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亲家庭的孩子总会因失去一方关爱,而受到额外关注。而同样失去一方关爱的单亲老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或丧偶,或分居,或远离子女,或身在异地。在生理衰退期,在精神寂寞时,能给予他们照顾与慰藉的,并无他人。长期独居使单亲老人倍感孤独,作为子女,除了一些金钱和有限的时间,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有一首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爱,不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上都是不可或缺,人应该爱自己、爱妻儿老小、爱亲戚朋友,但是还要注意独居老人一族,勿忘多给他们一点爱,“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独居老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的老人老伴去世,没有子女,成了独居老人;有的老人子女分到新房,搬走单过,自己独守空房,成了独居老人;有的儿、媳很少上门看望,老人只好独自生活,等等。在独居老人中,高龄的多,女性多,精神生活匮乏的多。因此,独居老人很需要得到子女、家庭和社会的关爱。“独居老人渴望  相似文献   

3.
白瑞芳 《社区》2014,(4):34-34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兴隆园社区作为油田中心社区,许多老人的子女都在油田一线工作,而居住在生活基地的孩子和老人,身边常年没有人照顾。社区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注重把关爱和帮扶困难居民的工作落到实处,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兴隆园社区特色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人至老时,病患缠身,最需要的是医生的救治与家人的关爱。然而,有的老人在这个时候非但得不到温暖的关怀,反而被家人无情地抛弃。君不见,那些躺在医院病床上的老人,有的因久病不愈而等死,有的因拖欠医疗费用而停治,有的因子女扯皮而孤苦伶仃……他们在痛苦中遭受煎熬,成了这个世上"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5.
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子女的数量急骤上升。单亲家庭对学生教育产生不良影响,这使广大的单亲家庭和教育培养机构面临一个新课题——如何教育单亲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针对当前单亲家庭教育的现状、单亲孩子的自卑心理及其成因,应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教育观念,促进子女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立法强调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探望权,就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主要采取的是单亲抚养制度。然而,只有母亲或者父亲一方单独抚养的孩子得到的爱是不完整的,有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其合理性值得反思。在解决离婚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问题时,应当摒弃父母权利本位思想,用轮流抚养的方式对未成年子女实施保护和教养。  相似文献   

7.
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代教育下的单亲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加上祖辈老人教育方式不当,容易产生自卑、冷漠、逆反等心理问题,这既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又给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隐患。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关键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因势利导,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尊重其人格,激励其自信,使他们能和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社区》2005,(20)
社区的体贴,无法替代子女给老人的关爱我们是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北干二苑社区的社区工作者。我们社区有位年过八旬的董老太。由于儿子媳妇忙于工作,没有与她住在一起,我们就承揽了老人的一切家务,数年如一日。董老太说起社区干部每每激动不已,话虽如此,但老人眼神中的孤单和落寞,能被我们读懂。今天的老人基本生存需求大多已不成问题。但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在这一点上,社区做得再体贴,也终究代替不了儿女在老人心中的位置。笔者认为家庭对老人的关爱,主要应该来自于儿女们。诚然,儿女们都很忙,现代人的压力确实不小,但是这不能作为儿…  相似文献   

9.
子女当其父母一方死亡,他方再行结婚;或因父母离婚后,一方或双方再行结婚时,与父(母)之新配偶便形成继子女和继父母关系.也就是说,继子女与继父母间的关系是随着父母死亡或离婚及一方或双方分别同第三者缔结婚姻关系而产生的.他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二款的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倘继子女未受继父或继母的抚养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10.
文字趣话     
孝“老”省去“匕”与“子”上下组合而成“孝”。孝,古文字是一幅动人的图画:一位小孩全心搀(chān)扶着一位头发稀疏、体衰力弱、扶杖而行的老人。此图告诫(jiè)人们:子女要善待老人,奉(fèn)养父母,晚辈须敬重尊长,扶助长者。位处下辈的子女如此关爱上辈老人便是“孝”。文字趣话!四川@王彦铭  相似文献   

11.
假日情缘     
每到国庆长假,总有两种情缘:出去亲近大自然,还是把电话拿起来,说:“妈,我要回家?”——旅途和家道,对于生活在异地的中年人来说,是两份都该偿还的账单;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朝思暮想的一种假日情缘。大部分作子女的,总认为给老人们点钱,或买点衣食用品,就算对老人孝敬。说实话这只是我们自己的满足——满足于比那些每到双休日就到父母家“吃公家”,自己不努力、不争气、不愿吃苦,倒像是父母欠下他一辈子似的张口要这要那的子女要好一些。其实但凡经济上能过得去的老人,并不希望花子女的钱:买些花哨时髦的东西,他们心疼…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8,(24):33-33
也许有人会问:有两套或两套以上房子的人,养老是没有问题的,只有一套房子的怎么办?其实,有一套房子也一样能够以房养老。为此,笔者还提供了有别于“倒按揭”的五种以房养老方案。方案一:可以采取“卖房”办法筹措补充养老金,但不是卖给外人,而是把房子卖给自己的子女。也就是说,老人可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子女。老人每月可从子女那儿得到一笔退休金补助,而子女也可以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父母的房子,这将更加增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健康中国行动》明确指出,要对包括单亲在内的处境不利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在家庭结构缺损、父母一方教养缺位的情况下,儿童更容易陷入发展困境,表现出各种适应不良问题。亲子沟通作为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的核心机制,对儿童的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问卷调查191名单亲家庭儿童发现,与2135名完整家庭儿童相比,单亲家庭农村儿童的外向性、谨慎性、宜人性和开放性水平都明显更低,他们在与父亲(母亲)的沟通方面开放性更低、存在问题更多,并且单亲儿童的情绪性、宜人性和谨慎性特点能够显著预测他们的亲子沟通状况。农村单亲父母需要注意营造积极情绪氛围、掌握科学方法、尊重并顺应儿童的个性差异,才能更好地突破亲子沟通困境,发挥其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目 《小康生活》2005,(5):48-49
90年代至今,各地的农村家庭里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一大批农村未成年子女被留在家里。现在这些孩子中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超过7000万人,与父母分离的平均时间超过5年。这是中国城乡局面变动后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他们寂寞的成长,默默的形成了孤独感和是非观,他们小小的心灵变化记录了当地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贫穷,在乡土,还有什么比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更孤独呢?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阶段抽样调查法对成都市六个主要城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金牛区、高新区)的300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成都市空巢老人的生活及健康状况。成都市绝大多数空巢老人的月生活费用都在1000元以上;子女看望的实际时间与老人们的期望值存在偏差,空巢的主要原因与子女的生活习惯不同;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且困扰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是孤单。社会特别是子女应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社会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以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6.
颜梅生 《老友》2012,(2):32-32
老有所养是每个老人的期盼。然而,许多老人却因为对遗产的处理不当.使得自己与子女之间、子女与子女之间纠纷不断.最终致使自己的期盼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房产问题不断升温、日益成为子女关注焦点的今天.老人对房产的处理,更成了老人能否安度晚年的关键。那么。老人该怎样通过遗嘱处理房产,既避免纠纷.又能实现自己的期盼呢?以下案例或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辽河 《社区》2008,(21):18-19
据辽宁省有关部门调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老年人精神慰藉如何保障的问题越来越多,甚至有些老年人由于长期精神抑郁而自杀。而不少子女因为事情很多、工作很忙,或者已经给了老人许多物质和可观的现钱,子女们就此认为老人们已经很幸福了,自己也就孝顺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哪里知晓老人面对的是无言的时光和行将逝去的岁月,精神的愉悦更为重要,“闻其钱物不见踪影”或许会更加勾起他们的怀恋情节,更加多了晚年不该有的幽怨。  相似文献   

18.
童远莉 《社区》2011,(4):32-33
在中原油田,有着许多空巢老人,子女都在前线工作,离家远,这样就会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得了急病,怎么办?没有亲人在床前护理,怎么办?家里的水管坏了,谁来帮着更换?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原油田第九社区世纪景苑第六离退休支部里有了解决的办法,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他们成立了老年互助队。  相似文献   

19.
“新候鸟计划”是由东莞市横沥隔坑社区服务中心与《南方都市报》共同发起的关爱外来工及其子女的服务计划,也是珠三角地区关爱外来工群体的公益项目。该计划通过设立新候鸟服务点,为外来工子女和青少年提供学业补习、文娱教育、读书成长、心理圆桌等一系列综合性服务,旨在为区内外来工子女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积极融入城市环境和增强社区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综禾 《社区》2010,(36):13-14
空巢老人生活在社区,老人有什么需要,遇到什么急事、难事,首选的应该是找社区帮忙。随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各社区都相继推出了各类特色关爱服务。但是,对于这些关爱服务,可能很多在异地工作的子女并不知晓,对尚能照顾自己的父母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觉得父母可以应付得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