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指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青年奋斗精神结合分析发现,从物资匮乏走向生活富足,从生活富足走向“内卷”社会,从“内卷”社会走向“精致”需要,共同构成了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困境的基本逻辑。在社会发展维度优化奋斗空间、营造奋斗氛围、减轻奋斗压力,在个人发展意识维度引导青年正视劳动价值、激发社会责任感、摒弃错误发展观和保持合理“欲望”,在个人发展行动能力维度增强青年自我成长和自我抗挫能力是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佛系青年”的再审视,进一步明确“佛系青年”的内涵和亚文化生产问题,发现“佛系青年”有着隐含的经济基础和媒介使用要求。在社会压力和媒介营造的焦虑环境下,“佛系青年”包含两种不同的成因,一部分青年人借“佛系青年”的共在缓解自身焦虑,另一部分青年人则通过“佛系青年”这一标签维持自我价值,实现自我防御。“佛系青年”强化了个体的自我关注,原子式网络亚文化也由此诞生。原子式网络亚文化中每个人都是孤立的个体,但可以通过“想象”实现亚文化“共同体”的连接。原子式网络亚文化对“丧”“躺平”等基于社会心态形成的网络亚文化也有一定解释效力。  相似文献   

3.
人的价值问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理论和实际生活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我国,近十余年来,在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中是一个“热点”。对这一问题,历来其说不一,奇见杂陈。归结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观点:(1)人的价值在于占有;(2)人的价值在于索取;(3)人的价值在于奉献;(4)人的价值在于人自身的自我设计、自我选择;(5)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相似文献   

4.
个人的价值在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创造”,这是近几年在我国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中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会出现,我们认为除了一些社会历史的原因之外,人们还没有从理论上真正搞清楚社会价值对个人价值的重要作用,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反映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的属性的范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在人类生活中一直是既互为主体又互为客体的社会和个人,由于各自都具有满足对方某种需要的属性,因而也各有其价值。所谓社会价值,就是社会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属性。一般说来,它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是西方社会的主要思潮之一,在社会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精致”人设是当代青年在消费主义观念影响下对美好幸福生活错位的理解、反映和追求。其主要表现为以虚假性伪饰呈现自我“精致”形象、以非理性消费演绎超前“精致”理念、以宣传性伪晒营设高尚“精致”品位、以物质化取向沉迷空幻“精致”之乡等多元表征。这些表征源于消费主义包装下幸福化确证的视角陷阱、消费主义诱导下符号化意义的错觉驱动、消费主义浸染下网络新媒体的价值误导。必须以正确思想引导帮助青年明晰“精致”本质,以主流舆论宣传推动青年挣脱资本逻辑沉重“枷锁”,以自我反思与实践指引青年还原构筑现实本真生活。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省835位青年社会工作者的自我关怀实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年社会工作者从事自我关怀实践的水平有待提升。婚姻状况、学校自我关怀教育、职场自我关怀教育、自身健康满意度、服务类别、工作满意度是影响青年社会工作者个人与职业自我关怀实践的主要因素。对此,建议开发社会工作自我关怀教育课程体系,开展职场健康促进计划并制定自我关怀实践政策,以促进我国青年社会工作者自我关怀实践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当前,职称、住房、福利待遇等成为高校青年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职称最为突出。“热点”为什么会热?“热点”为什么会经久不衰?化解“热点”的出路何在?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随想,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为做好青年教职工工作出谋献策。 一、“热点”为什么会热热点 职称、住房、福利待遇,之所以能够成为高校青年教职工十分关注的“热点”,是因为“热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安居”方能“乐业”。高校青年教职工个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高  相似文献   

8.
“躺平”是青年群体在面对激烈竞争、阶层固化以及内心贫乏等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独特反抗方式。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存在偏移、奋斗精神缺失、圈层文化突出并且偏好精神消费。造成“躺平”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内卷,“空心病”则是滋生“躺平”的思想性土壤,而资本逻辑是这一切背后的根源。针对“躺平”现象不能听之任之,就青年个人而言,要勇担时代使命,通过客观自我认知,坚定理想目标,在历练中成长。就社会而言,要加强公共领域价值引导,营造劳动本位的外部环境,让青年一代在奋斗中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9.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然而却在这改革的时代,有些青年对社会、对人生感到渺茫起来,他们对社会牢骚满腹,要求“出世”,或搞“个人奋斗”,“个人解放”。这些,都是不对的。作为青年,有着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嬗变中的教学相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师生关系的嬗变使得教学相长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教学相长的本义为教师个人的“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我价值的基本途径;在现代教育的主——客体师生关系中,教学相长的意义裂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这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种理想状态;以后现代哲学主体间性为特征的师生关系赋予教学相长以师生共生发展的新内涵。在教学相长新内涵的框架下,教师要更新学生观,积极向学生学习;在学生的视界中反观自己的教学,并在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摆烂”是丧文化话语的最新表现形式,是当代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折射。以“摆烂”“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流行,蕴含着青年对社会生存及个人发展的迷茫、困惑与不满,其实质是一种群体性的时代焦虑,是媒体驱使下对主流文化的反抗,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并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带来了挑战。为此,应当对以“摆烂”为代表的丧文化话语体系进行解构与祛魅,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引导学生树立奋斗幸福观和劳动幸福观,以奋斗精神绘就新时代的青春底色。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的纸笔记录到移动应用程序的使用,自我优化数字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对“时间管理”“运动及身体管理”“休息、冥想”“习惯养成”四类自我优化类移动应用程序在应用商店中的推介文本展开话语分析后发现,兼具“企业家式自我”和“疗愈型自我”,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保持平静且快乐是自我优化类移动应用程序鼓励和希冀的生活理念。在此目标引导下,应用程序所使然的专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具有共通性的技术优化路径。此外,自我优化类移动应用程序在行为提醒、鼓励书写的过程中融入社会期许和生活规范,以数据作为衡量标准对个人进行凝视和引导。自我优化类移动应用程序的相关话语成为社会叙事的缩影,折射、简化甚至限定了个人对自我优化的认知和想象。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在我国理论界,有些同志宣扬抽象的人性论,人道主义。宣扬“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抽象地谈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脱离开党和人民的需要,宣传所谓“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满足”、“自我完善”。鼓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等等。这种思潮在人们中,特别是在一部分青年和学生中造成了不少的思想混乱。因此,怎样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人的价值,特别是人生的价值问题,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新旧思想交替,社会秩序混乱,传统与现代相互较量,社会问题亦层出不穷,自杀现象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年学生是当时社会的希望,被视为社会活力的象征,天然地承担了拯救国家命运,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自杀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激烈的自杀方式、悲愤的遗书如同表演一样将青年个人自杀事件带入公共领域,是青年对自我形象的一种建构;而作为观众的社会各界通过媒体报道、追悼会纪念、公共讨论更是对青年有着不同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求知工农、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是青年成长成才、市场经济发展、学生自我教育、高教发展的共同需求。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思路,要从五个层面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从解决特困学生生活入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引专业教师参与、注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两课教育”和“自我”教育、勤工助学活动、科技服务、教师科研项目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启蒙思潮的双重滋养下,青年毛泽东的自我观是徜徉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他推崇个人的崛起,但始终不曾放下自我的公共担当;他理想的自我虽不同于传统的儒家理想人格,但终究还是以救世济民为落脚点。在他关于自我、个人这些近代观念的演绎中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的传统情怀。  相似文献   

17.
近期,“躺平”一词经媒介舆论场创造,以亚文化现象的新形式发酵传播,呈现出青年消极厌世的群体画像及社会心态,实现了从符号到现象的样态转变、从现实到虚拟空间的场域转变,表现出独特的反商业收编特征。“躺平青年”通过自我表达和群体归属的双重认同,实现“躺平族”身份建构,其消极态度尽显现代犬儒主义情结,使“躺平”亚文化在抵抗主流文化的尝试中显得相对温和。透视“躺平”亚文化,其导致当代“躺平青年”劳动价值观偏离、自我身份建构出现偏差,虽个体及社会焦虑借助“躺平”现象得到了抒发,但其消极避世的错误价值观同样是主流意识形态收编的对象。因此,主流文化应积极实现对“躺平”亚文化的收编,并致力于培育新时代有“志气、骨气和底气”的青年,促进青年与“躺平”的和解。  相似文献   

18.
“青训班”的历史 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最初叫作“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后来改为“战时青年训练班”,最后才确定为“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三个名字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一九三七年十月——一九三八年三月)。抗日战争开始不久,在中国青年中间,一方面是沿海大城市和广大战区的大批青年学生向内地流亡;另一方面是全国青年,尤其是青年学生迫切要求参加抗战,接受战时教育。为了培训大批战时工作的青年干部,为了满足青年战时教育的要求,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西青救”主持开办了“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简称“青训班”)。“西青救”主席冯文  相似文献   

19.
“摆烂”是一种当事人自暴自弃、放任自我、任由事态发展的“反向认同”行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摆烂文化”是一种以“逃避可耻但有用”为价值取向的时尚实用主义、精致利己主义处世态度与应对方式。它是青年群体在面临理想与现实、付出与收获、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距时产生的复杂社会心态的集合体,其中既有“屌丝”的戏谑自嘲、“恶搞”的解构反讽,又有“葛优躺”的消极颓废、“佛系”的无欲无求,还有“废柴”的自卑挫败、“躺平”的犬儒逃避。可见,“摆烂文化”折射的是青年群体在面对困难和遭遇挫败时所生发出的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和普遍的失控感。“摆烂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呈现出抵抗竞速社会的时间暴政、疏解内卷蔓延的努力失效、建构暂逃困境的反向认同等意识形态旨趣。在网络狂欢制造的“我摆烂我快乐”、技术迭代衍生的数字劳动新形态以及功绩社会成果量化和数据计算评价方式的合力作用下,“摆烂文化”呈现出“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精神异化、“比烂游戏”和“数字玩工”的劳动异化以及“自我压榨”和“自我剥削”的自我异化等意识形态症结。对此,主流意识形态应立足青年多元需求,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保障青年成长发展,以对话包容的新姿态引领青...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生博客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是个体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仅在于表达个人思想、记录个人生活,还在于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看到的精彩内容。为更多人的成长或者成熟提供帮助。青年学生时待博客,应当有严谨的态度、明确的目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教育工作者别应密切关注青年学生对博客的使用,规范引导,努力为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