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中国思想发展到晚明,私成为一个热门论题。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都注意到了"私"的问题的不可回避性。他们在传统的立公灭私的框架下试图给予私以一定的位置。清代中叶的思想家龚自珍第一次从正面肯认私的合理性。他从三个方面肯定的私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私的观点的出现,意味着新的思想的成熟,是中国思想转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的入出说以其童心思想为基础,既是对审美主体才质禀赋的要求,也是对能直面现实,勇于担当的精神的呼唤;是对既重视历史,又着眼于现实的治学风气的倡导,更有对人的生命尊严、主体人格的张扬,具有浓厚的道德性和近代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王元化在《龚自珍思想笔谈》(1977)的论述结构中,把横以孤看做理解龚自珍人格之枢机,横以孤大意是指在自己的时代处境孤立。在王元化看来,这正是龚自珍在士气衰颓的近代史前夜,通过其生平行事和讽刺诗文所坦呈的,对情本位生命价值观的人格亲证。龚自珍的横以孤源于他情本位的人格:一方面挑战名教大限,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名教体制,因而备感个性与体制夹缝中的生存焦虑。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了对人格的终极坚守,最终摆脱了对体制的依傍。王元化1977年所以会被龚自珍击中心灵,是因为横以孤蕴结着近代思想史上的个性解放意识,而王元化与龚自珍有着共通的个性与境遇,即性相近、制相承、势相仿。王元化在思想解放前夜所达到的学思境界,比李泽厚借助康德建立主体性论纲(1979),比王若水们重温巴黎手稿而提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1981)都要早若干年。王元化之可贵不仅在于开新时期风气之先,更在于他从龚自珍的情本位人格中发掘思想解放的资源,是用中国经验回应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一反先公后私的传统,提出了“私”论,认为人皆有私,分别从认识论领域和伦理道德领域对传统公私观进行诘难。其主张在对传统道统的反击和对个人价值及个人意志的凸显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使得“公私之辨”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近代人文色彩,对“古今中西”之争及挽救时局和民族的命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龚自珍论私没有阐明什么是私,也没有论及私产生的原因和公私的相对性,使得龚自珍的私论有失严谨,对后世公私关系的正确走向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龚自珍的“豪杰”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正统儒家至高至大的"圣人"人格,龚自珍提出了平民化的理想人格———"豪杰",这一理想人格为传统人格向近代人格的转换提供了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时期的“通经致用”思想既有儒学中最富生命力的实用理性精神,又为其“通经”思想所局限。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通经致用”一方面成为矫正时弊、倡导变革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又无法有效地应付新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通过破面和立面较为全面地建构起了他的今文学理论体系,在整体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批判立场。龚自珍的尊情的诗学观念与诗学实践实际上传承了其今文学的价值旨趣,将诗学的主体维度(人格、情感、创造等)放在批判的场域来展现,体现出诗学自身厚重的学术底蕴和较强的批判意识。然而,龚自珍以尊情为核心的批判诗学在保持对既有诗学观念批判与革新的同时,又在一种幻灭感中走向了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发现和张扬,并试图以一种异端的方式表征个体生命的在场,从而使其诗学充满某种僭越行为与二律背反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尊情”是龚自珍论诗的核心,是他在批判封建“衰世”的“少作”遭到卫道者围攻后,对“情”与诗的古训反思的结果,其间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孕育过程。其内涵包括写真情、显个性及“受天下之瑰丽而泄天下之拗怒”三个方面。尊情即尊重自我,尊重人,在思想上表现出反理学的精神及朦胧的个性解放要求,对传统的“个性论”是个突破,也与“温柔敦厚”的诗教大异其趣。它对明清进步诗学观念有所继承,又与之有所区别,在鸦片战争时期独树一帜。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瑕不掩瑜。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杭州有所追悼而作”,是一组由16首七言绝句构成的悼念情人的诗歌。由于情事隐秘,作者不得不写得扑朔迷离。本文依据龚自珍的生平遭遇,以及龚氏诗文中的一些可资参证的材料,对这组诗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考释。悼诗写得沉痛真切,原于作者恋情的深挚,也与作者理想的失落密切相关。在古典悼亡诗歌中,它应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正龚自珍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叶,这段时间是清王朝在经历康雍乾盛世之后的衰落期,在举朝沉酣之时,以龚自珍为代表的一批头脑清醒、目光锐利的思想家大声疾呼,倡言变法改革。钱穆先生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这样写道:清儒自有明遗老外,即尠谈政治。何者?朝廷以雷霆万钧之力,严压横摧于上,出口差分寸,即得奇祸。习于积威,遂莫敢谈。  相似文献   

11.
仔细检核龚自珍的著述和时人对其的评议,可以发现一些与我们熟识的龚自珍形象诸如“以公羊义讥切时政”、晚清“今文学的健者”及“维新思想的先驱”等不尽相同的面相。撷取龚氏形象在19世纪后半期以来变化的一些片断,或有助于对“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这一历史叙述中的重要现象的认识。我们今天对龚自珍的认识和评价,受19世纪末对龚氏评价和我们既有的有关19世纪中国历史认识叠加的影响。对龚氏思想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19世纪中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关于《韩诗外传》与《诗》学的关系,东汉班固、南宋陈振孙、明代王世贞均认为与解《诗》无关,特别是王世贞“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之语,影响很大.清代汪中更提出此书为“《荀卿子》之别子”,对当代研究者亦有一定影响.但笔者经过仔细考察,并从经学史的视角加以观照,认为《韩诗外传》是一部说《诗》之作,且带有比较显著的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特点.此书注重阐释微言大义,力图起到积极的政治作用,同时也便于启发、教育学《诗》的经生,满足他们修身、议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未来的国际竞争更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提高人才素质应从提高身体素质、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14.
结合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阶段的客观需要 ,从三方面的关系即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与扩大内需的关系、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关系、与党的建设的关系 ,论述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仍然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中国知识分子成功的典范, 作为一个思想家、理论家, 毛泽东的成功却是许多思想家、政治家所不及的。毛泽东关于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法以及向工农群众学习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闿运是近代湖湘礼学大师。他受湖湘经世学风熏染,抱持“通经致用”的学术理念,力主从古代经典中寻求拨乱致治之道,提出“礼治”本于“自治”的礼学经世论,并以“读礼、析礼、明礼、践礼”的具体措施,将其治经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在此进程中,中国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客观结果就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迁。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处于剧烈的重新分化和重新整合过程中,对于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如何在一个阶层化的社会中保持社会的稳定,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国在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这一客观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规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国防理论教学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指标的设计是构建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理论教学评价方案的重要环节,包括评价指标的收集、筛选、确立等等方面的工作,而且每项指标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关于国家安全的研究不断丰富和扩大。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又是文化安全的根本要求,高校学生的思维易受外界影响,需要重点教育引导。高校国防教育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加强国家文化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国家发展做好文化安全保障,高校国防教育应该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指导教学,改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重点出发,全面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高校的扩招、教育机会均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高等教育的质量、全球化和信息化下的高等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