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一些专家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一书的几点意见为导引,以澄清的方式进一步阐释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见解。第一,关于哲学思维方式与哲学家的基本哲学立场的关系。首先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含义做了限定,然后分析了哲学思维方式与由其所构建出来的哲学理论内容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二者的重要性。第二,关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及西方现代哲学对它的超越。主要探讨了主客二分的含义、其在近代哲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现代哲学在超越主客二分上的成败。第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谈了两个问题:其一,当前学界在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上存在的主要偏向;其二,应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多维视角下的西方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应当注意哲学思想的连续性、继承性,实行前后黑格尔哲学研究的互动互解互通。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都是伴随西方现代化进程而生的,对现代哲学和现代性的批判始于19世纪下半叶,但至今仍有许多哲学家坚持现代哲学的路线,从现代与后现代的视角进行研究,使哲学更加密切地与西方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思辨哲学与实践哲学的视角关涉哲学发展的方向、前途,以思辨与实践相互关系的视角来探究西方哲学的演化和未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西方哲学不能局限于要后者为自己“服务”;现当代西方顶级哲学家都对马克思的学说有深入的研究,西方哲学研究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西哲学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哲学,要在比较中求发展;文化融合论应当提倡哲学多元化,拒斥妄图一统天下的独断论。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山西大学郭贵春教授的最新力作 ,是作者多年来持续地研究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又一成果 ,该书除序言外共有六章。第一章 :后现代趋向的本质 ;第二章 :后现代理论的演变 ;第三章 :后现代性与科学实在论 ;第四章 :后现代性与测量 ;第五章 :后现代性与哲学的选择 ;第六章 :后现代性与方法论传统。该书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1.揭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趋向及其本质 ,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和主旨。该书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做了深刻理解和界定 ,进而创造性地提出“后现代科学哲学”和“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自诞生以来,无论是在古代、近现代时期,还是在后现代时期,一直在为自己进行“合法性”论证。后现代哲学对此前哲学的突破,就在于它质疑了后者的以“同一说”、“树喻说”和“独断思想形象”为要素的“三位一体”的“合法性”基础,并在“哲学就是概念的创造”的旗号下,以“差异说”、“块茎说”和“游牧思想”为基础的“三位一体”重塑了后现代哲学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真理观初探汪世锦海德格尔关于真理的学说在其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海氏将真理问题与其哲学的中心问题─—存在问题直接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文主要就海氏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关于真理与存在方面的问题,作点基础性探索,以期为全面深入地精研海氏...  相似文献   

6.
在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时,我们面临如下问题:面对马克思同样的哲学文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或那样有时是相反的解读?关键原因在于马克思哲学内部存在着张力结构:马克思文本中存在着哲学话语与科学话语重叠的情形,这就使得马克思哲学既具有哲学性,又具有科学性,正是这种张力的存在为后来的研究者解读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这也是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认识论综述罗光台湾辅仁大学讲座教授罗光先生在台湾《哲学与文化》第23卷第4期上发表综述文章指出,西方哲学从笛卡尔以来,几乎400年都在认识论里面转来转去,不能有个共同的结论。当代中国哲学人士对西方哲学认识论予以批判,责备其为两分主义,或主客二...  相似文献   

8.
就国内学术界对海德格尔重要术语"Dasein"的多种译介方式这一现象,从哲学诠释学视野作一论述,说明各种译介方式是译者对"Dasein"的不同诠释方式,透出了海氏作品《存在与时间》在理解上的丰富性,从而揭示了海德格尔思想的鲜明风格。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人文哲学对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呈现出总的势态与特点:即对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使人的主体性失落了,其原因在于其特点上。笔者认为其特点有三:个体存在的至上性;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决定性;“意义”的绝对独立性。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哲学与人文哲学都以人为研究的出发点,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科学哲学着重分析人的理性因素,人文哲学着重分析人的非理性因素。由于这种不同,使得现代西方哲学对人的问题,特别是对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成为热点和核心。  相似文献   

10.
在反叛传统绝对主义哲学的潮流中,相对主义精神张扬并灌注于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中.哲学从确定性理解走向"非确定性".后现代哲学的出现,又使哲学理性向"非哲学"滑落.当代西方哲学的"非哲学"意义表现在于通过力主消解历史,倡导边缘化、形式化、非中心化,模糊了哲学与其它学科的边界,丧失了哲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非哲学"是西方现代、后现代哲学自我孕育的一种"怪胎"."非哲学"以相对主义替代绝对主义,使其扭断了哲学发展链条中的必有环节.随着这一环节的修复,随着哲学在绝对、相对统一精神主导下的未来发展,"非哲学"将从理性王国中淡出.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年来,“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在西方知识界可谓最时髦的用语之一。有所谓后现代艺术、后现代文学、后现代文化、后现代社会、后现代政治、后现代管理、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电视,甚至还有所谓后现代爱情等等。同样,在西方哲学界也出现了“后现代哲学”。那么,何谓后现代哲学呢?它与传统现代哲学有什么区别?这些即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的主要领域。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作为划分不同哲学形态的标准,可以把西方哲学的三个阶段划分为知识论的本体论与意义本体论两种形态。古代和近代本体论是知识论的本体论,现代西方哲学则主要是意义本体论。从哲学形态的视域看,西方哲学本体论的转型是从知识论的本体论向意义本体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解读海德格尔异化译学,有必要摆脱译学术语及海氏表面文字的束缚,在海氏哲学的语境中"如其所是"地予以探讨.分析斯坦纳对海氏之借鉴,可以更深入地把握海氏异化译学的精髓与锋芒.  相似文献   

14.
尚伟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撰文指出,对科学和哲学关系的研究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旨在揭示科学与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相谐性规律及其表现。一、科学与哲学在发生学意义上的同源性与同流性。古希腊哲学史表明,西方哲学与科学共同脱胎于古代神话这一母体,因而是同源的。哲学与科学在其早期发展中都以外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认识对象,都以概念为最基本的认识工具,都以系统的理论形式来表达,因而又表现出同流性的特征。二、科学的分化与近代机械论主导下的科学和哲学。15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开始从哲学和神学中分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西方哲学发展历史出发,论述了海德格尔在对传统西方哲学认识论主流的分析和批判中确立起其本体论的主体论学说,指出了海德格尔哲学在当代的地位和意义及其与西方哲学未来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是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怎样读懂它,正确理解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等三个思维方式维度上解读它,说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者的现代哲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同时代性,才能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促进我们的哲学冲击斯大林哲学的束缚,推进我们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牢笼--西方哲学根本传统的一种阐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哲学的全部历史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标准的三段式关系推理因为思维是存在之家(古代哲学),语言是思维之家(近代哲学),所以语言是存在之家(现代哲学).当今西方哲学的困惑是什么是语言之家?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认为,基于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等差异,中国哲学有着与西方哲学不同的本体论、价值论和表达形态,因而常被西方哲人所误读;中国哲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但却并未产生过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形态,要做到这一点,须借鉴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精神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推进自身向着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关于希腊哲学的文献中,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是一本独特的哲学史书,它采用了一种传记体的方式,记载了希腊哲人的种种轶事,因而显得比较零散.本文尝试以一种哲学分析的方法来解读这本书:首先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性的哲人故事,分别对这五个故事进行论述,以求如实展现出五位哲人迥异的性格和思想特征;而后采取一种哲学分析的方法,滤去这些故事表层的差异,揭示出五位哲人的共性,即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西方哲学的内在精神:哲学乃是对智慧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哲学近三百年来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大体可分为现代、当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前两阶段属于广义的现代阶段、现代哲学(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特征是突出镜相说的认识论和本质与现象二元化等级制的本体论、当代哲学(19世纪中叶至本世纪60年代)分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人文主义思潮推出非理性主义的本体论,科学主义思潮推出图象说的语言哲学。后现代哲学(本世纪60年代至今)以解构主义为代表,从语言观出发.批判理性中心论,否定语言符号代表它之外的存在的观点,否定所有现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