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改革与农村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的改革又是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改革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城市的改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家知道,中国城市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承包,这实际上也是农村家庭承包的经验在城市的推广。家庭这个过去被忽视的社会细胞,在中国的改革中竟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这在“左”的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2.
苏捷 《社区》2011,(11):58-58
第三部门是指不属于政府(第一部门)、企业(第二部门)之外的其他组织,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组织。在中国,很多人是从各种各样的慈善公益活动中开始认识到第三部门的作用的.赈灾、捐助、扶贫、济困,第三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或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理念,塑造着社会的公益文化。  相似文献   

3.
儿童社会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试图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对儿童社会化进行探讨和解读。儿童的社会化是社会教化与儿童本身自主内化的结果,是从自然人转化为文化人和社会人的过程;儿童的社会化受多元的文化的影响,儿童社会化进程即是文化认同的过程。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儿童既是社会化的主体,也是社会化的客体。  相似文献   

4.
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身体的健康状况、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发展都存在着一系列广泛的联系。它对儿童的影响从出生开始,一直到进入成年。心理学家提出各种各样的潜在联系机制,用来解释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成长的关系,但大部分都涉及到父母和儿童自身可接近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儿童来说,家庭经济状况在多种水平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包括家庭环境和社区的影响,但是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的影响受儿童自身特征、家庭特征、外部支持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流动儿童角色认同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随机取样法对重庆市6所中小学的547名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城市人角色认同问卷测查。分析认为: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不论是流动儿童还是城市儿童,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城市人角色认同直接相关,并通过社会支持间接与城市人角色认同相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作用,就存在着评价问题。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其实就蕴含在社会进步的内涵当中。由于社会进步可以归结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的自由与解放,这两项内容就应当成为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进步评价问题上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指由于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社会方式。其中包括学前儿童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逐步形成价值观体系的过程。家庭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场所,亲子交往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有奠基作用;母婴依恋是幼儿安全感建立的前提;权威型教养方式是学前儿童最初社会性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要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必须克服家庭教育中的过分娇惯溺爱的现象,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儿童顺利而健康地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要“望子成龙”,必先“望子成人”。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课题组"在7省(自治区)开展的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文章考察了社会资本对留守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抗逆力在多个维度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其学业努力程度,但未对其教育期望和辍学意愿产生直接影响;抗逆力同时在家庭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较高的家庭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留守儿童的抗逆力程度,间接影响其学业努力程度;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正面效应,其中学校社会资本和朋辈社会资本具备互补作用,前者是留守儿童学业努力、辍学意愿的保护因素,后者是教育期望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铸牢儿童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根基性工程。儿童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是基于生理基础并超越基因遗传,在家庭养育关系和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共同作用下而建构起来的复合观念。基于对个体民族认同发展的过程、内容及与社会环境互动特征的分析,文章提出家庭是人价值观的生发之源,家庭教育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建构民族国家认同的关键力量来源。家校共育要拓宽培育的目标对象和时空范围,加强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的连续性和共同性,建构协同共育的生态安全网,创造儿童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学前儿童最早接触的核心微观环境系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家庭中父亲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教育、心理、生活、游戏支持深刻影响着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对河南省629位学前儿童父亲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父亲家庭支持和儿童的社会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内部支持与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Bootstrap法检验表明,家庭内部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前儿童社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为提升学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应提升对学前儿童父亲的社会支持,增强父亲的育儿意识与能力;优化父亲对儿童家庭支持的结构,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家庭支持;构建家、园、社协同育儿共同体,塑造幼儿发展的良好生态圈。  相似文献   

12.
个性是在家庭中开始形成的。家庭是这样一种社会机构,在那里,人们形成了关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最初概念,在那里,人们奠定了主要的(基本的)个性需要。家庭仿佛是一个“窗口”,儿童通过这个窗口初次获得观察社会、并通过社会观察自身的机会。恩格斯指出: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后来在社会及其冒家中广泛发展起来的对立。”另一方面,家庭又是小环境的特殊组成部分,是独特的初级社会心理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父、母、兄弟、姐妹——组成了一群人的范围,儿童个性道德基础的形成过程就是在这一范围的影响下进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表现与必然趋势,也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基动力,推动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步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中的人,也必将会促进教育事业向着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佳水准、正确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嫦娥形象的生成,经历了从蛙神到女娲的逐渐上升和从女娲到娥皇、羲和、常羲到嫦娥逐渐下降的过程。神话源于生活,任何意识形态(神话亦是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都是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亦即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同时也与人们的科学认识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开始的上升,与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及女性在人类自身繁衍中的作用所决定着的女性至高地位密切相关;其后来的下降,也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决定着的男女地位和作用的嬗变,以及与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对男女在人类自身繁衍中作用的窥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理性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也遇到了不曾遇到过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困惑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的传统被破坏导致的。社会的进步是必然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意味着要消灭传统。传统资源甚至可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移民子女的初始社会化,决定着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在城市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儿童时期进入城市,是他们开始初始社会化的最佳时期.为此,农村移民家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城市教育体制还需进一步改革.帮助农村移民子女完成初始社会化,这不仅对个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家庭作为独立的社会实体,是人类社会系统中基本组成单位,它体现了人的生理机体需求、心理人格需求、社会角色行为和道德价值观念,并把这一切有机整合为一体.其中家庭道德价值观念是维护家庭秩序和指导家庭成员角色行为的控制因素,具有自身调节的能力.由于家庭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形态变化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从较低形式向较高形式发展,所以家庭道德价值观念也是发展着的历史范畴,随着社会变迁而演变,并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家庭道德价值观与社会性质相适应、相协调时,会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反之,当家庭道德价值观与社会性质相违背、相脱离时,就会影响社会的安定,阻碍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他们能否真正地融入城市。文中从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3个方面来探讨家庭资本如何影响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结果发现:家庭资本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具有显著影响,那些拥有较多的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家庭,总是更有可能对流动儿童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反之,则对家庭教育起着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印度发现的狼孩及诸如此类的事例证明,初生的儿童和动物没有多大的差别,属于自然的范畴;他们只有在人类环境(主要是教育)中,才能由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儿童由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就是儿童道德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儿童和教育(主要是德育)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因素。儿童和德育二者之间的矛盾斗争,构成儿童道德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和掌握了这个客观规律,才能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因此,本文将试图对儿童道德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步入进步主义时代的美国,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其中就包括严峻的儿童问题,在黑幕揭发运动的鼓舞和相关人士的努力下,1909年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主持召开了关于儿童问题的白宫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处理依赖儿童问题,强调家庭生活的重要性。会后成立了美国儿童局,改善了儿童机构,转变了社会抚养观念,美国政府开始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儿童福利事业不断趋于完善。对美国白宫会议的介绍,可为中国儿童福利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