感在下降,他们被形容为“集体向下沉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定的社会阶层,同时各高校的文化氛围也有所改变,这就对部分贫困大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常常由于自身原因无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有效处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高校既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补助,还应致力于塑造良好的校园风气,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帮助贫困大学生调整心理。  相似文献   

14.
许峰  邓超明 《决策》2009,(11):48-50
对于曾经以“稀饭县”的贫困形象而闻名于世的四川渠县而言,渠县人“快女”黄英的出现无疑为其插上了隐形的翅膀,使得这个多少有些籍籍无名的巴蜀边城迅速地与时尚连通、与潮流共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公开数据对我国近30年来中国城市贫困人口规模变化、城市贫困发生率变动概况、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比较进行测算。指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市场转型,且这种转型是以“渐进式”展开,这使我国的城市贫困呈现更大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王志 《经营管理者》2012,(9X):234-234
越来越多的事实和证据表明,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生态贫困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贫困的区域性特征。本文首先解释与生态贫困相关的几个概念,分析了自然生态环境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西部生态贫困的特征、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生态贫困问题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 长期关注发展问题的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作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南而倍受关注。纵观近20多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以“贫困”为主题的有3个,分别是1980年的“贫困与人力资本开发”、1990年的“贫困与发展”、以及2000/2001年的“与贫困作斗争”。在每个10年的开始,便发布以“贫苦”为主题的报告,世行的这一举措绝非一种巧合而是煞费苦心,它旨在警醒这个世界:贫困依然存在,扶贫依旧任重道  相似文献   

18.
农民职业培训不仅有“文化门槛”,而且更有“经济门槛”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普遍存在“培训的贫困”。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广角》2001,(8):29-29,38
说起市委书记荆福生,福建宁德市的老百姓都会翘起大拇指,夸他是个硬汉子,是个一心挂念着老百姓的好干部。两年之内:剂福生的母亲、女儿和妻子先后被疾病夺走了生命。忍受着这些不幸的打击,荆福生硬是挺起腰杆,带领全市人民为摆脱贫困、发展经济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金融角度研究贫困,发现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经济增长、金融服务和金融危机这三个渠道影响贫困减缓,为此将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