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的能力究竟应依据什么来衡量 ?学历、工作、职称、职位、论文、获奖作品。似乎都该有,又好像都不能完全概括。不论怎样,每一位职业人都渴望通过种种途径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国家有关部门也力图建设各种检验能力的有关体系,职称考评即是其中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各种社会评价体系的完善,对职称考评方式人们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支持者观点   ■职称高的,分房能加分   ■职称是社会普遍的评价体系,没有职称会显得你没有水平   ■“练”技术活的,职称对工作有督促作用   ■换工作时,职称能让别人对你有…  相似文献   

2.
“我可以不计较自己挣了多少钱,但我绝不能容忍坐在自己对面的人每月比我多拿几块钱。”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普遍存在。你还真别不信,这可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经济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其实这倒不难理解——因为在一个组织内部,大家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工作,个人的努力对组织的绩效的影响应该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每月读评     
《人才瞭望》2023,(1):4-5
<正>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新闻回顾:《中国组织人事报》2022年12月28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简单化问题,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4.
1996年年底,南昌大学被列为江西 省职称聘任管理改革试点单位,几年来 的实践表明,实施聘任制试行工作,给 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增加了压力,注入了 动力,带来了活力。 在推行聘任制工作方面,南昌大学 主要是抓住职称管理过程中的设岗、上 岗、考核、奖惩、聘任等五个主要环节, 着力实施改革。具体做法是: 1.合理调整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 例,变因人设岗为因事设岗 由干多年来在职称评聘问题上受 “论资排辈”思想的影响,造成了不够合 理的职称结构比例,其岗位设置也是因 人而定,不管工作是否需要,有多少人 就设多少岗位。为改…  相似文献   

5.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选人标准,或以学历,或以职称,或以政绩,或以资历。如何灵活把握选人标准,使选到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需要,笔者认为应在“五要”、“五不要”上下工夫,作文章。  相似文献   

6.
新密市人事局在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实行“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制度,延伸了双向透明机制.努力打造“阳光职称”品牌。  相似文献   

7.
各地传真     
河南省人事厅:成功开发出“河南省职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为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机制,逐步实现职称工作管理手段的科学化、规范化,目前,根据职称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河南省人事厅信息中心和职称处联合开发出“河南省职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一套,通过试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2001年的职称评审工作中,有18个单位使用了这套软件系统,已经有教育厅、档案局、郑州大学等8家单位的评审委员会,通过这套系统随机抽取了评审委员会成员,抽取的成功分布体现出了科学化、规…  相似文献   

8.
又到"国考季".据媒体报道,截至10月19日17时的统计数据显示,已有超过32万人报名本次国考,最热岗位竞争比达1430:1,不过,仍有1300余岗位至今仍无人报考.两个对立数据放在一起,如此冷热不均,想要不成为谈资,都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 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人才工作的泱定》。强调树立科学的人才 观,为做好人才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这 是人才工作理论的重大突破。做为人力 资源工作者必须不断深入地理解它的精 神实质,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平时,我们对人才的理解是那些“德 才兼备的人”、“有能力、有志向的人”或 是某些“有特殊专长的人”。对这一概念 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和标准。有的以学历、 职称为标准;有的以业绩、成绩为标准; 当然多数人认为即要看学历、职称,又不 惟学历、职称,主要看业绩。这种看法比 较全面,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理论上说 清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百六十行,行行评职称”,主要是针对近几年来的“职称热”把职称种类越评越多而言的.现在各行各业都极尽办法挤入评职称行列,出现了“高级营业员”、“高级驾驶员”、“高级炊事员”等等,总之一句话,人们都向“高级”靠拢,到处可以看到听到“高级”二字,连日用产品也不例外,都加上了“高级”乃至“超级”的名儿。 一位曾是大学教授的省委副书记曾公开说:“现在我们大陆的职称不值钱,阿猫阿狗都可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如今的职称像青菜罗卜样普通,其实这是又一种‘大锅饭’——‘职称大锅饭’。”  相似文献   

11.
职称,是达到某种学术水平的标志,是为激励知识界仁人志士的殊荣。 职称评定本是件好事,然而,“职称旋风”刮起不久,却引得一些“南郭先生”眼盯职称的诸多好 处,不甘沉默与寂寞,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企图滥竽充数,鱼目混珠,不择手段地去谋取“职称”。随之便出现了职称评定中的“假冒伪劣”现象:  相似文献   

12.
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输入http://dtzcb.yeah.net,您就来到了东台人事局“网上职称办”。自去年10月30日“网上职称办”开通以来,已接待“网上来客”近千人次,不仅密切了江苏东台人事局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联系,而且加强了该局与全国各地人事部门的交流。 “网上职称办”开设了职称评聘分开、信息直传、工作论坛、政策快递、职称考评、成绩查询、评审公布等栏目。广大  相似文献   

13.
浅谈建立职称管理工作中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体系樊高豫,王清东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人才问题……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在职称管理工作中,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14.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留住尖子人才,让尖子人才眷恋单位?一、职业发展留人突出表现是企业指导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并与员工共同努力,促进其职业生涯计划的实现。据了解,日本和欧美的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美国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有“职业阶梯”文件,其中详细列出了员工从进入公司开始一级级向上发展的所有可选择职务,并且列出不同职务须具备的能力和经验。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实行一般职称系列、综合职称系列和职称体系并行不悻的三线型人事管理制度,员工分属三个不同的职称系统,一般职称系列职务晋升较慢,实行年…  相似文献   

15.
职业生涯是指以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化为标志,以满足个人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个人职业发展道路。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他的一生要稳定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应该事前做出设想和规划,这便是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定义 “你是个人才吗?”如果拿这样的问题,去问任何一个中专毕业生或一个普通技术员,恐怕多数人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但是,我们从目前各地的统计中能够找到“标准答案”:凡具有“中专和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都被“理所当然”地纳入了统计范围。在此,“人才”是与学历和职称画等号的。  相似文献   

17.
洛阳市人才交流工作的回顾与前瞻洛阳市人事局局长张克达洛阳市人才交流中心成立于1984年10月25日,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负责我市流动人才的管理;“五大”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各类专业人才的培训;流动人才档案管理,人事关采挂靠和流动人员工资、职称管理;外资...  相似文献   

18.
评职称对“靠技术吃锻”的人来说,是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收入和晋升,也被看做评价个人业务水平和贡献的一把标尺.然而长期以来,各行业在职称评定工作中普遍存在“唯学历、难资历、唯论文”的倾向.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职称制度改革要克服“三唯”倾向,给职称改革开出一剂“良方”.(据新华网2016年11月08日)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评职称评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成就,学历高低、资历深浅、论文多寡等可作参考,但不应成为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职称改革从1986年开始,至今已有9个年头。9年里,各地都评了一大批高、中、初级职称。具有职称的人多了,但矛盾却不见减少。大家普遍感到越评越不对味,对照改革初衷,距离甚远。有了职称才能加工资、分房子、家属“农转非”、乘车坐软卧,延长退休年令等等,利益机制吸引人们一同走上了职称这根“独木桥”。于是出现或降低评审标准,或扩大限额招标,于是职称就走形变味了。因此,疗治职称评审的诸多弊端,就必须减压分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关问题。 减压分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开拓渠道,实现人员分流。一个单位不仅有专业技术人员,而且有各类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等。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评审专业技术职称改善待遇,取得社会认可,其他人员却无门可入。这就迫使这部分人员以种种理由“挂靠”到某一系列进行评审,以求得待遇的改善。这样做不仅使招标限额越发紧张,更使职称无法按条件评审。当前职称评审中出现的乱与滥的问题,分析下来与大量无系列可归属的管理人员、后勤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各级人才市场应运而生,打破了人才单位和地域所有的界限,为单位择优用人和人才自主择业创造了条件。但是,在人才交流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假冒”现象:一些人通过各种途径,搞到假文凭、假职称,假奖励证书等“硬件”,骗得某种“人才”的资格;一些人剽窃他人的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