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头钱     
崔武 《社区》2008,(17):60-60
去年,小女儿毕业了,留在外地的一所学校教书。我和她妈都很高兴,也长出了一口气。孩子终于能自食其力了.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靠她自己了。说实在的.培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只要孩子长大成人.有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快快乐乐地生活,我们就心满意足了.不图什么回报。  相似文献   

2.
净水之爱     
安宁 《人生与伴侣》2008,(11):41-41
那一年我与她在银座的地下购物广场里,因为要不要为我买下一件价值400元的小薄衫争吵起来。她抱怨我不懂她的一片苦心,请假陪我逛街还遭来横加指责;我则斥责她眼中除了钱再没有别的,已经40岁的人了,还时不时地让别人说些闲话,有本事不要靠我爸,自己挣钱买衣服去。她一下子怒火中烧,啪地将手中的袋子砸过来,而后在众人的好奇注视下,冲我嚷:别以为我离了你们活不了,我以后不会再靠他了,我很快就要离婚另嫁了!  相似文献   

3.
安宁 《人生与伴侣》2008,(11):34-35
那一年我与她在银座的地下购物广场里,因为要不要为我买下一件价值400元的小薄衫争吵起来。她抱怨我不懂她的一片苦心,请假陪我逛街还遭来横加指责;我则斥责她眼中除了钱再没有别的,已经40岁的人了,还时不时地让别人说些闲话,有本事不要靠我爸,自己挣钱买衣服去。她一下子怒火中烧,啪地将手中的袋子砸过来,而后在众人的好奇注视下,冲我嚷:别以为我离了你们活不了,我以后不会再靠他了,我很快就要离婚另嫁了!  相似文献   

4.
莫儿 《今日南国》2007,(16):14-16
她出生在韩国一个名声显赫的富足家庭,19岁的时候,她向父母宣布:"我不要你们1分钱,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美国完成学业。"于是,青春年少的她离开了温暖的家庭,远赴他乡开始了独自在美国的艰难求学生活。来到美国,她看到很多留学生因为生活的艰难而做出了越轨的行为,而她始终牢记着父亲的一句话,那就是"行动靠自觉"。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满手的老茧让人不能相信她竟是韩国名门的小姐。她就这样坚持着,不仅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大学的教授,而且遇到了她生命中惟一的男人。  相似文献   

5.
她是我的同居密友,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我住大房子.她住小房子;我上班.她上学,我对她.算是照顾.因为我知道,她是单亲孩子。平时我叫她丫头。种种情况.形成了我在某些方面的高高在上.她在某些方面对我的迁就。当然.这样说.不代表她就是弱者.有些时候.她是非常有主见的。  相似文献   

6.
《北方人》2006,(8)
我从来都没觉得我妈妈是个作家,我觉得她就是我妈妈。我知道她写作品大约是在1945年,她写《关于女人》的时候,那时妈妈辞去了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家里就靠爸爸一个人赚钱,而爸爸又得了肺炎,几乎都要死了,不巧那时我们家又被盗了,本  相似文献   

7.
尹远敏 《老友》2012,(3):55-55
《老友》法律顾问:我是一个已84岁的老翁,有一件几年都想不通的事。特请求你的指点和法律支持。我的老伴在1999年脊椎骨折、2001年臀部骨折、2006年跌断了骨头.分别在骨折当年做了相应的接骨手术。她现在已是半瘫老人(76岁),行动靠轮椅,说话吐字不清.声带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8.
李年发 《老友》2013,(5):63-63
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甘棠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被镶嵌在九江市浔阳城大地上。靠湖东边的甘棠南路住着一位老寿星,她就是孙玉娥老人。最近,我专程到孙婆婆家采访了她。初次登门,孙老闻声急忙从卧室走出来与我握手,给我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她满头银丝、脸色红润、身材不高但身体硬朗。她出生于1912年,沧桑岁月已在她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皱纹。在与她及其儿子的交谈  相似文献   

9.
她在超市门口卖糖炒栗子。好几次,我经过那里时,她都站在摊位前,忙碌着招呼顾客。有一回,我买栗子,瞥见她靠在一旁的拐杖,再看她的腿,才发现她有些残疾。她的拐杖,靠着墙。拐杖头是皮革制的,里面鼓鼓囊囊,塞满海绵。我见过许多类似的拐  相似文献   

10.
母亲与我     
感谢母亲给予了我生命,来到这五彩斑斓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多年来,她的朴实、她的勤劳及所有的一切一直在我内心深处铭记着、感染着……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人生活在村子里。那是-个夏季,父亲每天要到几十里外去上班,家务和农活只有靠母亲了。每  相似文献   

11.
恩比爱长     
贾乙 《老友》2008,(5):28-28
我认识一位年近八十岁、瘫痪在床达30多年的老人。老人无儿无女,这30多年来,在她身边一直耐心周到照顾她的是她的老伴儿。在我的印象中,她的老伴是一个开朗、乐观、富有幽默感的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你一点也看不出他和一个瘫痪在床的人共同生活了30多年。在一次闲聊中我问他:"这30多年来,你是靠什么走过来的,是爱情的力量吗?"  相似文献   

12.
柯云路 《社区》2009,(20):28-28
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女孩.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对这个社会大课堂既好奇又惶恐,好奇的是.好多东西都不曾经历过,什么都是新鲜的;惶恐的是.好多东西特别微妙,一不小心就会触犯这个社会。受到惩罚。她看过我的几本书.最喜欢《成功者》。说来巧合。女孩也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从偏远的小村庄一下子踏人大都市.在辛苦熬得大专学历之后,靠亲友的帮助进入一家公司,有了2000元的月薪。  相似文献   

13.
姑妈     
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大学。住在县城的姑妈家,想让她给我找份工作。从小到大,我都特崇拜姑妈。姑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她十几岁时就从家里出来。硬是靠自己的奋斗,在外面入了党,当了干部。当时,她是县里一家大公司的经理,给我安排个工作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我来了以后,姑妈却一再劝我,说没有知识在城里很难立足,让我回去,可我就是赖着不走。  相似文献   

14.
正"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虽然没有双臂,但靠自己的双脚,我一样可以描绘五彩的人生。"罗凤枝1984年出生于太原市清徐县,由于先天没有双臂,她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后被好心人收养。身体的缺陷和生活的艰难使罗凤枝从小就养成了自立自强不服输的性格。为了让自己和正常人一样,小凤枝天天刻苦训练,上小学时已经能用脚写字画画、做针线活,连包饺子、烹炸煎炒的活儿也不在话下。现在罗凤  相似文献   

15.
书缘     
魏炜 《社区》2009,(35):59-59
说起来.我家跟读书很有缘分,也有许多小故事。当初经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那时,她是远近闻名的才女,眼光很高,见过了不少优秀的男士,却都不甚满意。后来有人给她介绍了我,她也只是同意见一见。她说她见到我的第一面.  相似文献   

16.
苏美 《可乐》2008,(12):44-44
小时候,我对那些靠甜言蜜语赢得老师欢心的女同学们很不屑,认为她们的乖巧全是装出来的,不值得羡慕和嫉妒。这种认知一直持续到长大以后。我说话行事都硬邦邦的,少了女人该有的甜糯细软,但我自以为是一种风格,一直默默坚持着。半年前,单位来了个新同事,长得并不美,但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的说话方式很受人欢迎。她  相似文献   

17.
翟水明 《可乐》2011,(1):68-69
青春期如临大敌 阎莉比我大两岁,住在我家隔壁。当我家从贵州搬到成都这家老公馆时,她是院子里的小孩中第一个引起我注意的。阎莉个子中等,身材凹凸有致。在那个年代,胸部被巧妙地遮蔽了。它能若隐若现,靠的是她虽不穿高跟鞋,但犹如穿了高跟鞋一样昂首挺胸的步态。我那时也开始发育,与她相反的是,我每天诚惶诚恐,如临大敌,恨不得将自己身体上凸出来的部分,一巴掌摁下去。  相似文献   

18.
邢江峰 《社区》2008,(18):27-27
我与妻子结婚已经10年了,去年由于单位效益不好,我被买断工龄,并得到了9.5万元的补偿款。我失业后,由于年龄较大,身体不好,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妻子对此十分不满,经常和我争吵,还提出和我离婚。在离婚协议中,妻子提出要分割我的买断工龄补偿款。我觉得离婚后如果我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能就要靠这些钱养老,就不同意她的提议。请问:妻子的要求有法律依据吗?  相似文献   

19.
常茂 华是尤京一所全 国闻名的英语培 训学校的老师.我 在她的课堂上学 习了两个月的时 间。尽管当时她还 是一台硕士研究 生.但是我的同学 ——包括已经获 得硕士学位的人 都对她的教学评 价极高,有人认为 她是自己所有英 文老师当中最出 色的一位! 时间真如流水.开好学习的时候还是春寒料峭,现在的北京却已经是热浪逼人的盛夏了。而常茂华老师也已经完 成了她的学 业.加盟一家 跨国大公司.开始了快节奏的职业生涯。我非常感激她不顾酷暑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中抽出时间做客我们的茶苑.希望我的读者与我共同分享这里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王宝贵已经是朝阳区供销社的退休职工了,每个月的退休费以及她靠编织中国结挣的外快令她的日子十分滋润。快做姥姥的王宝贵真是喜上加喜,每天都是笑脸迎人。每当有人问起王宝贵这个“再创业明星”的经验时,她总是特别诚恳地回答“我是个下岗工人,我喜欢编织,只要自己动手,总会感觉乐在其中。是编织使我感到生活充满乐趣,是它让我抛下许多烦恼,更是它让我重新找回自我,有了生活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